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政策学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docx
16页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学习目标:农业政策问题和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主要方法 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及任务•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的界定• 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 第三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主要农业政策手段和发达国家常用的农业政策工金 农业政策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步骤 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的原则和基本要素 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选择和采纳政策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以“四项粮食补贴政策”为例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 良种补贴 农机具补贴政策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 以“四项粮食补贴政策”为例• (1)为什么要实行补贴?• (2)除了农机具补贴外,取普惠制?公平吗?其余三项为摩• (3)这些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了吗?• (4)如果有效果, 的?它是通过什么方瑙制1(5)这些政策需要改进和完善吗?问题的一般化•现在是什么政策?(描述,不具有研究性质,的起点)• 为什么是这种政策,而不是那种政策?(解释)• 推行该政策产生什么后果及影响?(分析和解释)• 谁高兴这种政策?谁不高兴这种政策?(分析和解耨• 这种政策需要修改吗?(涉及价值判断及规范)• 进入下一轮循环・2、"政策制定一政策执行T政策评估”模型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三、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 四、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业政策问题的内涵 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工、农业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觉察、认同第h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令相互依赖性♦客观性♦人为性♦动态性•历史性■■■■户"ILL[例]农民负担J三、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_<一)认定过程包括问题觉察、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 三个阶段 现实与期望状态的偏差所属的领域;证明偏差所依据的资料及信息;差别的重要性、程度及影响范围; 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与确认的依据;(二)论证的复杂性反映在组织层次上政府一级论证明确是否做某事;二级论证规划猊宪一 发展的项目和需要优先考虑的目标群体;功能论证 反映在具体规划上;小论证反映在特定项目中四、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 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槽对工、边界分析法隔离,在边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招上 2、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可能、合理、可控三个层次脖湾R 因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探寻政策问题产生的根源3、类比分析法♦通过对类似问题的确认,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分对政策问题相互冲突的立论进行假设JUlL4、假设分析法然后进行创造性综合的一种方法♦特征♦步骤■「Iid假设分析法的特征■■■1 11翁从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开始,而不是从问题的基本假设开始;♦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始终使用相同的资懦[♦系统地提出了政策分析的主要问题,也 一定的程序创造性地处理各种假设镶13副। 除^「n「「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