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845525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 杨冰 邓曙光 邓杨保摘 要: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文章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设计;高校:G642.3 :A :1002-4107(2015)05-0089-02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1]毕业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强化专业知识结构,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毕业设计质量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3]近年来,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改革与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4-6]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湖南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湖南城市学院历来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管理办法、撰写规范、成绩考核标准以及常规项目检查制度等近两年,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制作的实物产品增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选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阻碍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一)学生不重视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以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到时都能按时毕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成绩等级是按比例的,反正自己不是垫底的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以各种借口拖延毕业设计进度,到了要验收材料时就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还有少数学生通过网络购买资料或是抄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将毕业设计分成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方向供学生选择,但有的学生不结合自身情况,而是根据毕业答辩时哪个方向容易通过,哪个老师好说话,哪个选题更容易实现的原则进行选择,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二)教师指导不尽责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推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实习单位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弥补了教师实践的不足但有的指导教师存在依赖性,把指导的工作寄希望于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跟学生联系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指导不到位;也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太强,生怕学生完不成任务,亲力亲为;还有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毕业设计材料不符合要求,院里要处理学生时,生怕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为学生说好话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三)管理不到位虽然学校和学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形式化问题如:学生的选题确定并开题后,有的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选题,找一些有现成资料或是更简单的选题,存在网络抄袭的现象,或是选题雷同的情况虽然学院制定了进度表,要检查任务书、开题报告、初稿、二稿,并进行中期检查等,但在检查时主要还是看文档材料,并没有仔细检查学生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对于学生是否按时提交材料,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处理意见没有落实到位毕业答辩时并没有严格要求现场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存在部分学生没按要求实现相关功能,弄虚作假,通过采用视频演示来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一)提高认识首先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要端正思想,明确指导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学生要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任务、评分标准与质量考核要求、任务进度计划以及不达标的后果和责任,并要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与择业等时间冲突的问题二)加强交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指导教师能对毕业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高质量[7]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根据毕业设计的进度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关指导每位学生将前段时间所做的工作做汇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督促进度迟延的学生抓紧完成任务,并将考勤、任务进度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首先在选题上双方应进行沟通,确定选题是否结合了工程实际、难易程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双方讨论确定学生的研究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需改变设计方案应向指导教师和工程师汇报,三方沟通确定。

      三)落实过程监控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方向,参照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表,分为选题、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实现、测试、撰写毕业设计文档,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表进一步规范各阶段应提交的材料,同时学生应根据进度表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进展汇报和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情况、答疑情况和考勤做好记录,并将相关文档存档备查,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根据预先安排的进度计划表,学院应成立专门的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考核中,并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进行整改,这样对学生和教师形成有力的监督作用,严把毕业设计的指导关,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四)改革成绩评定方式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应重点考核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以往主要看毕业设计文档的方式改成:毕业设计过程(占30%)+毕业设计文档(占30%)+毕业设计成果(占40%),同时对于毕业设计成绩中“优”、“及格”与“不及格”等级不限制比例,而应根据成绩评定标准客观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毕业设计过程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进度安排表各阶段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分(占60%)和学院监控小组评分(占40%)两部分组成毕业设计文档的考核还是根据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占30%)、答辩小组(占30%)三部分成绩组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占50%)和答辩小组(占50%)给出,主要考核制作的产品功能、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按预期实现了全部功能以及创新之处在毕业答辩时应延长答辩时间,要求学生现场全面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并回答教师提问五)开展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特别关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9]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采取真题真做、一人一题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不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尝试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成立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工程实际设计一个课题,明确总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将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细化每个子课题的目的、任务和具体研究内容再将子课题发给该团队指导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人一题,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团队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意识。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应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通过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监控,改革成绩评定方式以及开展师生的团队合作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仇中柱,陈小江,任建兴等.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4).[2]吴培飞.提高高职计通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4,(1).[3]贺志荣.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4]屈霞,刘自强.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7).[5]王媛媛,曾祥君.关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6]田海波,寇发荣,李爱民.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4).[7]张洋,段磊.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8]王乐梅,熊璋.工程师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4).[9]罗喜伶,哈聪颖,张有光.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