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docx
14页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 (1)梳 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 重点难点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复习笔记、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 行定量描述的过程这一定义包含四个关键词:(1) “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 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 序完成测量过程2) “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 特定特征3) “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4) “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 的量的确定数量”不仅指描述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 指一种有序的量数量具有四个特性:区分性、序列 性、等距性、可加性2. 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 时所用的工具有关1) 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可 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 型、模糊型2) 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 性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 重要条件3. 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 四种类型:(1) 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 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3) 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4) 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二) 测量的基本要素一个完善的测量数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 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1. 测量的参照点(1) 参照点的定义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 的数量的固定原点2) 参照点的分类① 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② 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 点3) 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① 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 它的意义最为明确② 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 用相对参照点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2. 测量的单位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 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做出不同的解释2) 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 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三) 测量的量表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 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1. 称名量表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 物进行分类。
称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 量表;二是类别量表适合对称名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 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检验2. 顺序量表顺序量表中的数字与实数轴中的数值具有相同的顺 序性,即不同的数字可表示测量对象的等级、大小和程 度的差异,但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 测量原点换言之,它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也不表示绝对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适合于 对顺序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 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3. 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 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 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就可 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 零点是人为假定的相对零点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 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4. 比率量表比率量表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 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 原点适合于对比率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除了 与等距量表相同的之外,还有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等。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心理与教育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 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 过程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的是:1.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 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 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 就3.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 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 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 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4.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 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 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二)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 两个著名的命题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 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 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 的理论基础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 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 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而且 包含量的方面。
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 量,描述差异的程度2) 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 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 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 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3)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 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 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 高三)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 表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 均为相对参照点,另一方面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 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克服大量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应 用到顺序量表的分数上的缺陷,通常将顺序量表上得到 的分数转化到等距量表上去解释四)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安娜斯塔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 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一定 义,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四个基本条件:1. 行为样本测量学家对心理特质的测量取样做法是从人的大量 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 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 质和教育成就。
那些可供实现行为抽样的所有行为的总 体成为行为域,从该行为域中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 测量对象的行为样例就是行为样本2. 标准化(1) 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测验 的重要条件为了使接受测量的不同个人所获得的分数 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必须对所有的个人都是相 同的2) 测验的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 以及测量分数的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需 要具备下列要件: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 化、评分规则的标准化、测验常模的标准化3. 难度或应答率(1) 在编制教育成就测验和各种形式的能力测验 时,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确定项目的难度值测验项目 是按照其难度值由简单到复杂编排的,而项目难度是通 过计算答对某一项目的被试人数比例来确定的2) 编制诸如态度测验、兴趣测验、性格测验不存 在难度问题,但存在对项目的应答率问题4. 信度和效度(1)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多 次测量同一团体,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 衡量测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指标2)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在多 大程度上能够测到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效度是衡量 测验科学性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1. 基于测量对象的分类(1) 智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能 力)水平的高低这是心理测量最早涉及的领域,也是 目前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一种测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智 力测验有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 理测验等2)能力倾向测验:旨在测量个人潜在的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能力倾向测验一般可分为两 种: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3) 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 成就成就测验有两种类型:学科成就测验和综合成就 测验4) 人格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诸如兴趣、态度、 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人格测验又主要 分为自陈人格问卷和投射测验2. 基于测量方式的分类(1) 个别测验个别测验是指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 被试的测验①优点a. 主试可对被试的做题行为仔细观察,有机会获得 测量分数之外的信息;b. 主试与被试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多,容易与被试 建立起融洽的合作关系;c. 对于一些特殊被试(如幼儿、文盲),只能采用 个别测量,以便主试代替被试记录其行为反应②缺点a. 费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测量资料;b. 测验手续比较复杂,需由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担任 主试。
2) 团体测验团体测验是指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 被试的测验团体测验可用于个别测量,但个别测验不 能用于团体测量① 优点:节省时间,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到大量的测 量数据② 缺点:由于同一时间内接受测量的被试较多,不 易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行为,容易产生测量误差,从而影 响测量的信度和效度3. 基于测验内容表达和反应形式的分类(1)文字(纸笔)测验:是指有些测验的内容是通 过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用文字作答的测验,又称 纸笔测验① 其优点为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 种方式编制② 其缺点为容易受被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降 低测验的效度2)非文字(操作)测验:是指有些测验的内容是 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的,被 试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的测验① 其优点为不受或很少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文化 公平测验”时常采用这种方式同时,也适用于测量学前 儿童及文盲的心理特质② 其缺点为非文字测验常局限于个别测量,在时间 上不经济有些测验(如“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 表”)既包含文字测验的项目,也包含非文字测验的项 目4. 基于测验功能的分类(1)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成就测验的目的是测量 个人在某一领域已经达到的实际成就。
而预测测验的目 的在于测量个人未来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2) 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难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 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速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别 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3) 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描述测验的功能在于通 过测量来描述某一特定群体在某一心理特质上的一般状 况诊断测验的功能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 诊断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价值和作用1. 理论研究功能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以及实验分 组2. 实际应用功能人才选拔、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以及心 理咨询等四、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1.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知识结构(1)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 次:专业研究工作者、实际应用工作者2)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基础知 识和专业知识有:①基础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等广泛的心理学基本知识;扎实的心理与教育统 计学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②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