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
7页变迁: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摘自《文史精华》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由于国内釆取了一系列咗啲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 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爭件 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牛偷渡外逃56. 5万多人,逃出14. 68万多人为了遏制 逃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 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逃港〃似乎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逃港〃事件越来越少,而 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自1954年后,严重的“逃港〃事件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962年进入60年代以后,“大跃进〃的恶果全面迸发当时,珠三角一带的老百姓粮食短缺,纷纷 致信香港亲友求助然而,国内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度下令禁止邮包入境人们没有饭吃, 自然就寻思着往外跑,从某种意义上讲,偷渡完全是形势逼出来的其时逢中英对立的〃冷战〃时期,香港经济起E又缺乏大量劳力。
因此港英当局从1961年3月 开始实施了新身份证申请政策(俗称“抵垒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乂具有工 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实际上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化这个政策对于非法入 境者来说无疑就是“大赦令〃,助长了逃港风潮愈演愈烈1962年初,农历新年刚过,成群结队的内地居民开始非法越过陆路边境,进入香港这些 试图闯关的人,主要來自广东境内的广州、惠阳、东莞、南海、台山等地,也有从外省闻风跟 来的,籍贯遍及12个省区逃港〃的高潮发生在那年的5月份,因此,当时的香港媒体有“五月 大逃亡〃之说据记载,单是在5月16日那天,便有5000多人,由新界边界剪破铁丝网拥入香港 5月下旬,边境线重新封锁,大规模闯关是不行了,但偷渡活动并没有停止,而作为话题更是长盛 不衰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谈偷渡,谁个成功了,那个失败了;该怎么准备,如何行事;有何 经验、教训等等,总之,可谈的东西甚多,而且是半公开地谈,无所顾忌地谈当时在广东偷渡,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按路线,则有东线、西线之别从陆上 偷渡要到达边界,翻越铁丝网,闯过禁区,而这一地带正是双方防卫的重点内地这边有边防部 队日夜巡逻,还有令人恐惧的警犬。
香港那边沿铁丝网有公路,每隔一段距离有探照灯,不断扫 视,后来铁丝网更装上先进的感应装置,一触网就会被发现总Z陆路偷渡艰难乂危险,只有年轻 人才有此勇气泅渡,就是从海上游过去,这要水性好虽说偷渡者一般都带有汽车轮胎,但大海中游泳 危险很大,溺水身亡的事时有发牛,于是有人就发明了在珠江里练兵据老人们回忆,在那个 时代的广州,群众常常自发去珠江中练习游泳,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后“逃港"中用得上不少 孩童从小便被家人灌输“好好练身体,日后去香港〃Z类的思想陆上越〃网〃,海上破浪,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儿童妇女只有坐船之法了坐船,相 对而言较安全,但带有集团性质,出了事问题较严重,而且要付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为“逃港〃也只 有在所不惜了当时对偷渡者打击制裁异常严历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官方都视为"叛国投敌罪〃, 抓到就处以重刑;成功偷渡,其家属则会受到牵连,即使离婚划清界限,本人和子女的政治前 途也是一片漆黑然而逃港成功者在安定之后,给内地亲戚寄來的花花绿绿的港钞,回乡探亲 带回的大大小小的礼品,却让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内地民众羡慕不已,更勾起了他们铤而走险 的欲望,于是,偷渡之风屡禁不止。
大量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拥向边境地区,冒着牛命危险,偷越边 界线前往香港在深圳,还曾经出现偷渡人员殴打当地民兵、公安干警和边防部队战士,强冲边 境等恶性案件到了文革期间,"逃港〃之风有增无减一些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和知名人丄•也加入到偷渡 行列著需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因饱受凌辱,铤而走险乘船逃离内地,偷渡到香 港,然后秘密转道赴美国1967年1月19日全港报纸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不久一场以广州知青 为主体、长达10年的逃港浪潮拉开了序幕这些被发配到穷乡僻野的知识青年,物质生活与精 神生活都极度贫困,他们不堪忍受重体力劳动与离乡背井的苦楚,便不顾一切地扑向香港成 功者毕竟是少数,多数被逮住或者被港方发现遣返,押送到各地的收容所,劳教儿个月再通知 单位或家属领人收容劳教的人实在太多了,广州市沙河收容所每天出入就有上门人,全是些 20岁上下"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知青,其中还有偷渡七八次的惯犯当局拿他们也没办法, 只能关上几天,剃个光头放人第二次严重的"逃港〃时间发生在文革刚刚结束的1976年至1980年,前后有4年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的老百姓从极端的政治高压下解脱岀 来。
在沿海一带,人们通过境外的亲朋好友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加上阶级斗争的枷锁开始松懈, 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在民间浮现出来从1976年开始,“逃港〃的恶性事件和人数逐年大幅度增 加,并于在1978年、1979年达到高潮与文革期间相比,此时"逃港〃的群体更为广泛,不少普通市民、基层干部,甚至一些十多 岁的中学生都加入了这个队伍在珠三角很多地方,“偷渡〃更是成为公开的秘密哪家有人"偷 渡〃成功,家人不仅不避嫌,反而会在外人面前炫耀,更有好事者会大摆筵席,大放鞭炮,以示 庆祝番禺县的沙湾大队,还出现了以生产队长为首、党支部书记和治保主任全部参与的偷渡 事件,他们乘船外逃Z时,竟还有数十名村民到海边饯行惠阳县的澳头公社新村渔业大队, 一共才560多人,短短儿个月就有112人偷渡成功,大队党支部的6名支部成员,除一名妇女委员 外,其余5名都偷渡去了香港由于“逃港〃人员动辄数十人上百人一伙,因此,在偷渡遭遇阻碍 或是无望之时,急红了眼的偷渡者,往往便会强行组织闯关,有的还抢夺边防人员的枪支,攻 击任何阻止他们偷渡的人此次的“逃港〃风潮越闹越大,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高层震惊,广东省委赶紧从各 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到宝安,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的东莞石龙、宝安龙岗等通往边境的交通要 道和前沿主要地段,设立堵截收容站,堵截收容逃港人员。
大批群众偷渡外逃,给收容遣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79年1月至6月,深圳收容站收容 人数便超过10万人(包括港英当局送回的),比1978年全年收容总数增加了一倍深圳收容站原设 计日收容量只有600人,东莞樟木头收容站日收容量也只有"00人而收容人数最高的一天,樟木 头收容站达到3900多人,深圳收容站达到2500多人致使收容站严重超员,拥挤不堪,生活设施无 法适应,卫生条件也极为糟糕与此同时,由于香港的工业化高潮接近尾声,劳动力需求开始回落,加上大量的非法移民 进来以后,又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陡然增加的既无工作、又无生活来源的“偷渡客〃,给 香港的治安带来诸多麻烦,因此,港英当局也不得不严阵以待他们在边境一线成立了“军警联 合指挥部〃,岀动了部队、直升飞机和军舰貝夜巡逻,并宣布取消实行多年的"抵垒政策",转为 实行“即捕即解〃1979年1月至6月初,香港方面遣送回的偷渡客就有3. 3万多人,为过去4年多来 遣送人数的3倍,有时一天就送回1000多人在粤港双方共同努力下,这次大规模的“逃港〃活动暂时被压制下去延绵30来年的“偷渡〃潮,严重影响了广东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了边防 沿海地区的社会治安,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在港澳地区和国际上造成了极不良的影响。
值得一 提的是,“逃港潮〃所产生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对于香港而言,它茯至是不可或缺的30 年间,数十万的内地非法移民进入香港,成为一支重要的"廉价劳力军〃,及时缓解了香港在经 济腾飞时期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不少偷渡者在香港立足Z后,从社会最底层做起,艰苦 奋斗,不仅慢慢融入主流社会,而H成就了很多“财富神话"有人曾统计,在排名前100名的香 港富豪中,有40多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内地移民过去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法移民曾 宪梓、黎智英等人的财富之路,就是从那个时代到香港开始的广东出现的偷渡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1977年11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将视察的第一站定在广东广东省主耍领导向他汇报,讲 到港澳边境地区偷渡风猖獗,边防部队防不胜防邓小平听了,没有批评谁,平静地对大家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管得了的〃他强调要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发展 经济邓小平指出:"生产生活搞好了,还可以解决逃港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 大〃看来,这位后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早己敏锐地认识到,“逃港〃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群众觉 悟不高,也不在于资产阶级的诱惑,而在于“左倾〃错误路线所导致的国民经济凋敝,以及山这 种凋敝所带來的艰难民生。
当时,香港与内地生活水平茅距实在太悬殊,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均收入是134元,而一河 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却是1.3万港币,相差几乎是100倍!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人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回国探亲观光,他们同内地亲友和群众广 泛接触,并带进来大批内地紧缺的商品和生活用晶,这些都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当时,在广东 群众中,有无华侨或港澳关系,生活条件形成明显的对比有海外关系的群众由于有侨汇,可以买 到国内紧缺的商品,生活就会比一般群众好得多;因此在一些地区,普遍流传着“辛辛苦苦干一 年,不如人家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内地劳动一个月,不如香港干一天〃的说 法1978年7月,刚刚到广东任第二书记的习仲勋第一次视察,就来到了逃港最严重的宝安县 他考察罗芳、莲塘之后,來到沙头角在那条独特的〃中英街〃,习仲勋看见儿块竖在街中间的 石头,把一条窄窄的街道一分为二,粤港两边贫富悬殊,对比非常鲜明香港那边车水马龙, 人们忙忙碌碌,显得繁华热闹而属宝安这边却是破破烂烂,很多荒地杂草从牛,显得萧条冷 落很多老百姓都过境买东西,不少人过去了就不再回来面对如此强烈的对比,习仲勋内心 受到极大的震撼。
他说:“解放那么长时间,快30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当天晚上,习仲勋來到了莲塘临时收容站,看到里面关着许多被抓住的偷渡犯,就问其中 的一个:“社会主义那么好,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人你们为什么要跑到香港那边给人当奴仆,受 人剥削?〃那个偷渡的人说:“我们穷,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站在一边的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告诉习仲勋,冇很多偷渡到香港的人,找到工作后很快就可 以寄钱回来,家里人一两年以后就可以盖新房为了加强深圳的反偷渡外逃工作,宝安县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一个学习班,把200多个外逃 情况严重地区的公社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召集起来学习习仲勋听说此事,就找了20多个正 在党校学习的公社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习仲勋问:"你们能不能把人留住,我给你们粮食答曰:“不行,留不住〃习仲勋询问福永公社凤凰大队支部书记文富祥:“为什么那么多人外逃?〃文富祥回答:"香港那边比我们好〃"好在哪?〃文富祥说:“第一,我们这里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一辈子都是当农民,不仅如此, 子子孙孙都还只能做农民香港那边不一样,能从事很多职业,东家不做做西家,还能当工人 第二,那边东西多,什么都有得买我们这边买什么东西都要证,而且有证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第三,那边挣钱多,买东西便宜我们这里分配低,又买不到东西所以老百姓都说那边好〃习仲勋对社会主义充满感情,听到文富祥这么说,怒火万丈,连连责问:“你怎么有这样的 思想?你是什么时候入的党?你是什么出身?当了多少年干部?你的公余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