
全国311教育学统考真题及答案.docx
23页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A. 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 文取向2.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 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 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 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4. 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 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 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 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5. —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 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6.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 践活动7.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 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 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B. 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C. 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D.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8.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9.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 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10. 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久 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 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11.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 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 B.乡学 C.国学 D.官学12.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 D.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13. 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A.墨翟 B.孟轲 ・王充 D.韩愈14. 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 B.策论 C.诗赋 D.经义15.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D.《三字经》16.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A.去除人欲 B.获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17.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 育机构是(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18.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壬子癸丑(癸卯)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维新变法)19.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陕北公学 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 D,抗日军政大学21. 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 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昆体良 D.西塞 罗2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 性特点的教育是( )A.人文主义教育 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 D.耶稣会教育23.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24. 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 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 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25. 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 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 民的。
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A.学区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地方分权制D,混合制26.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 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 会,史称( )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 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大学推广运动27.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 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A.初级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院 D.技术学院28.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 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2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 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 20年代的教育改革C. 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30. 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 的教育思潮是( )。
A.要素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 D.存在主义教育31.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 得( )A.勤奋感 B.亲密感 ・自我完善感 ・自 我同一感32.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 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33.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34.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人.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35.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 念整合36. 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摇头 B.系鞋带 C.心算 D.作文37.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38.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39.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 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40.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A.服从水平 B.依从水平C.认同水平D.内化水平41.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42.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 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派生类学习 8・相关类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43.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A.最高 B.最低 C.中等 D.最高或最低44.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45. 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 “凸透镜” 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二、 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 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6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 程47. 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48.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三、 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请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9.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50.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 同51.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52.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53.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54. 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55.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 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 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 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 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 学生。
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 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 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 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 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 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56. 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 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 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 出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