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民族和解的厘定和路径.doc
5页探究民族和解的厘定和路径=“news_bd”> 自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世界各国的重心都在倾力于发展,对于偶发的民族冲突的解决方式也从以往的以暴制暴转变为和平方丸‘和解一词自然地也被引入到民族政治研究中在中国期刊网论文中标题或关键词含有民族和解的学术论文有202篇,内容含有该词的论文共有3591篇①民族和解虽被频繁使用,但学界却没有对其进行清晰且权威地界定为了将民族和解从案例上升到系统的学理分析,本文在对己有的关于民族和解学术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集各家之所长,厘定民族和解,并试图归玄肉兰姑由昆柞和艇的某太落释 一、和解与民族和解 在中国的文字中,和解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己出现在《荀子.王制》中就有记载:u口解调通,则轰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在此句中,和解是指宽和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为人要宽厚谦逊,心宽才能人和而在之后的《史记九三韩王信传》中,对于和解的解释使和解一词的外延显得更为宽泛书中记载: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结合语境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和解在文中的意思是平息纷争,重归于好在现在通用的权威词典中,对和解的解释也万变不离其泉《辞海》中对和解的解释是:不再争执,归于和好。
觑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给出的解释也是极其相似的: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 和解一词的英文为reconciliation "查阅相关英汉、汉英词典,对于reconciliation有如下的解释: 1.和好,复交,调解,调停,调和,一致 2.使和解,使和好;使听从,使顺从,使默许;调停,调解;使和谐,使一致,使符合 3.和解、顺从、调解、调停的行动;和解、顺从、服从的状态;和谐、协调的过程reconciliation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灵长类学家德瓦尔在分析灵长类动物时提出来的,指的是冲突结束后不久冲突双方出现的相互友好行为,比如相互冲突后短时间内出现的挨坐、抱对等行为社会学、政治学逐步将该词引用到国际、国内群体关系的研究中来 综合上述对于和解的解释,可以得知:‘和解作为一个频繁使用的词,其本身存在着一个清晰的逻辑因果关系和过程性,即在主客体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使彼此将来能拥有优于现在的境况,在不触及自身容忍底线的前提下达成的调和与妥协和解是指相关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改善和优化 和解虽然在中国语言文字使用上延续了几千年,但是民族和解作为一个复合词的出现却比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关于民族和解的确切的学术界定。
在1984年版的《民族词典》、1986年版的锹会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以及《民族学译文集(一,二)》里均未出现民族和解这个词及其解释在社会学学界研究普遍使用的《中国大百科全书》(2004年版)和《社会科学新词典》(1991年版)中也未出现对该词的解释第一篇将和解应用于民族问题研究的文章是《斯里兰卡的民族问题:和解的障碍》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斯里兰卡国内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以及该国国内长期滋长的民族和宗教地方主义等方面因素,使得斯里兰卡在国家统一和两大部族和解的路上举步维艰该文章在1981年被收录入《民族译丛》第3期 中国学者研究民族和解的第一篇学术文章是徐植和新飞于1979年联合发表的《乍得:动乱与民族和解》文章透过1979年8月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召开的关于乍得全国和解的第四次会议回顾了自1965年动乱以来,乍得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以及在国际力量和国内民族领袖和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召开的四次和解会议,对乍得国内民族和解的条件、方法及前景进行了预期但是通过该文章也可以清楚地发现,作者对于民族和解一词的应用还只限于简单的案例列举和事件描述,并没有从学理的角度对民族和解一词进行系统地定义和分析。
不仅是该文章,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中以民族和解为关键词或者以民族和解为标题的202篇文章的收集和整理发现,这些文章都直接使用了民族和解的概念对国内外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分析,却没有对民族和解进行理论界定和说明,而界定民族和解的概念是展开相关研究和构建民族和解理论的基础 因此,笔者一方面结合和解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通过对收集到的关于民族和解使用情况的分析,对民族和解做出如下界定:民族和解是从各民族的利益出发,以建立多民族国家内部和多民族世界平等和睦、共同发展的机制为目的,通过和平谈判、协商和一定的妥协等方式,来解决民族冲突的政治手段民族和解是化解族际冲突、族类群体与国家之间冲突的重要方略,其价值取向是:从物质、精神上弥补受到损害的一方,并以此实现民族和睡民族和解在国家制度的表现形式即为民族和解政策① 二、民族冲突与民族和解 作为解决民族冲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对民族和解的研究离不开对民族冲突的分析,探寻民族和解的路径必须了解引发民族冲突的原因19%年,由波兰科学院与民族研究所编辑的《民族研究》丛书第一卷一一《民族冲突》问世全书收入的30篇文章为自1994年12月以来在该所的关于民族冲突讨论会上的论文。
全书引用的文章通过对族际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冲突的案例分析,较为系统全面地定义了民族冲突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因此具体的定义大不相同,但是其核心的内容却始终如一,即通过在民族问题研究中引入社会冲突理论,揭示族际之间、族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态势 引发民族冲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依据宁骚在《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一书中的观点,影响民族国家内部族际冲突的基本原因表现为五个方面:国族语言与民族语言之间的矛盾、国民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权力垄断与权力分享之间的矛盾、国土开发与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国家的现代化与族体发展之间的矛盾Dil i9a-zso有的学者对民族冲突发生的原因则分析得更为具体,并归结为三种解释:一是从民族心理视角出发,通过对相关民族所处的安全困境、具有的地位忧虑和民族统治欲的分析,总结出具有主观冲动性的民族心理路径解释;二是从资源竞争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族际间、国家与族裔群体间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等)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而产生的竞争,归纳出民族竞争的路径解释;三是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在极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下催生的以我族为中心的民族冲突,而这种原因解释为族裔民族主义路径。
三、民族和解的路径 开展民族冲突主体、过程、原因以及类型的研究,是探寻民族和解路径的基础因为民族冲突的主体不同、过程不同、原因不同、类型不同,民族和解的起点和路径也会有所不同从现有的民族和解实践来看,通常依循以下路径: 回溯民族冲突的历史可以发现,导致冲突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冲突过程大多也是漫长的现实中的相关民族作为历史的承接者,虽然更多面对的是现在与将来,但是以往的历史却是现在与将来的起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只有正视历史,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才能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发展德国对纳粹统治的历史以及二战中的暴行采取了直视不讳、深刻反省的态度,为民族和解在正视历史方面树立了榜样 1970年12月,在结束了对捷克和波兰的访问之后,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来到了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并双腿跪地祈祷忏悔,虔诚地为德国纳粹在二战时期犯下的罪行赎罪;1995年6月,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以色列时来到以色列犹太人受难纪念碑前再次下跪,重申了国家的歉意这些场面至今仍令世人动容二战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
从德国视角来看,主要涉及怎样摆脱自我,正视本国历史的事实,这一视角转换的诊释就是试图用别人的眼睛去看待自己本国的历史除了政府领导人的诚心悔过,德国还坚持自1953年《战争受害者赔偿法》施行以来,对在二战中受明州就约有197所民族学校,其中包括曼西人和汉蒂人的68所民族学校、靴靶人的121所、巴什基尔人的4所、楚瓦什人的2所和高加索人的2所;在鄂木斯克州有29所日耳曼人学校、22所靴靶人学校、17所哈萨克人学校00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民族文化自治组织热衷于参与到地方建设工作中,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文化的多样性总而言之,俄罗斯从联邦政府到地方自治机构再到民间自治组织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行动中,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满足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需求,以此来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治,以文化权益保障降低政治分离的可能取向 加拿大是一个由2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正如加拿大人所讲,世界有多少国家,加拿大就有多少民族1971年,加拿大政府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宣布实行多元文化政策,1988年的勃口拿大多元文化法》标志着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加拿大民族关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
多元文化政策推动了加拿大人对民族多样性的现实态度,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原则得到了广泛的、一致的肯定正如《勃口拿大百科全书》中所写的那样:多元文化在加拿大至少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具有种族或文化异质特征的社会;其二是指族裔或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平等、尊重的观念;其三是指1971年以来加拿大联邦及各省推行的政府政策在少数民族人才吸纳方面,加拿大政府自1971年起开始设立高级文化官员职位,同时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各机构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在丰富民族文化活动方面,成立了文化协商委员会,鼓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项目参与到全国性的重大活动中去;在文化基础建设方面,政府逐年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财政支出,提高了地方族裔语言的教育水平,兴修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多元文化艺术和遗产握太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威尔基姆利奇卡对加拿大政府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到:关于加拿大成功原因的关键解释之一就在于它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使我们的人民保留或表达认同自豪感成为可能}3}00社会学家诺曼布基尼亚尼对于多元文化政策的价值做出了肯定的态度,他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不仅己经在加拿大原住民自己建立的新社区里提升了他们的意识,而且有助于各种群体在保持各自的民族身份的同时确立国家的认同感。
文化是民族以及各种族类群体的重要特征,文化存续、选择以及发展的自主性与族类群体的尊严、荣耀密切相关,文化理解和文化尊重是实现民族社会和解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民族和解、民族和谐是族际关系发展的目标,而要消除民族敌意、医治民族冲突的所遗创伤,致力于族际关系优化与和谐,就离不开民族和解的态度与行动在不同的时空组合中,影响族际关系变革的因素是不同的,实现民族和解的路径和施力点也是不同的 1994年南非成为最后一个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伴随着族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南非政治家建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创造性地践行民族和解模式民族和解模式在南非的初步成功引发世界政坛的广泛关注,民族和解模式也迅速风靡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北美洲和欧洲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和解委员会,但整体来看,这些和解委员会大多没有获得成功尤其是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和解委员会的国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塞拉利昂、加纳、肯尼亚、缅甸、泰国等)大多刚刚经历从军人执政向民主的转型,这些国家国内政治整合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主意识刚刚启蒙,民族和解在这些国家遇到了困难与阻力。
民族和解模式的盛行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人类正在极力抑制民族冲突,消弹过去民族冲突造成的创伤但不可否认,在族际交往中一些纠纷和矛盾难以避免,新的问题和冲突会不断出现化解民族敌意,实现民族互信,需要人类长足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