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绍兴市学勉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4页浙江省绍兴市学勉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三个点电荷a、b、c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量比b所带电量少,关于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原点指向第Ⅰ象限 B.从原点指向第Ⅱ象限C.从原点指向第Ⅲ象限 D.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参考答案:D2. (单选)如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能通过的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比荷越小参考答案:D3. 如图所示,A、B、C是相同的白炽灯,L是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很小的自感线圈现将S闭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C灯同时亮,A灯后亮B.A、B、C灯同时亮,然后A灯逐渐变暗,最后熄灭C.A灯一直不亮,只有B灯和C灯亮D.A、B、C灯同时亮,并且亮暗没有变化参考答案:B4. 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 )A.ab表示吸力,cd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 10-15mB.ab表示斥力,cd表示吸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 10-10mC.ab表示吸力,cd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 10-10mD.ab表示斥力,cd表示吸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m参考答案:C5. (单选)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λ= h / p,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人们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
现有一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相向对撞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A. B. C. D.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在B=0.8 T的匀强磁场中放一根与磁场方向垂直、长度是0.5 m的通电直导线,导线沿磁场力方向移动了20 cm,若导线中电流为10 A,那么磁场力对通电导线所做的功是_______ J参考答案:0.87. 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3×10-5J的功,再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了1.2×10-5J的功,则电荷从A点移到B点,再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势能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__________J;如果规定A点为零势点,则φB=__________V.参考答案:8. 如图11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点为半圆弧的圆心,.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
则E1与E2之比为 参考答案:9. 如图所示为两个电阻的U-I图象,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110. 传感器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列举几种传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11. 在s内把磁铁的一极插入匝数为100匝的螺线管中,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由0增至1.5×10-2Wb,这段时间内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 V若总电阻为30Ω,则线圈中的电流为 A参考答案:3 01 12. 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 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 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 t0均选填“>”、“ =” 或“<”)参考答案:= >13. 一般来说,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_________、极板间的距离越_________,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参考答案: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12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有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物理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ABC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微粒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已知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由此可判断圆板是 晶体2)在化学实验中发现,把玻璃管的断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这是什么缘故?(3)如下图是氧分子在不同温度(O℃和100℃)下的速度分布规律图,由图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答出两条) 参考答案:(1) (4分) 单; (2) (4分) 熔化玻璃的表面层存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最小表面积,从而使断裂处尖端变圆; (3)①(2分)一定温度下,氧气分子的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②(2分)温度越高,氧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或温度越高氧气分子运动越剧烈)15. (12分)如图所示,有两个带正电的粒子P和Q同时从匀强磁场的边界上的M点分别以30°和60°(与边界的交角)射入磁场,又同时从磁场边界上的同一点N飞出,设边界上方的磁场范围足够大,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影响,则两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之比rp:rQ=____________,假设P粒子是粒子(),则Q粒子可能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两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之比:(5分)(2)可能是质子(3分),质量数与电荷数之比为1:1(4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1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5 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15 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求:(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2)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在前10 s内的位移?参考答案:解:(1)物体受到的拉力F=ma 有 a= =3m/s2 (2)物体在前10 s内的位移x=at2=150m 17. 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A、B、C是直线上的三点,如下图所示,某时刻波传到B点,A刚好位于波谷,已知波长大于3 m小于5 m,AB=5 m,周期T=0.1 s,振幅A=5 cm,再经过0.5 s,C第一次到达波谷,求:(1)该波的波长;(2)A、C相距多远;(3)到此时为止,A点运动的路程为多大?参考答案:(1)若 由于3 m<λ<5 m 所以n=1,λ=4 m, 若此时无解(2)AC=vt+λ=24 m (3)18. 如图所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 m/s,P质点的横坐标为x=0.96m.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求:(1)P质点刚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如何?(2)P质点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多少?(3)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峰?参考答案:(1)波上每一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与此刻波上最前端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即向下振动.(2)P质点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由v=λ/T,可得:T=λ/v=0.4 s.(3)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峰也就是第二个波峰传到P点,第二个波峰到P点的距离为s=x+λ=1.14 m,所以t== s=1.9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