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区自然区域特征.doc
7页青藏高原区自然区域特征一、位置、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74 ºE-104 ºE, 25ºN-40 ºN(2)地形上:位于横断山区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3)邻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2、范围:(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次一级地形区主要包括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藏南谷地)和一系列山脉2)政区上: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貌特征(1)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 25°~40°,东经 74°~104°) ,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为 4000~5000 米(4000 米以上) ,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 6000(或 7000)~8000 米的山峰,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2)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跨 15 个纬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3)青藏高原的周围及内部有许多山脉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陡然而起,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 8848 米) 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4)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
5)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 3000~7000 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2、内部地区差异:三个不同自然区(1)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的特点(2)藏南谷地: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3)藏东高山峡谷区:是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西藏地面以辽阔的高原作基础,高原面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的共同组合体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 5000 米以上渐次递降至 4000 米左右因高差大,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对面可对话,握手要一天”的特点3、主要山脉在青藏高原之上,纵横延展着许多高耸山系,构成了高原地貌骨架近东西向山系从南而北有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等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往东延伸发生转折变向,形成了藏东南近于南北向排列的横断山:从东向西分别有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在这些平行的山脉之间,分别挟持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深切峡谷,构成世界上有名的平行岭谷地貌。
此外,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之间,还有许多次一级的山脉存在,如阿隆冈日等4、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1)湖泊众多青藏高原全区湖泊面积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2)著名湖泊:①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 4456 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 米,最大湖深达 38 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②纳木错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错湖,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650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③西藏的三大圣湖:A 、玛旁雍错,B、羊卓雍错,C、纳木错5、高大的青藏高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冰川广布,并直接影响亚洲河流①成为河流发源地:高原上的巨大山岭普遍发育着现代冰川冰川的融水是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印度河等主要大河的源泉②影响水系特征:在高原面以下,交织着内外流水系藏北高原以内流水为主,并形成一些以湖盆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
在高原的东、南、西外围地区,主要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外流水系③周边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青藏高原东、南、西外围河流水流湍息,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气候高寒,形成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 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 8~18℃,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变化明显,每年的 4-9 为雨季,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10 月至次年 3 月为干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形成了典型的高原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3)形成我国最丰富太阳能资源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使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4)形成丰富的食盐、钾盐、石膏等矿产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地区还是海洋,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许多内陆咸水湖,并随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形成丰富的食盐、钾盐、石膏等矿产5)加强东亚季风势力: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 ;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6)加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西南季风的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 青藏高原区人文区域特征一、面积、人口与民族1、面积:面积 24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 25% 2、人口:总人口 800 多万,不足全国人口的 1%其中西藏是全国人口平均密度最小的省区,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3、民族:是我国藏族主要聚居区少数层族还有珞巴族、门巴族等二、人文区域特征1、高寒(高原)农牧业(1)耐寒的三大牲畜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 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8~18℃主要牲畜有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高寒(2)喜温凉的三大作物与河谷农业本区虽然海拔高、气温较低,但是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喜温凉的青棵(位于西藏聂拉木县海拔 4700 米处的阳坡还种植了青稞,这是因为那里日照强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处的农业) 、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并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因为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雅鲁藏布江谷地、惶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因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具有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的点) 2、能源资源宝库(1)太阳能丰富: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原因: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空气污染少、洁净,尘埃和水汽含量少,透明度好,太阳光在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消耗和损失少,加上纬度较低,白天多晴天,日照时间长,直接辐射强,所以太阳能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之称 (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太阳辐射能量损失多,加上阴雨天多,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特别是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最少例如拉萨年日照时数达 3005.3 小时,而上海仅 1932.5 小时)(2)地热能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特别丰富羊八井有地热电站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高温地热资源量的 80%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2004 年我国启动了对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资源考察工作,为青藏铁路建成后沿线经济建设所需的能源提供资源保障。
从目前考察情况来看,青藏铁路沿线,自拉萨一尼木一羊八井一那曲一错纳湖一温泉一带,蕴藏有丰富的高温地热资源是西藏地热储量最集中的地带,这为将来铁路沿线客站供电及对沿线地区供电、供热提供了条件,并将有效改善和缓解藏中电网用电难的现状地热资源是目前全球倡导的绿色可再生的安全资源,具有技术成熟、利用方便等优势,它不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限制,不仅可供电、供热,还可以用于旅游、温泉保健、养殖热带鱼等,西藏地热资源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3)水能丰富:①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而单位面积蕴藏量全国第一雅鲁藏布江干支流的水能资源几乎占全国的 1/4,2/3 的水能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经 95°附近) ②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龙洋峡等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 ③拉萨西南面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3、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1)7 种储量全国第一的矿产:现已探明的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锂、碘、溴和石棉等矿的储量均占全国第一;(2)4 种储量全国前茅的矿产:天然碱、钙、芒硝及硼矿等的储量在全国也都名列前茅3)油气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是高原内陆沉积盆地,生油、储油条件好,目前已发现几十处油气田,并探明了大量油气贮藏构造。
4)著名矿:①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②锡铁山的铅锌矿: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铅锌矿床之一③冷湖的石油;④鱼卡的煤4、森林蓄积量大,但采代困难:西藏森林资源的蓄积量仅次于黑龙江省,但林区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深山区,采伐、运输困难5、交通运输输的巨大变化(1)历史上交通特别落后(2)建国后的交通建设先后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还修建了中尼公路,从西宁、格尔木到拉萨青藏铁路,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3)目前,主要交通线:①五条通往拉萨的公路干线:青藏公路(青海 西宁-拉萨,承担进藏物资的 85%)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拉萨) 、新藏公路(新疆喀什-拉萨,海拔最高) 、滇藏公路(云南昆明或大理-拉萨) ,中尼公路(拉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 ②一条铁路:兰青线(兰州-西宁) 、青藏线(西宁—萨) ③ 定期航空线: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4)青藏铁路的建设难题与方案选择①青藏铁路修建的主要难题:多年冻土(最大) ,生态脆弱,高寒缺氧②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地形较平坦,投资少,工期短,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上图) :北线(青藏铁路)、中线( 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4)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①促进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青藏铁路构成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着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湖、布达拉宫等 9 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包括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金银滩原子城、察尔汗盐湖、玉珠峰、拉萨古城、八廓街等在内的 23 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以及 6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193 处普通级旅游资源②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青藏铁路的开通加速了青藏地区资源的开发,必将书写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篇章③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6、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1)民族构成:青藏高原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藏族在人口总数的 46%,其他少数层族还有珞巴族、门巴族等2)饮食:由于青藏高原盛产青稞,高寒牧业发达,藏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青棵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也是他们比较普遍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藏族的男女老少都喜欢饮酒酒是用青棵酿造的,味淡醇香3)居住:青藏高原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太阳辐射强烈为了防止严寒和烈日照射,牧区的藏民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的藏民大多居住在用石块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但是,这种现象仅出现在农牧区4)运输:牦牛是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