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湛《列子注》哲学思想研究.pdf
61页内容提要东晋玄学是玄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东晋玄学又因为处在新的时期而具有新的特点,这些内 容集中体现在东晋玄学重要文本 《 列子注》中《 列子注》是东晋人张湛所著 《 列子注》的 核心思想是 “ 贵虚论” “ 虚” 表现在自 然观中是 “ 太虚” ,表现在本体论中是 “ 至虚” ,表现在人生论中是 “ 虚静自然” 张湛以 “ 虚”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哲学系统这一哲学系统融合了王弼 “ 贵无”论和郭象 “ 独化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体论;它以“ 太虚”和 “ 气”为基础的自然观是对汉人元气说的发展,也不同于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元气说;它的人生论对虚静自 然以及名教的强调则是儒道兼综的必然体现总之,《 列子注》为玄学在新时期 ( 东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关键词: 《 列子注》 贵虚论太虚至虚Ab s t r a c tT h e E a s t e rn J i n d y n a s t y ' s m e t a p h y s i c s s e e s a n e w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e t a p h y s i c s .B e c a u s eT h e E a s t e rn J i n d y n a s t y ' s m e t a p h y s i c s i s i n a n e w t i m e s , i t h a s s o m e n e w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h i c h i s e m b o d i e d i n a n i m p o rt a n t t e x t , 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 o f L I E Z I .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 o f L I E Z I w a s w r i tt e n b y Z h a n g Z h a n w h o l i v e d i n t h e E a s t e rn J i nd y n a s t y . T h e c o r e t h e o ry o f t h e b o o k i s “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y o f e m p t in e s s “ . T h e “ e m p t i n e s s “ i nn a t u r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m e a n s “ t h e g r e a t v o i d “ , w h i c h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t h e o r y o f Y u a n Q i i n H a nd y n a s ty , a n d v i e w s d i ff e r e n t l y fr o m Z h a n g Z a i 's p h i l o s o p h y i n S o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 e m p t i n e s s “ i n o n t o l o g y m e a n s “ t h e a b s o l u t e e m p t i n e s s ” , w h i c h h a s i n t e g r a t e d W a n g B i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y o f n o n - B e i n g” a n d G u o X i a n g ' “ t h e u n i q u e n e s s o f B e c o m i n g ” ; T h e“ e m p t i n e s s “ in l i f e o u t l o o k m e a n s “ t h e e m p t i n e s s , t h e q u i e s c e n c e a n d s e l f - s o - n e s s “ ,w h i c he mb o d i e s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C o n f i p i s n k r n a n d T a o i s m.T o s u m u p , 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 o f L I E N c o n t r i b u t e s a l o t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in g o f m e t a p h y s i c si n t h e n e w t i m e s ( t h e E a s t e rn J i n D y n a s t y ) .K e y w o r d s : 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y o f e m p t in e s s t h e g r e a t v o i dt h e a b s o l u t e e mp t i n e s s引言一般说来, 言玄学,必称魏、西晋; 言玄学家, 必称何晏、王弼、向 秀、裴顾,郭象等。
所谓魏晋玄学,经常是指魏和西晋的玄学,东晋玄学往往成了尾声而没有受到重视 但历史的事实是, 东晋的清谈并未因 西晋 亡国而玄风消散: 东晋之后之宋文帝又在元嘉十 三年时 置玄学 ( 官 学) , 元嘉十五 年时 置玄、 儒、文、 史四 学 ⑧ ;俊佛之风大行的梁代, 依然有玄儒论辩之盛事④ 这说明, 东晋南朝时, 玄学依旧 得到重视,玄风依然广煽,玄学并非如一些研究者所认为在郭象这座高峰之后就急剧堕坠而渐无声息现代的研究者们, 逐渐重视起对唐初道教哲学重玄学的研究, 重玄学的思想核心是对 “ 玄之又玄”的发挥,第一玄是对 “ 有’, 、“ 无”的双遣,第二玄则是对遣的再遣,所以称之为“ 重玄学” 而一般认为, 重玄学的这种思维方法, 很大程度上受到郭象“ 遣之又遣”认识方法的影响,从玄学大家郭象到重玄学大家成玄英,间隔数百年,何乃仅靠郭象 《 庄子注》即有成玄英之 《 庄子注疏》而不顾东晋玄学之承载?上面的简述是要说明, 魏晋玄学, 并不只是魏玄学和西晋玄学, 还是存在东晋玄学的.东晋时期玄、儒、佛、道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是南朝佛教盛行和后来唐朝文化繁荣的 基础之一 透过东晋玄学, 可以了 解玄学本身的发展, 也可以了 解玄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如何。
在现实层面上,东晋玄学又表现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对东晋玄学的研究是有其意义的但东晋人清谈虽兴盛,著作却不多,传世著作最有影响者, 只有张湛 《 列子注》 , 本论文即拟尽量透彻分析 《 列子注》以窥东晋玄学之一斑张湛著 《 列子注》 ,在原文本文意散乱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 一贯的有系统的思想张湛思想的本质是 “ 贵虚论” , “ 虚”指 “ 三虚” : “ 太虚” 、 “ 至虚” 、 “ 虚” “ 太虚”是‘这一点,在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 《 中国哲学史》中表现地尤为突出,冯先生在本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东晋玄学. . 《 宋书· 何尚之传》 : “ 〔 元嘉)一 卜 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 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 ” , 《 宋书· 隐逸· 雷次宗传》 : “ 时国子 学未立,_ L 留心艺 术, 使丹阳尹何尚 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 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 1 1《 南史》卷七 十一《 儒林传· 戚R H“ 简文在东宫,召衰讲论又尝置宴集玄 儒之士.先命道学互 相质难,次令 中庶子徐璃驰=s' ; 人义,问以剧谈。
掖辞济纵横,难以答抗,诸儒慑气 时衰说朝聘义,与d '- 往复,衰精采自若,倾 答如流,简闻深加赞n “”这条记致,就是梁朝简文帝萧纲亲自主持的一场玄儒论嗽张湛自 然观的核心范畴之一, 另一范畴是“ 气” , 张湛自 然观内 容讲“ 太虚” 为纯粹的时空框架, 宇宙无始以 来气一 物一 气往返变化, 这种自 然观的本质,正是汉人元气说,而太虚非宇宙本源, 又不同于汉人元气说 “ 至虚” 是张湛本体论 范畴, 其本体论是王弼贵无论和郭象独化论的融合, “ 至虚”即是 “ 无” , 是宇宙之本体,而另一方面宇宙万物自 生 独化, 这种贵无和独化的融合, 是东晋玄学的特性 “ 虚” 是张湛人生论的核心,其人生观以“ 虚静’ , 、 “ 自 然”为圣境, 而人生境界之 “ 虚’, ,也是本体之 “ 至虚”在人生论中的必然体现.张湛的思想体系,并非仅仅是对西晋玄学的完全沿袭,并非仅仅是照着讲,而是新时期下的接着讲, 其 “ 太虚” 和 “ 至虚”的区别,使自 老子以来自 然观 ( 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之间的 模糊得到一定程度的疏解;其对贵无和独化的双举,则重新恢复了 “ 道”的核心地位;其对人生论的着重地详细地阐发,则力图为东晋士人构建一个务实的 精神世界,也丰富了玄学理论的人生维度。
在张湛以 后, 玄学再无重大创新, 社会上新的思 潮只能让位于佛教了第一章东晋时期的玄学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固然有其内在逻辑及逻辑的发展, 但在古代中国, 由于学术思想与社会现实强烈相关, 所以社会文化环境的 变化必然在时代哲学思想及其发展上有所映现正因为如此 虽然东晋玄学整体上属于玄学的范围,但其内 容由 于时代环境的变化与西晋玄学有所不同,更直接地讲,东晋玄学要受到西晋覆亡之后士人们的政治反思与态度、士风以及学风的影响东晋玄学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西晋玄学辨名析理的方法以 讨论形上之道的玄远之学, 而且也自 觉地承载了力图为东晋构建一种合乎社会需求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探索东晋玄学的渊源、基础和任务,有助于获得对东晋玄学恰当的认识和评价第一节东晋玄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思想史而言,西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 玄学大家郭象出现,标志玄学理论更加成熟西晋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在魏晋社会风气变化中所处的微妙地位 三国时期,无论是正始名士还是竹林名士,他们所代表的士人风气是自 然主义和个人主体性苏醒基础上的放达之风而到了西晋,由于司马氏是以 不忠不义的手段夺得政权, 造成政失准的,士无特操, 士风也由 放达逐渐走向 放荡无制,这时的名士被称为元康名士,他们的代表是胡毋辅之、胡毋谦之、谢鳃、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王尼、王澄、庚凯、光逸等, 这些人或狂饮烂醉,或调人妇女, 或对弄婶妾, 或散发 裸捏, 无所不 用其极。
《 世说新 语· 德行》 中 刘注引 王隐《 晋 书》 : “ 魏末阮籍嗜酒荒放, 露头散发, 裸坦箕踞 其后贵游子弟阮 瞻、 王澄、 谢rt、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 谓得大道之本 故去巾 溃, 脱衣服,露丑恶,同 禽兽,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戴遴亦言: “ 若元康之人, 可谓好遁迹而不求其本, 故有捐本拘末之弊,舍实逐声之行,是犹美西施而学其肇眉,慕有道而折其巾 角,⋯⋯然竹林之为放, 有疾而为肇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从正始、竹林到西晋元康,哎 晋书· 戴还传芳 .《 放达非道IF } a追求精神自由己经堕落到纵欲之禽兽行了! 而西晋也在这颓废纵荡之中覆亡了西晋亡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凄惨和屈辱的一幕 晋怀帝和晋悯帝二主相继被匈奴俘杀,中原沦陷,中原人民惨遭蹂踊,这些剧烈的政治变动,必然引起士人们的反思太尉王衍身为大名士,又屡居要职,然最终被羌人首领石勒 ( 后赵开国皇帝)俘虏并活埋,临死前悔叹: “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 ① 并州刺史 刘琅亦有 类似的 总结 , 而当时的 镇东 行参军事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