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类论文范文.docx
8页采访类论文范文1. 访谈作文格式是什么访谈作文就是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13733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
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
2. 求关于新闻采访的论文,3000~5000字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
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
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3. 求一篇采访成功人士的论文,1万字的小弟谢谢啦杨 吉:浙大城市学院法学01级毕业生浙江大学法学博士、律师、专栏作者和文化产业投资顾问创业体会:成为文化产业的民间力量杨吉把自己的创业项目钉在了文化产业这根柱子上 “我做的就是文化产业的观察和评论,同时做投资咨询项目文化产业很宽泛,我们先 做小,像财经图书出版策划、艺术设计、给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做文化产业投资咨询顾问等,是我们的主要经营范围杨吉谈起文化产业,很有看法,“我另外创 立网站,不是为了盈利,是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新闻资讯的评点,从商业的角度、产业的高度给读者一个启发,让读者知道生意是这么做的由此,杨吉的工作室就定位在打造顾问和专家的角色,“就是要区别于一般的团队,让自己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有生的民间力量,成为文化产业的专业投资咨询机构,成为文化产业的Morgan Stanley杨吉说得异常坚定人物 许欣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1级毕业生,现为杭州澜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创业体会:找准空子钻互联网最能创造暴富神话,“我们就是看准了互联网的门槛较低,投入资金不大等特色,”许欣儿说,不过,单纯的网站,再怎么创新,第二天难免会被强大的对手复制,消灭。
所以,要“找准空子钻2006年与合作八年的伙伴共同建立杭州澜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UniCache已经成为中国CDN(分布式网络)服务领域三大名牌之一现公司已受到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者青睐 他说:“除了传统业务,我们最主要是建立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为国内大型网游、播客、门户网站提供内容加速服务,使信息更快地到达用户手中,这才是空子找到个好的方向,进入一个好的领域这是许欣儿的建议,这也是他现在能够为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运营商服务的原因人物 余家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广电专业02级毕业生创业体会:做最前沿的项目希望要创业的同学不要学我余家汉说,但是他坚持自己不愿意放弃喜欢的造型由于原本当过主持人,所以,他坚持要在娱乐业上搞创业大四时候与同学一起创办了电视购物公司,在公交移动电视上首创购物栏目之后创办了GUESS CLUB益智推理游戏有限公司 今天两个公司都已经卖了,有人认为他潦倒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记得大三的时候,看到报纸上经常有团购的活动,读者参与度很高,似乎很受欢迎,于是就联合同学,投入一定的资金与公交电视公司合作推出电视购物,”余家汉回忆,“之后,又发现全国各地都非常流行一款电脑游戏,于是就成立了一家益智推理游戏公司。
做最前沿的项目,这是余家汉的创业思路我是希望做娱乐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推广益智游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带动文化发展余家汉沉思了一会儿,“当然,这有些难,因为中国人都很传统,接受新事物还需要过程人物 杨 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告专业03级毕业生创业体会:给房交会增加技术含量近些年,房地产在中国逐渐升温,楼价上升异常迅猛,这让杨杰受了些启发,“当初就看重中国这火爆的楼市了 “当初想,杭州每年有两次实地房交会,非常火爆,但成本很高,时间又短,成效不一 定显著,消费者想买房也非常辛苦那能不能把实地的房交会搬到网上来呢?我就这样开始我的创业路,”杨杰有些得意,“之后我们就通过摸索与技术创新,建立 了网上的房地产交易平台,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电脑前看房买房,这样就可以使房交会永不落幕了 他在2007年1月创办杭州中地网博广告有限公司,与众不同的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举办网上房地产博览会成为可能目前,已开设四个省市分站,与百余家企业达成服务协议,并与建设部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4. 急求人物采访稿论文一篇人生的路上金榜题名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报道团 见到他是在那一幢独特、温馨的食府。
行至湖南科大北校后门,一则新颖独特的宣传广告引人驻足——“是KTV?是!是酒吧?是!是演艺厅?是!是食府?是!”它就出自这家名叫“金榜题名”食府的老板易福安易福安,长沙宁乡县人虽然来自农村,辍学后学厨维生,但他却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从每月拿100元的童工到月薪6000元的粤菜大厨,再从放弃高薪到自主创业,他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就在又一届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时候,这个在追逐梦想自主创业的路途上不畏风雨、勇敢前行的人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人没灶台高,你凭什么掌勺”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嫩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血雨贫寒的家境让易福安不得不辍学,十四岁起就开始闯荡江湖他在宵夜摊上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然而从下午两点持续忙碌到早上七点的工作,每个月只能给他带来区区100元的收入,同时孝顺的他还要从中拿出一部分寄给家人骨子里的勤快与坚韧让他坚持了下来,老板也很快将工钱提升到了每月300元,可是,在小福安的内心深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他不满足现状,不甘心做命运的奴隶冷静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质后,他决定拜师学厨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这样一个人也许太过渺小,吃了无数的闭门羹,有一句话让他刻骨铭心——“人没灶台高,你凭什么掌勺?”在别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