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践探索.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460454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M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践探索 一 郑州打造首个纳入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空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模式空港经济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带动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力流的聚集,并对所在城市或者区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影响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一体化是这种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正是瞄准这样一种开放型的发展模式,河南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航空经济的发展,以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及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打造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区域布局从陆地向海洋,又从海洋走向天空的重要标志国务院于2013年3月7日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给予正式批复,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落户郑州随着郑州这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我国在整体区域布局上开始从陆地走向海洋,又从海洋走向天空从我国区域布局的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一个以陆地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建设到以海洋为重点的沿海口岸的发展,再到以空港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大规模进行铁道建设(见表1)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出台了《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干线公路网建设得到大力推动(见图1、表2)1990年以后,重点建设了一批大型专业化泊位,沿海口岸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把建设重心移到空港上我国区域布局的发展历程基本上符合由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带来的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运输方式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布局改变的这一基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领陆、领水、领海、领空,都不只适用于国防范围,还代表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表1 我国铁路里程与区域分布变化(1980~2006年)续表图1 2006~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表2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的省份特别是随着航空运输时代的到来,“领空”更代表着高速交通和空港经济一方面,以机场为核心,促进机场与高速公路、城际轨道、高速铁路等无缝对接、多式联运,形成高效快捷的交通体系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空港经济承载着引领我国面向全球市场推动产业转向升级的重要使命,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二)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重要标志中原经济区开始发力对于中原经济区(见表3)的发展来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构建是一个契机,更是一大引擎。

      从国家层面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反映的正是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顶层布局表3 中原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数据续表《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的出台明确了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中原经济区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以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13.3%的人口,创造了9%的地区生产总值即使将其放到全国的大格局中来看,中原经济区也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要实现其五大战略定位,需要找到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见图2)图2 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个突破口的选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既要有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吸引能力,又要有推动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还要能扩大对内对外的交流开放,而空港经济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内,郑州正是构建航空港经济区的最佳地区之一所以,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不仅切合实际,也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郑州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原腹地的开放形势郑州将通过航空交通,彻底改变河南“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地处内陆”的区位制约,成为中原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

      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郑州培育城市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着力点在接连打造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见表4)两个经济增长极以后,郑州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引擎机场对拉动就业、提升周边区域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作用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成立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见表5)的扩建完工,郑州的临空经济逐步起飞,将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航空港经济带动下,2012年郑州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2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4.3%;地方财政收入达26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总产值达1265亿元,同比增长168.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7亿元,同比增长77.6%表4 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概况表5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航运能力(截至2012年)二 郑州设立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条件与优势分析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极具意义的称号,其背后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很多城市羡慕不已郑州这次能抢到“第一”,与其自身五方面的优势息息相关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郑州的区位优势是国家批复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户郑州的关键之一区位优势不只指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它还涉及这个地区经济集聚、扩散的能力和人力资源等。

      郑州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国务院在《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河南省省会郑州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当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通达的中原城市群辐射网络(见图3),这将有利于郑州在整个中原经济区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图3 中原城市群辐射网路第二,郑州是重要的人口聚集区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2012年全省人口达10543万以郑州为圆心,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人口4.2亿,占全国人口的30%,覆盖全国经济总量的27%;10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人口7.9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56%,覆盖全国经济总量的51%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充沛的人力资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郑州是亚洲主要城市的地理中心郑州不仅在国内具有地理优势,在亚洲地区也同样具有优势郑州至东京、大阪、首尔、釜山、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航程都在4小时之内,基本上位于亚洲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的地理中心,便于商务、休闲的旅客往来二)具有良好的航空基础具有良好的航空基础是建立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基本要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于1997年建成通航,经过17年的发展,其硬件设备和航线都趋于完善,当前郑州的航空发展已具备一定水平。

      新郑机场硬件条件相对完备它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目前正在运行的是一条4E级跑道,长3400米,宽45米,可以起降除了空客380以外的所有飞机2007年年底,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航站楼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机坪面积为25.6万平方米,机位43个,年旅客保障能力达1200万人次,货邮保障能力达35万吨国家已批复的新郑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为4条跑道,并在机场南端预留第5条跑道,占地总面积达48平方公里,设计的年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7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500万吨由此可见,郑州机场运行能力、货邮保障力等,都将再迈上一级新台阶,跻身国际行列郑州航线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见表6)2012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1167.36万人次,在全国排名第18位,同比增长15%;货物吞吐量15.12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5位,同比增长47%,增长量在全国排名第1位2013年1~4月,货物吞吐量达5.1万吨,同比增长32%,客运吞吐量达390.4万人次,同比增长4.3%自2010年以来,河南省郑州市出台了相应政策,对航线开辟给予资金补贴,对经停郑州的飞机给予更完善的地面保障截至2013年11月,在郑州机场营运的航空公司达37家,其中23家为客运公司,开通航线120条,通航城市71个;14家为全货运的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19条,周航班78班。

      [1]表6 郑州已开通及将要开通的航点、航线(三)具有完善的交通体系郑州陆路交通建设已相当完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可以把“点对点”的航空运输模式扩散为“点对面”陆路与空路相辅相成,更易于建立天地间庞大的物联网截至2012年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83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可在20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全省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河南省铁路营运里程达4822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9条铁路干线和4条支线纵横全省郑州至西安、郑州至北京、郑州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已开通,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郑州即将成为全国铁路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此外,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安排,国家正在规划郑州至太原、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合肥、郑州至重庆的高速客运专线,最终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客运铁路体系(见图4),构建全国“米”字形的经济发展轴图4 “米”字形铁路网(四)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产业是引领空港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实现空港经济功能的核心载体当前,郑州已经拥有一些适于空港经济发展的产业例如,富士康电子产品产业等,目前,富士康正与郑州市进行协商,进一步扩大郑州投资规模,延展投资范围。

      到2012年年底,新郑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全部营业收入由111.7亿元增加到332.5亿元,增长198%;区内企业总数由85家发展到2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46家发展到110家2009~2012年,新郑航空港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到78亿元2013年,电子信息产值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1740亿元五)具有开放的综合平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项目(见表7)的启动,使郑州初步形成了开放的综合平台,为空港经济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新郑综合保税区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5亿美元,封关过后第一个总年度2012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在全国所有的综保区中排名第二位,在全国所有的海关特别监管区中排名第五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平台将贸易与邮件两种货物进出口形式进行科学整合据保守估算,到2013年年底可达到一天20万单交易额,提供400万吨的航空货运需求表7 新郑综合保税区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概况三 郑州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方面的规划建设实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规划先行按照相关规划,郑州逐步推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重大项目落地两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多项目标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郑州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一)明确的发展主线与科学的功能定位明确的发展主线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河南省的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将“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定为发展主线即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建立大型交通枢纽;以便捷、开放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吸引、培育大型临空产业;通过航空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契机,积极塑造航空大都市科学的功能定位综合考虑中原经济区对中国内陆发展的深远意义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主线,国家确定了实验区为国际物流中心、临空型现代产业基地、中原腹地开放前沿、航空大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五大战略定位(见图5)图5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定位(二)分步实施的发展目标与合理的空间布局分步实施的发展目标《郑州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