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翻译批评理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55191100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8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翻译批评相关理论1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 译作所作的评价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 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从事翻译批评的人必须对翻译本身,对它的实质、可行 性、原则、方法、目的、作用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 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 1997年第1期)2. 翻译批评的目的翻译批评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 作的翻译批评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 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 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不 过,这两类翻译批评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如为欣 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有时也带有一点有关误译或败笔的批评)。

      3. 翻译批评的思想方法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 和 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 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分析性批 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 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 挑出来加以褒扬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 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 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 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 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 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还是翻译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增强 学习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扩大其知识范围,加深对所译作品或材料的了 解,学习新知识,提高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水平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 研究也离不开翻译批评因此,做好翻译批评与做好翻译应是同等重要的,是相辅相成的, 切不可等闲视之4. 翻译批评的原则(标准)正如从事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一样,翻译批评同样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 行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 原则不过,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公 认的统一标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译论史上都有着多种翻译标准 的存在,有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贝9(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从名称上来看,在中国有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论等 在西方,有卡特福德的等值论(translation equivalence),奈达的等效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维米尔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等不同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翻译过程和 结果影响极大其次,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因时空条件而异,因原 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所谓因人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翻译批评者在确立翻译批评原则时往 往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所谓因时空条件而异,主要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 因素(如政治、文化政策、读者、市场需求等)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确立有着不同 的要求;所谓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则是指所译作品因体裁、题材的不同而对翻译批评 标准的选择不一例如文学家批评翻译作品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 批评原则,而传播学家则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再如有人 批评文学译作时可能多遵循以美学为取向的原则,批评科技译作时多遵循以原作为取向的原 则,批评商贸译作时多遵循以读者为取向的原则5. 翻译批评的方法翻译批评应采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剖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许均,袁筱一:"试论 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换言之,批评者既要见树又要见林,切不 可将二者分割开来。

      这里所说的林(宏观视野)既可以理解是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 容,也可理解为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的拌语言要素、超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 容由于翻译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翻译批评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按社会的规范去进行 翻译批评这里所说的树(微观剖析)是指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 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值得指出的是:在当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语言 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学科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翻译批评的不断加深 的认识,人们批评翻译的方法也将会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也必将变得更为科学6. 翻译批评的模式(步骤)关于翻译批评模式的学术观点有很多,在中国有代表性的有黄国文模式、司显柱模式;吴新 祥、李宏安模式;在西方有 Peter Newmark 模式,赖斯模式,维尔斯模式,休斯模式;(此处例举的是批评界普遍釆用的英国Peter Newmark翻译批评模式,原模式一共5个步骤,但最后两点我认为有些重复,所以压缩成一点)翻译批评的模式大体可分为:1)分析原作,2)分析译作,3)比较原文与译文,4)评估译文1) 分析原文:对原文文本的简要阐述,需要强调其写作意图及功能,包括作者对主题的态度、读者 对象以及原文的文本类型、语言特色等。

      2) 分析译文:主要针对译者的分析,重点考察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他的翻译方法和译本倾向的 读者前面两步是一个功能性的分析,着重在整体印象,不重细节3)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这是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不必从头到尾进行全面的比较,只 需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纽马克提议选取典型的文字材料进行对 比,比如标题、句子结构、比喻、文化负载词、新词、翻译腔、双关等这里主要是对 细节的分析4) 评估译文批评者首先根据译者的翻译标准评估译文在表达方面是否准确地传达了 原文所承载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翻译标准去评估译文在表达方面是否成 功地传达了原文要传达的东西另外,批评者也可脱离原文来看待译文,将译文视 为一部(篇)作品,从纯写作的角度来评价译作的得失最后,评估译文(如原文 为严肃之作)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地位、该译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翻译价值7. 翻译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多年来,翻译批评在我国的重视程度还不高,翻译批评的水平还偏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缘由不过仅就后者而言,原因大体有这么几点:1) .翻译批评费工费时,容易招人非议,吃力不讨好;2) .评价译文的视角颇多,常常是越说越说不清楚;3) .有关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的信息资料不易找到,这样影响到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 .批评者自身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质不能适应高水平翻译批评的要求。

      由于翻译批评是社会个体所承作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从事翻译批评时我们应该注意以 下几个问题:1) .正视原文作者、译文作者和翻译批评者之间的时空距离,翻译批评时应该正确用历 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这种距离;2) .批评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 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 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3) .批评者不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语 言基本功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同时是一个,作者、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 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批评者应尽可能地发现同一原文的数种译本;应用多种译文与 原作进行对比分析更有可能增强批评的效果和说服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