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荣生教授课件.ppt
69页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专著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第2 2版)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005年年专著专著《《新课标与新课标与“ “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004年年总主编总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1978-2005)理论卷)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005年年专著专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007年年专著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7年年提提 要要一、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一、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二、语文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散文二、语文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散文 三、正确把握散文教学的两个链接三、正确把握散文教学的两个链接四、由散文连带的问题四、由散文连带的问题一、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1 1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学生学生 某一特定文本某一特定文本百科知识百科知识1 1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 《自传的契约》《中华读书报》2010.10.13语文能力是具体的n 笼而统之的“阅读”是没有的。
具体的阅读活动,一定是某种特定样式的阅读;而不同样式的阅读,所运用的能力是有区别的在讨论 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事先查 明,希望学生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是哪一种方 式的阅读活动;这样,我们才能明了,要培养学生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阅读能力,才能接 下来去研究怎样去培养这些能力等一系列的课 题 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 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不在说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是一个阅读方法n 阅读取向n 哪一种阅读?n 战略的n 阅读技法n 在哪里,读什么?n 战术的阅读取向决定主体行为阅读技法受制文章体式1 1 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是 具体的具体的 阅读是一种阅读是一种 文体思维文体思维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1 1、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能抱着正确的目的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合适地看待特定 的文本。
的文本2 2、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能在文本的重要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地方,看出所传达 的意思和意味来的意思和意味来合宜的教学内容 文本的教学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n 依据体式n 根据学情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而采用了莫名其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而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二、语文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散文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n 文化传统n 主动选择文化传统n 魏晋之前n 古文运动n 桐城派n 新文化运动n 三家散文n 散文复兴阅读教学:好文章观n n散文—随笔n n科普小品——生动的 说明文n杂文——生动的议论 文n小说——现实主义小 说——普通文章(散 文)的章法散文知识的问题n传统的没有了n现代的没进来散文知识的问题n情景交融n抓主干,去旁支初步的结论n限制散文n散文教学内容的除旧 纳新散文教学内容的问题研讨n 散文在阅读教学所造成的问题n 散文在写作教学所造成的问题n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n 散文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n 国外的散文(阅读、写作)教学及其启示三、正确把握散文教学的两个链接1 1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 《走向虫子》“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 ,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 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 文。
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 理’,如何‘说理’”来展开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两个链接n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n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1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n 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思想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学生课例讨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开心田里的百合花开》》《《生命,生命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1n“莫言作品的外文版翻译者们为什么去访问高 密?”莫言答:“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 了。
吉田富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 河流、高粱地等场景,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 沟,根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 他问我大河呢?我说,就是长江黄河啊!森林呢 ?我说在长白山;沙漠呢?我说在内蒙古n其实,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小说中的磨坊、 河流、高粱地,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1n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 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 所感n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 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乃至心理 镜像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是“这一位 ”作者依赖其独特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n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 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而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引 发的所思,落根在“这一篇”,通过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 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学生1散文极具个人性n《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叙述的,是莫顿·亨特一辈子都铭心刻骨的童年经历。
《生命,生命》的谈论者,是残疾得每一举止都要忍受大痛苦的杏林子《心田里的百合花》所表现的,是林清玄意想的、向往的心灵世界《安塞腰鼓》所描绘的,是世上其他人过去从来没看见过,除非通过刘成章“这一篇”散文,现在也永远不会看见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外在的言说对象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学生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11n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阅读散文,也不是为了获得公认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n阅读散文,至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n换言之,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 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人生经验学生语文经验课例讨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心田里的百合花开心田里的百合花开》》1《安塞腰鼓》教学流程: (一)师播放《出西口》歌曲,出示“安塞之旅”课件 ,抒情导入语,展示安塞风光图片。
要学生谈论“你 看到了什么”2分钟) (二)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出示课件“腰鼓风情” 6分钟) (三)指示学生按“好一个 安塞腰鼓!”谈论阅 读的理解和感受多名学生谈论,并朗读相应的语句 如“好一个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读14段、21段、8 -10段的相关语句最后归结为安塞人的“精神”,4位 学生依序分别说:“对生命的渴望”,“把贫穷化为动 力”,“对家乡的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20分 钟)1 n (四) 师播放打腰鼓场面的录像片段,要学生用“比喻句”记 录“新的感受”7名学生发言,朗读各自的抒情作文片段, 似乎师生都不在乎“比喻句”否,新感受还是原有感受也无从 辨析9分钟)n(五)出示作者照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采访一生扮刘成章 ,两生扮打腰鼓的后生,几生扮采访记者问:“你有没有 亲自打腰鼓?”答:“亲自打,还是腰鼓队队长问:“能不 能展示一下?”答:“能”,并有备而来地表现了几招,听课 师生鼓掌扮刘成章者侃侃而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 的是什么)扮打鼓人也侃侃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 的是什么),问:“你现在暂时到济南,现在还愿意回贫穷 的家乡吗?”答:“回,一定回。
听课师生鼓掌9分钟)n(六)教师讲结束语:快乐而充实的旅程,希望带着……走 好自己的人生旅程1分钟)1《心田里的百合花》教学流程:(一)师展示所带的一束百合花,抒情导入语,出示 课件2分钟)(二)生放声朗读课文,思索“你喜欢百合花吗?为什 么?“(4分钟)(三)数名学生谈论,有概述课文的,有谈自己认识 的,师小结语(未记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 6分钟)1(四)师布置任务,出片“第一幕,山谷幽崖“,根据 第1段,发挥想象,写出百合生长的环境;”第二幕 ,花开有声”,分角色演示文章第2-3段;“第三幕,芳 香满景”,以百合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叙述文章第4- 5段内容准备,推荐展示(10分钟)(五)6组同学展示,如第一幕,一女生朗读自写的描 写语,一男生读文一女生黑板画图最后一组在音 乐声中演示全文,师抒情加入22分钟)(六)生全体起立,齐读“百合”语,师讲结束语:希 望……(1分钟)实际上课文只是个跳板试图建立学生与“外在的言说对象”的链接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学生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学生散乱地找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 教师额外地讲东西教师展示了一场课例讨论《《背影背影》》《《幽径悲剧幽径悲剧》》《《绝版的周庄绝版的周庄》》实际上丢弃了语文经验企图让学生“具有”与作者等同的情感认知外在的言说对象 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的所思、所感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所见、所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作者的言语表达这一篇课文(散文) 人生经验 学生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不是引导学生细 腻地体悟作者独 有的经验 而是把作者的经 验抽象化,企图 让学生“具有” 与作者等同的情 感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