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ppt
125页第4章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大卫·李嘉图,1,边沁及其功利主义 2,李嘉图的的“遗产” 3,生平和著作 4,方法论 5,劳动价值论 6,分配理论 7,比较成本理论 8,李嘉图等价定理,,2,李嘉图的“遗产” 抽象法 劳动价值论 比较成本理论,,4.1 主要著作和研究方法 4.2 价值理论 4.3 分配理论 4.4 货币和国际贸易理论 4.5 经济发展理论,4.1 主要著作和研究方法,4.1.1 大卫·李嘉图所处的时代 4.1.2 大卫·李嘉图的丰富人生 4.1.3 大卫·李嘉图的著作 4.1.4 大卫·李嘉图的社会观和方法论,4.1.1 大卫.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一、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二、英法战争和“谷物法”,一、工业革命及其后果,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作坊工业革命的后果——,1、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新兴城市、工业中心、 “世界工厂” 英国:世界工业生产45%,世界贸易20%2、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资本成为主导形式;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矛盾二、英法战争和“谷物法”1793——1815英法战争1815年新《谷物法》的实施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处死路易十六相互封锁1815年,英国战胜,封锁消除,大陆粮食进入,英国粮食丰收粮价下跌1815年,新的《谷物法》,规定在谷物价格低于每夸特(12.7千克)80先令(1791年50先令)时禁止进口1846年《谷物法》最终废除)影响:维持谷物高价,增加地主地租;提高工资成本,降低产业利润4.1.2 大卫·李嘉图的丰富人生,一、金融家李嘉图 二、经济学家李嘉图 三、政客李嘉图 四、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 五、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一、金融家李嘉图,出身金融世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出生于犹太人家庭17个孩子中的老三父亲是成功的股票经纪人荷兰——英格兰14岁进入父亲的交易行,,为了爱情,背叛家庭21岁,结识基督教女子,结婚逐出家门,失去继承权,,从800到160万独立经营证券投机从800镑开始股票、政府债券42岁退休,资产160万镑,,一次投资创赚了100万1815年6月14日,滑铁卢战役前4天,英国政府发行3600万英镑债券李嘉图取得发行权(替马尔萨斯买了5000英镑)悲观情绪弥漫,市场低迷;胆怯者清仓18日,英军胜利公债价格大涨——100万到手二、经济学家李嘉图 (一)关于银行券的争论1799年,休养。
《国富论》,经济学兴趣1808年,结识詹姆斯·穆勒1810年开始参与银行券问题的讨论发表3篇文章结识马尔萨斯英法战争,军费开支,财政赤字,银行券1797年停止兑换黄金;停止金本位制银行券贬值,物价上升马尔萨斯主张继续发行银行券以弥补国库亏空(否则向地租征税);李嘉图主张收回过多发行的银行券,恢复金本位制,维持货币和信用制度的稳定(促进工商业发展)1819年,建议被采纳金本位制又运行了一个世纪二)关于《谷物法》的论战马尔萨斯1815年2月,《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及其支配原则的研究》和《对限制国外谷物输入政策的意见的研究》,为谷物法的实施及政府提高谷物限价辩护李嘉图,《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主张谷物自由贸易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詹姆斯.穆勒的敦促和指导写作1817年出版,,经济学及经济学教学有用吗?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这样,他作为一个经济学思想家的成就必须归之于天才——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265,,三、政客李嘉图《原理》带来的声誉和影响1819年,穆勒的帮助,代表爱尔兰某地区参加英国国会议员的选举,进入下院。
激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1823年,51岁,因中耳炎病逝四、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 学生与老师、导师和信徒,(一)詹姆斯.穆勒其人 詹姆斯.穆勒(1773—1836) 英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边沁的弟子和思想传播者 1807年,《商业保护论》 1821年,《政治经济学原理》,,(二)学生和老师1808年李嘉图结识穆勒当时穆勒是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爱丁堡评论》主编通讯、讨论;李嘉图知识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边沁——穆勒——李嘉图“我是穆勒精神上的父亲,而穆勒是李嘉图精神上的父亲,所以李嘉图是我精神上的孙子1815年,李嘉图《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你已经是最优秀的思想家了,还要成为最优秀的著作家鼓励、敦促、指导穆勒的无私奉献与经济学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如果不是我父亲恳切的请求与热情鼓励,恐怕这本书永远不会出版,或者永远不会写出——约翰.穆勒,,(三)导师和信徒《原理》发表后,李嘉图成为导师李嘉图学派:李嘉图+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克1821年,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本系统阐述李嘉图理论的著作,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通俗读本。
李嘉图体系的矛盾: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商品按价值出售则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反之,则不按价值出售如果价值由劳动决定,为什么陈葡萄酒价值高于新葡萄酒?,,穆勒自称他和麦克库洛赫是李嘉图的“两个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地地道道的信徒” 詹姆斯.穆勒的辩护:陈葡萄酒窖藏过程中资本提供了劳动否认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失败五、李嘉图和马尔萨斯: 论敌和朋友,(一)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出身、经历、个性的反差 马尔萨斯,上层社会; ——李嘉图,犹太移民 马尔萨斯少年时代博览群书,剑桥大学; ——李嘉图未接受系统正规教育 马尔萨斯,职业学者; ——李嘉图证券经纪人马尔萨斯从来没有富裕过; ——李嘉图个人财产160万镑 马尔萨斯平淡无奇的教书生涯; ——李嘉图一帆风顺,议员 马尔萨斯一辈子过的是学院生涯,却关心现实; ——李嘉图虽然经商,但成了理论家二)论敌:1815年,马尔萨斯发表两篇维护“谷物法”的文章,李嘉图著文猛烈批驳;1820年,马尔萨斯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1822年李嘉图写作了《对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一书的评论》进行批评;在李嘉图逝世前的一年中,他们一直为重大理论问题争论不休,写了许多长信相互讨论辩驳。
三)朋友:1811年,马尔萨斯主动结识李嘉图一直到李嘉图去世,持续通信交流思想,经常相互拜访李嘉图帮助马尔萨斯进行债券投资,临终馈赠生活费用李嘉图致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亲爱的马尔萨斯,现在我的工作算完成了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李嘉图去世后,马尔萨斯说“除了自己的家属外,我从来没有这样爱戴过任何人4.1.3 大卫·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题:(1)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检讨前辈和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杜尔哥、斯密、马尔萨斯、萨伊、西斯蒙第等)最初,打算讨论地租、利润和工资等分配问题,因为斯密、马尔萨斯等人对分配问题“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资料”后来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价值理论是理解分配问题的关键结构:第一部分:1——7章,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一章《论价值》第二章《论地租》 ,理论基础;第七章《论对外贸易》第二部分:8——18章,赋税理论原理应用;第三部分:19——32章,对斯密、马尔萨斯、萨伊理论的评论。
他的全部理论已经包括在前六章中了,在前六章,基本的原理部分又集中在头两章,无论独创性,根本见解的统一性、集中性、深刻、新奇以及含蓄的简洁,这头两章都给了我们理论上的满足,第七章以后的各章,就只是前六章的复述、说明、应用和补充,没什么新的发展了——马克思,4.1.4 大卫·李嘉图的 社会观和方法论,一、社会观 二、方法论,一、社会观,边沁:功利主义——P113,二、方法论,斯密:方法论的二重性——抽象演绎和经验描述,,(一)李嘉图方法的进步:一元论的方法论——抽象演绎——严密的体系,一贯的逻辑假设-演绎-体系,,他用严格的逻辑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然后在他看来自明的假设的基础上推理出结论……有了李嘉图,经济学丧失了以亚当·斯密的方法为特征的经验倾向而变得严格和抽象了有了他,经济学也丧失了它同哲学的关系,变成了真正自治的东西,就是说,不依附于除了从它本身的思想体系的内部逻辑中产生的原则以外的任何原则——[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270,,李嘉图在分析框架上确实与亚当.斯密不同在描绘决定国民财富因素的宏伟画卷时,斯密试图考虑到经济现实的种种方面。
他在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分析的框架中涵盖了更具备分析性质的因素:经济学家在这一框架内发现最为重要的作用因素,但同时也不断提到其他幕后因素李嘉图具备的则是一种分析性的思想,天生要求逻辑严谨和精确,这使得他可以构建一座分析性大厦,用他的分析之斧将其斫平,即使完全去掉那些与研究问题并不直接相关的任何方面也在所不惜——【意大利】阿列桑德罗.荣卡格利亚:《西方经济思想史》,155,,(二)李嘉图恶习:过度抽象在抽象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抽象思考,建立抽象模型,借助于演绎推理构建理论体系抽象掉研究对象的历史、社会和制度背景,,李嘉图把大多数经济中活生生的人当成是“僵死不变的”,将“一条条简化的假定条件堆砌起来”,而提出的理论“永远无法被驳倒,其中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意义——熊彼特,,李嘉图的经济学“陷入了抽象,这就使我们把人遗忘了,而财富正是属于人而且为人所享受的他们的科学过于空洞甚至可以说是脱离一切实际他们起初认为使理论摆脱一切次要问题,可以显得更清楚,更容易理解,结果适得其反;英国的新经济学家所写的作品是非常晦涩的,需要费很大的力量才能理解,因为我们的脑筋对他们所要求的那种抽象力是不肯接受的;但是,这种反感本身就是对我们脱离真理的警告。
—— 西斯蒙第,,“一个人若闭门造车,则极可笑之事,也会暂时深信不疑经济学尤其如此——凯恩斯,4.2 价值理论,4.2.1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4.2.2 价值和交换价值 4.2.3 价值和生产价格,4.2.1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二、劳动时间决定交换价值 三、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 四、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五、价值量的影响因素,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悖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李嘉图: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么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P7,,认识的进步: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载体二、劳动时间决定交换价值,“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泉源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须的劳动量——P7两类商品: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其交换价值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
另一类商品是能由人类劳动来无限制地增加其数量的商品,其交换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方法的应用:抽象掉稀缺商品,三、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在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量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工业:平均条件农业:劣等条件李嘉图:一切产业都是最不利条件单位产品的劳动量将适应于农业的情况无条件推广到工业,与其方法有关,四、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1、斯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李嘉图:商品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 一元价值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