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一多简介及作品闻一多传的代表作.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闻一多简介及作品闻一多传的代表作闻一多简介及作品闻一多简介及作品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于湖北黄冈浠水家 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 友山中国现代宏伟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 《闻一多全集》中1923年9月7日,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1946年7月15日, 中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说,随即在昆明街头被暗杀 生平体验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 (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下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头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 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加入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 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 诗底研究》,开头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 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 《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 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青岛大 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5年7月4日发表《七子之歌》,写出中国被列强掳掠的七片土地的声音 1928年出版其次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沉重的爱国主义激 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 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头,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 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告成不剃去,表示了抗战毕竟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 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加入反对独断,争取民主的斗争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 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 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 出名的《结果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 亮和李文山杀害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主要作品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项选择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