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通关高频题(详细参考解析)x - 中学学案精粹与指导.docx
1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过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A.尧B.大禹C.黄帝D.舜3、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B.一系列国家机构建立C.“家天下”局面形成D.禹是夏朝第一代君主4、 如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B.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C.商朝时期我国历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5、 历史图片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的实景再现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道德经》——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B.孟子——《春秋》——反对一切战争C.孔子——《论语》——以德治国D.韩非——《孙子兵法》——兼爱,非攻7、 下图所示是秦始皇大力推行的两项措施,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8、 学习历史要具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素养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A.仍属于农民战争的性质B.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D.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结束9、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秦、汉B.西汉、东汉C.春秋、战国D.三国、西晋10、 “汉武帝统治时期不仅表现为史无前例的军事扩张,也是一个内部巩固的时代下列政策措施起到了“内部巩固”作用的是( )①实行推恩令②推行盐铁官营③大举反击匈奴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 许多历史名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迹光武帝刘秀的历史贡献是( )A.统一始创,皇帝始成B.建立东汉,光武中兴C.辅佐吴国,春秋争霸D.决战赤壁,三分天下12、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这次起义指的是( )A.刘邦、项羽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国人暴动”D.黄巾起义13、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秀B.孙权C.曹丕D.曹操14、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如图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中,空格处应该填的是()A.东汉B.西晋C.前秦D.北魏15、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下诏推行材料中“断北语,一从正音”的古代皇帝是A.秦孝公B.孝文帝C.晋武帝D.宋武帝16、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简表》,从中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姓名时代主要成就张仲景东汉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贾思勰北朝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撰写《齐民要术》宋应星明朝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编著《天工开物》李时珍明朝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A.科技一直领先世界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编写D.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17、 为进行研究性学习,高唐县实验中学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秦朝修筑长城以防御匈奴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汉武帝出击匈奴拓展版图18、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促了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请问铁器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9、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A. B. C. D. 20、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上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哪一地区往来的最早记录( )A.西藏B.新疆C.内蒙古D.台湾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生产工具和技术上有了怎样的发展与进步?这些进步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二(2)图示中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在哪一个时期完成的?请结合一实例说一说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材料三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联系,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吴建民评点战国策》(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联系”?百家争鸣有何影响?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一:材料二: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三幅地图相关的主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大一统”的意义23、 读图回答问题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后世尊称他为什么?(2)《史记》的作者是谁?哪个时期的人?《史记》是按什么体例写成的?(3)《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你怎样评价这部书?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材料二:“(战国时期)国异政教(政治教化),各国制断(专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诸侯之长)……故孟子、孙(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不被重用)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获得权势)——刘向《战国策续录》(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给治水有功的禹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舜和禹当上部落首领所涉及的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西周的政治制度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3)概括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