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题指导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
26页解题指导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PART01词语的辨析角度1.词义轻重不同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2.范围大小不同例如:“目前”和“日前”,前者指说话的时候,后者指几天前由此可见“日前”的时间范围更大3.搭配的习惯不同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4.语体色彩不同例如:“该”和“本”,前者是指示词,多用于公文,后者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5.感情色彩不同例如:“臆造”和“编造”,前者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后者的意思: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6.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例如:“衣服”和“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PART02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PART03常见的关联词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有的……有的”“那么……那么”2.承接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例:“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支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这种句子一般不用关联词语,有时会用上“于是”“先……再……最后……”3.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不仅……而且……”“不但……还……”“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4.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可是”“但是”“却”5.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常用关联词语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还是……”“要么……要么……”6.因果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常用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7.假设关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8.条件关系: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PART04成语误用的类型1.褒贬不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2.轻重不分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这里明显大词小用3.望文生义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如:“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句中成语“叹为观止”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句中是感叹、惊讶的意思4.用错对象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用在这里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5.谦敬错位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如:“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6.自相矛盾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的语义,就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7.不合语境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所以“相濡以沫”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相吻合8.表意重复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如: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句中的“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印象非常深刻”一词在意思上有重复,可将“印象非常深刻”删去PART05关联词语误用1.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错用,是指根据句子的意思,本来该用某一个关联词语,却错用了另一个关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一般都是成对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通顺,意思不清楚4.关联词语残缺或赘余有时,关联词语不必用却滥用,就会使句子显得啰唆生硬,甚至不能准确地表达语意PART06词语的辨析方法1.从词的构成上分析如“周密——严密——精密”,其辨析重点在“周、严、精”三字上,“周”意在全,“严”意在紧,“精”意在细。
2.从词语意义上辨析辨析过程中,可根据语意的轻重来判断,如“优良——优秀”,语意前轻后重;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判断,如“战役——战争”,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学——教育”,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3.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辨析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4.从语体色彩上辨析一般地说,口语表达比较亲切、和谐,书面语表达则严肃、庄重如“妈妈——母亲”,前者是口语表达较亲切,后者是书面语表达比较庄重,又如“惦记——思念”,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语5.从语法功能上辨析在辨析过程中根据搭配的对象来判断,如“颁布——颁发”两词,“颁布”通常和法律、法规、条例等词相搭配,而“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通常是证书、奖品等还可根据造句的习惯来判断如“就义——献身”,可以说“英勇就义”,也可以说“英勇献身”,而“献身革命”就不能说成“就义革命”对点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文天祥威武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朴素的报国心,伴随一生的选择为人民服务,则是一生的信仰!他具有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C.端午节,龙城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濑溪河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庄子一直历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A.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在该句中是为了形容文天祥的精神永垂不朽,所以使用恰当;B.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在该句中形容吴孟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形容得当;C.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比赛的“龙舟”应该形容它们速度之快,而不应该说“龙舟”来往频繁,所以使用错误;D.不修边幅: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在句中是形容庄子简单朴素,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的样子,所以形容得当;2.下面的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没人在意那棵长在古树之旁微不足道(A)的小草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B)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C)?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富丽堂皇(D)的古树旁边,你岂不要羞愧死了?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微不足道:意思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这里用来形容小草,符合句意,使用正确;B.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里指的是古树令人敬仰,“我”在古树面前感到惭愧,符合句意,使用正确;C.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这里指的是渺小的小草崇拜古树,符合句意,使用正确;D.富丽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这里用来形容古树,使用对象有误;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B.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如果一味的咬文嚼字,又有何意义呢?C.他家虽然住在十几层的高楼,但下面广场上的音乐声,每天振聋发聩,让他不得安宁D.《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答案】C【解析】A.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在此形容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使用正确;B.妙手偶得: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佳句、佳作使用正确;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