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军营法治文化建设讲稿精要.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87602999
  • 上传时间:2021-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3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军营法治文化建设讲稿精要 张旭光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争做法治建设的排头兵”,主要给大家讲三个问题,第一,法律是什么第二,如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军人学法实务要点介绍 一、法律是什么 (一)法律的语词起源 法律这个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法律这个词是清朝末年变法修律时从日本传过来的在这之前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律一直是用一个字来表示,早期秦汉之前的法律一般称之为”法”;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改法为律那么有同志会想,法和律还不一样啊是的,二者的意思表征有区别大家看一下,”法”的写法,左边是水旁,右边是去其实古体字的法灋(fǎ)右半部分是上下结构,上边还有一个字”廌”,下边才是去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从”廌”(zh),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所以,最早中国关于法的思维就是公平、正义,要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仅如此,早期中国人的法的观念中还有神明裁判的意思,”廌”就是一种神兽,他就是现在法院门口矗立着的看起来像狮子的雕像,那叫独角兽,是中国法律的象征。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编撰的《法经》,这部法律就是单独以一个”法”字命名的 那么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为了富国强兵进行变法,他的变法内容之一就是改法为律,那么”律”是什么律其实是古代调节音律的一种工具乐器放久了,弦儿会松弛,这样弹出的音就走调了,所以古人发明一种工具调节音律,”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一”的规范功能商鞅就取了律这个意思,不管你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任何人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所以法律具有规范性自此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就固定以”律”命名了,比如秦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等法和律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是近代的事情 (二)法的内涵 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 那么法的内涵是什么从理论上讲,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所谓规范我们可以理解为模式,行为规范就是行为模式,你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法律都规定好了,每个人按照这个模式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国家就要制裁你比如合同法中规定了借款合同,借款合同的条文规定了”出借人提供借款不得预先扣除利息”,这就是一个行为模式,社会成员进行借贷钱款的时候必须遵守,出借人如果预先扣除利息法律就会惩罚制裁他。

      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有他自己特有的特点,比如法是国家制定的、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调节方式是权利义务的双向调节模式简而言之,法就是国家要求社会成员遵循的行为模式,法通过对合法行为褒扬与对违法行为的制裁进行双向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正面的肯定反面的否定两种力量引导人们实施合法行为,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目标 (三)法的外延 我国法的外延其实指的就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中国的法律体系就最高效力来说处在统帅地位上的是宪法比方说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像什么就像一棵大树,宪法就像树干,在树干上有七条主枝,也就是七个法律部门七个法律部门包括: 第一个法律部门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宪法相关法部门比如,人大代表通过什么法产生呢是通过选举法产生中央国家机关都有一部组织法,没有组织法就难以产生这样的国家机关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大家可能还记得2021年我们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这样的法律都属于宪法相关法 第二个法律部门数量比较大,几乎和每一个公民直接发生联系,即民法商法部门,有时候也叫民事和商事法律部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所有法律关系,包括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合同、债务,像大家关心的所有权等等。

      这部分法律在法律体系当中有七、八十件之多 第三类是行政法部门,比如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监察比如你被公安局罚款2021元,你不服可以把公安局告到法院,这就是用行政法来调整的 第四类是经济法部门,最主要的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对土地、货币、税收等进行管理的法律,这些领域的法律都归于经济法,这个法律部分离我们相对远一些 第五类与民生有关的法律部门,叫做社会法国家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的法律制度叫做社会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等 第六类是刑法部门刑法和民法不一样的,大家看看刑法的刑字就可以明白,左边开右边刀,开刀就要问斩的,后果很严重的刑法是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犯罪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可见刑法是专门适用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其他法律是不足以调整犯罪行为的,因为犯罪行为危害到了统治秩序,不是个和个人之间的纠纷,而是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纠纷一旦谈到犯罪的问题那就意味着有大麻烦了,可能要涉及到定罪量刑的问题了,这时候就是用刑事法律来解决了而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相比也是比较重的,它涉及到剥夺罪犯的生命、自由、财产、政治权利等等, 第七类是程序法部门。

      包括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还有调解、仲裁等前面六大部门法律属于实体法,实体法规定的是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比如罪犯应被判几年徒刑、夫妻离婚应该把孩子判归哪一方抚养等等而程序法规定的得出这些实体结果的步骤过程,体现的是程序上的正义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指的法律的正义不单纯是实体正义还包括程序正义比如赵某被怀疑杀了自己老婆让公安局抓起来,公安局通过刑讯逼供迫使赵某作出杀妻的陈述,那根据这个证据是不能对赵某定罪量刑的,因为公安局违反了程序正义,取证手段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也就是说法律追求正义不仅要结果正义,还要追求过程正义我们中国历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包公斩包勉的故事 这七个部门合起来,构成了现在的法律体系,这个内容是极其庞大的,它表现为一项一项的具体法律制度现在的宪法相关法一共有38件,民商法一共有33件,行政法有78件,经济法有60件,社会法有18件,刑法有1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有10件,如果再加上宪法正好是239部,这239部构成了我们现行的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如何才能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每个社会主体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纠纷靠法”的良好法律习惯,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前行,点点滴滴地积累,但是对于我们每个军人来说,良好的法律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来培育: 第一,心存善念,常怀感恩之情养心莫过于善保持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是每个人增强法治思维的肥沃土壤因为法律和道德是分不开的,法治和德治也是密切相关的,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而善良就是道德对每个公民提出来的要求善良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比如《大学》开篇语就提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君子之学,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怎么才能成为君子呢要彰显自己的美好品德,要亲民,什么是亲民我的理解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止于至善,是明明德和亲民提出来的总要求,就是用善的标准来亲民和彰显德行那么什么是”善”善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品质,无法用语言界定它,我借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解释他的特点,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一个人像水一样去为人处世那必然就是善良的,大家看到的水是怎么样的水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这就是善良的标准,一个人考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比考虑自己个人利益多一些就是善良的,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一些就是善良的。

      那可能有些同志会想,这样要求太高了吧,这是圣人才能做到善良,好,那我们退一步,如果你实在做不到以上标准,最起码你要做到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这也很难得了也许有人会说,不与人争什么都考虑别人这样活着岂不是太窝囊了不会的,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做人的格局,当你真正理解悟透之后,他会给你带来无比的身心愉悦和社会尊重 讲到这儿,我想起了广为流传的《三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吧,故事版本很多,大意就是两户人家盖房子争抢宅基地,都想多占几尺地,其中一户人家写信给在京城做大官的亲戚写信要求这个大官解决两家争端,谁知大官修书一封,其中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官的家人看到书信后羞愧不已,主动让出了一尺半土地,对方一看也深深感动,也主动退让了一尺半,于是两家之间形成了三尺宽的小巷,三尺巷作为善良仁义美德的象征成为千古美谈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善良对于法治建设、社会和谐建设,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矛盾纠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一个心存善念的人是不会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实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违法行为的,即使在发生纠纷后,一个善良的人是不会逞强斗狠、拼抢争斗,而是选择高超智慧的手段合法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主动培养起一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浓浓的善意和爱心,有了这颗善良的心,你就拥有了一块能让法治思维之花盛开的肥沃土壤 第二,学习法律常识,播撒法治思维的种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就是我们社会成员和谐生活的规矩,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认识这个规矩并善于运用这个规矩每个社会成员要心系法治中国的建设,主动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和自身利益、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会在我们善良的心灵里播下一颗颗法治的种子有了这些法律常识,不仅会为我们提供一条正确行事的康庄大道,而且还会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范风险的防火墙正如德国的学者贝克所说,当今社会是风险社会,来自各个方面风险往往令我们防不胜防当我们做决策时,如果我们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极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法律风险,进而陷入巨大的人生困境,甚至极有可能被懂得法律的人算计比如,举个民间借贷的例子,你借给朋友钱,或向朋友借钱,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但是许多人却搞不清楚欠条、借条和收条的区别,我解触过的案件中,很多人把借条写成欠条,欠条写成借条,五花八门,至于其他法律上的误区就更多了,比如利率的约定,担保方式的约定更是错误百出,有些人很坏,借钱时跟你说的很好,利率每月三分甚至更高,而且还给你提供抵押,拿上一份购房合同给你抵押,出借人由于不懂法律,觉得利息挺高还有担保,挺合适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借出去了,结果往往可想而知,最后发生纠纷时,这些错误就可能给自己的诉讼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做重大决策时,比如签合同、买房子、旅游出行、劳动就业等等,最好学习下相关法律知识,实在不行就找懂法律的人咨询一下,避免走弯路另外,军人承担保家卫国的国防责任,军人除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之外,还肩负着重大国防职责,因此每一名军人更应当熟知与自己军人角色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法律风险,要知道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会受到法律惩罚的,这方面的规定我认为重点要学习与军人职责有关的刑事法律规定,比如间谍罪、泄露国家秘密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等 第三,勤于践履,养成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团长告诉他一个道理: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的确如此,从知道了解一定法律知识到自觉运用法律武器还有最后一公里路需要打通,那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工作中、生活中自觉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守法与犯法之间只在一线之隔,在特定的情况下,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运用法律常识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能获得法律的保护,维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