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心理辅导.docx
17页高考应考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其策略考前头脑发“木”怎么办?每到高考、中考临近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容易分心;看书头昏脑胀,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思想压力影响考期的逐步临近,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考虑,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记忆力下降,头脑发“木”二、缺乏自信心少数考生胸中无把握,对考试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这会使大脑的活动大大降低,以至发呆发愣三、用脑不科学有些考生只顾拼命复习功课,放弃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时间,长期打“疲劳战”,结果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很差四、复习方法单调如果长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 要克服头脑发“木”的现象,一是要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是对知识的检验,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成功与失败同样是开始二是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是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文、理搭配,阅、听、读、写结合,避免枯燥、单一的复习方法,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限”,学习和休息巧安排当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时,要抓紧学习;当头脑疲劳时,可睡觉休息或做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使脑神经细胞恢复正常那种考前通宵达旦复习的方法,绝非良策,往往会前功尽弃高考复习被困“高原”怎么办?相当多的考生在中、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高原现象”原因:你是如何走上“高原”的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中、高考复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2、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
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3、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 有的学生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没底,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应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对策:“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1、激发学习的“兴奋点” 如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目前的资源有哪些?我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我能依靠的力量有哪些?” 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重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简单目标,使自己清楚今天做什么?这一周做什么?这一个月做什么?对自己所做的事如何检查?如何反馈?如何奖励和惩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你就有了行动的激情和欲望,你学习的“兴奋点”也就被激发出来 2、调节心理状态随着高考复习进程的深入,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是“家常便饭”分数的刺激往往会使你情绪低落,无脸面对父母,产生内疚、自责和自卑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些小考、大考的目的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检查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吗?考得不好,说明自己掌握知识还有不少缺漏,需要进一步去补习和完善让考试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产生畏惧和自卑的理由 3、优化学习方法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运用的学习方法各有侧重以化学为例,第一阶段复习中,重点是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按知识主线整理出知识结构关系图第二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对基础知识、难点知识、考点知识作反复练习,巩固训练第三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对学科渗透、知识拓展、信息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训练 4、强化身体素质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快乐的心情,才能保证自己“日有所获”,“高原现象”也就被你所克服考试时的心理该怎样调整?考生在考场上会发生各种心理变化,如果考生不懂得应对这些心理变化,则会影响自己知识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对策,帮助自己提高考试成绩呢?(一)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及其对策第一场考试后,学生心理都会因为第一场考试的情况而出现一些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对以后几场考试的心理状态与考试成绩都有相当的影响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1.镇静型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无论第一场考得好坏情绪都是稳定的,并且能及时总结经验迎接以后几场考试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对以后考试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起着积极作用2.骄傲型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第一场考得较好便骄傲自满,认为以后几场考试没有问题这种骄傲自满情绪对以后几场考试掉以轻心,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与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而在后几场考试遇到困难时便慌张起来3.灰心型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第一场考得不好便垂头丧气,就认为以后几场也考不好,对以后几场的考试失去了信心其实这类心理类型的考生,不少是对第一场语文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即使考出了他的实际水平,他也感到不满意,因为与他的期待值有相当的距离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中有些错误判断考得不好,实际得分并非如此例如有的人作文题没压上就误认为这次作文考不好,因此而气馁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对策很重要。
为了第一场考试后能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迎接以后几场考试,并争取取得满意考试成绩以下几点心理对策,只要做了对以后几场考试有好处如果做不到,因此而丢了3分、5分是完全可能的1)不想第一场考试的结果有的考生说考完就考完了,绝对不要去想考得怎么样一想就往往想出一些问题来,一想出问题就怕丢分而且越想越敏感,这道题可能丢分那道题也可能丢分,作文题更没有保障这是不少考生第一场考试后总结出来的亲身体会2)考后不对题有些考生第一场考试出来后就去问别人这道题答案对不对,那道题答案如何与同学一对题就会对出问题来,一对出问题对自己就是一个负性心理刺激,就会引起负性心理反应这种负性心理反应对以后的几场考试只有坏处3)调整考试对策第一场考试后,不想考试的成绩结果,坚决不对题,但是可以想想第一场考试策略和技巧,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比较差好的在以后几场考试保持下来,差的在以后几场予以改正 (二)防范怯场的心理学对策考试怯场现象每年中考、高考都发生所谓考试怯场是考场的情景与考试本身的强烈刺激引起考生本人情绪的高度紧张,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水平减低、失调和中断根据考生的心理活动失调的程度可分为轻度怯场、中度怯场与重度怯场三种:轻度怯场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熟悉的一些知识一时回忆不起来,因此紧张而心慌、出汗,但考生的思路还正常,答卷活动还能继续进行下去。
中度怯场现象主要表现为较多的平时熟悉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情绪高度紧张,注意不能集中,使思路受到影响,答卷速度降低,甚至发生答卷混乱现象重度怯场现象,表现为考场本身的气氛就使他紧张不安,对考题的答案想不起来,情绪高度紧张,思路混乱,甚至出现心理活动暂时中断、双眼发蒙,发生晕场现象这多半是在轻度与中度怯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来自三方面:1.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花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2.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3.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考场怯场呢?提出几点心理调适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此时,家长要留意观察孩子,如发现孩子过于紧张,说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长要给予鼓励,巧妙暗示孩子,你一定会考好的只有让孩子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 情绪愉悦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6号)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博,可不能大意”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 沉着镇静①吃早吃好 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②欣赏音乐 出门前十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③适时到校 一般在考前二十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④缓行忌谈 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校对答案,万不可以一题之小换心理情绪之大失⑤先易后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