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特点与规律的认识.docx
5页关于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特点与规律的认识 文/李都金艺术教育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知识传授、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成果呈现、教学评估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创造性施教,在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心眼手和谐一致的基础训练,通过学生的社会采风、下乡写生、文化考察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一种视觉教育,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图像和实践教学关于艺术学科的特点与规律,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 “艺术学科的特点其实是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形态及其创造过程之上的基本规律与特征,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通过运用一定的材料媒介和技术手段,对观念形[来自www.lW5u.coM]态的思想与感情的表达形式这一形式和过程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形象性、物态化、实践性、独特的创造性、观念性”;也有学者提出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感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们认为,高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其中创作/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是其培养体系中的核心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高等美术学院是研究和培养以视觉艺术的独特智性模式来进行创造活动的课题和人才场所,其本质是对人的创造性施教,同时又通过可见可感的创作行为来加以验证,与普通理工科教育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比,在方法、过程、流程、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艺术教育及其艺术学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等艺术教育具有“四非”的特殊性:教学的“非理性化”感悟,传授方式的“非语言化”、教学成果呈现的“非文本化”、教学评价的“非量化”我们认为,高等艺术教育其学科与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教学的“非理性化”感悟——高等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的非理性高等艺术教育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相综合的人才培养,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提出“四通”人才培养作为其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当然本科教育阶段只能说是一种培养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今后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的艺术实践,需要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悟性和社会机遇因此,我们认为学院艺术教育本科阶段应该是艺术专业与综合素质并重,专业技艺与理论思想并重,专业知识与社会能力并重,培养日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与研创潜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从高等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着重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关于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有其特殊性,不是一种单纯的理性化、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它需要有一种语境、境遇,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各种条件和艺术实践,需要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社会理解,需要有良好的悟性和社会机遇,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是一种台阶式的教学过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学生不太有较多水平的进展,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突然会跳跃到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艺术教育认知是具有台阶式的,强调“顿悟”和积累。
这些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学校创造条件,需要师生在共同的实践环境中来理解和感悟2、传授方式的“非语言化”——实践教学是高等艺术教育的基本形态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是一种视觉教育,艺术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注重技艺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艺术教学对技能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非常高,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专业培养环节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临摹、示范、实践、创作/设计等实践教学一般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是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是艺术教育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一般为70%左右根据艺术教育创新性原则,通过实践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上手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作/设计水平,其课程考核方式也主要是通过学生构思、草图和创作/设计作品,所以,学生的创作/设计作品是艺术教育教学成果的主要展示形式另一部分是全校统一安排[来自www.lW5u.CoM]的实践教学时段,根据教学汁划安排,本科四年一般前三学年统一时间段为12周(每学年3周),主要是通过学生下乡写生、下厂、文化考察、社会采风等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生活阅历,扩大对社会和文化认知经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个人鲜活的感受和独特视角获取艺术创作、设计灵感和素材。
最后一学年进入毕业创作/没计和毕业论文阶段,主要是依据前几个学年的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并调研、考察、实践、实习等完成自己的毕业创作/设计和论文3、教学成果呈现的“非文本化”——毕业展览是衡量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及其向社会展示教学实力的重要方式高等美术学院是研究和培养以视觉艺术的独特智性模式来进行创造活动的课题和人才场所,其本质是对人的创造性施教,同时又通过可见可感的创作行为来加以验证因此,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教学科研与创作相互依存,教学的过程与培养的目的贯穿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设计作品是其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艺术教育把学习与创作融为一体,艺术创作/没计作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成果,而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50%不到的比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规定,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比例5:5;硕士研究生是4:6;博士研究生是3:7)同时,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等跟毕业创作/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是毕业创作/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高等美术学院每年进行的毕业展览(毕业展览周或校园开放日等)是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每年的3月6月,所有毕业生每个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均在展览馆、画廊等展出,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展示,既展示学生的毕业作品,同时也是让社会检阅学校的教学成果,另外也成为学生就业的一次良好机会,很多用人单位在参观考察学生的毕业作品时,就跟学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由于艺术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成果的优劣也通过展览的方式来体现这是其教学成果非文本性的充分体现4、教学评价的“非量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强化决定教学评估的非量化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高等艺术教育因为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果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评价的非量化冈艺术教育教学课程编排采用单元制,而实践教学义占到70%以上的比例,这就要求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强调实践性,同时,因其成果展示的非文本化,衡量其教学成果水平必须把创作/设计的成果放在显著的位置,而不能完全按照论文、课题等作为其依据,这就要求对其教学成果的评价要把侧重点放在创作/设计成果、师生举办的各种展览、策划,为地方政府及其区域经济文化服务等上面,比如中国美术学院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教学检查来衡量和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检查以动态为根本,静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年冬季进行湖末教学大检查、夏季进行学生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检查、教学督导经常性地检查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作业进展情况,这已形成为该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于以上对艺术教育教学特点的认识,各艺术院校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要综合考虑以上特点,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