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门投止的成语故事(可下载).docx
3页望门投止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一职当时,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 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历来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为了讨好侯览,便向朝廷告密,说张俭私结党羽,图谋不规侯览见后,立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名声很好,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后来,人们便将望门投止引为成语,形容在急迫情况下,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 望门投止的成语故事2 张俭是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祖上是楚汉时代曾和刘邦并列诸侯的赵王张耳,他以操行高洁闻名当世张俭曾做过山阳东部督邮,深受汉桓帝宠信的中常侍侯览,家乡就在山阳郡侯览是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他不但横行朝廷,而且称霸乡里。
侯览先后夺占民宅三百余所,良田一百多顷他自己建造住宅十几所,和宫廷的规模一样,他还给自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族 侯览如此残害百姓,作恶多端,张俭非常愤慨于是,他上书汉桓帝,告发侯览的罪行,要求从严惩办侯览因为侯览是皇帝身边的人,张俭的奏章还没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对张俭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张俭有个同乡,名叫朱并,是个恶棍张俭曾经严厉地惩处过他,因此他对张俭怀恨在心后来,朱并投靠侯览,在侯览的指使下,朱并给朝廷上书,诬告张俭勾结同郡二十四人,结成党羽,图谋不轨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曹节指手划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图谋造反等所谓的罪行乱编了一通汉灵帝居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张俭得知消息后,只得连夜逃走侯览假借皇帝命令,向各郡县发出搜捕张俭的通令,对于敢擅自收藏张俭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汹汹,只好匆匆逃跑,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谁家门下,暂时安身 当时,人们恨透了宦官,都知道张俭历来正直,名声很好,所以人们都甘冒风险收留他。
一天,张俭逃到鲁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小兄弟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他热情地接待了张俭张俭走后,官府闻讯赶来,逮捕了孔褒、孔融及他们的老母亲加以审问孔融说:“是我招待了张俭,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要办就办我的罪,与我弟弟无关孔母说:“我是一家之主,要办就办我的罪他们一家争着承担责任,闹得官府不知如何处置 由于大家的保护,朝廷始终没有抓到张俭,直到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后,汉灵帝才下令解除“党锢”,张俭结束逃亡生括这时候,东汉王朝已濒临灭亡 ——《后汉书·张俭传》 【求解驿站】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多用来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投止,投宿 【望门投止的成语故事2篇】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