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
7页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谈话分析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解析史料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知识结构 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国民经济 过程: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 的恢复 最高水平 意义:为有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的起步 一五计划 任务:为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成就: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内容: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工商业进行改造 (1953~1956)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内容 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 中共八大 的发展 探索与失误 (1956)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指导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 表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公社化运动 大办人民公社 影响: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 使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国民经济的调整:实行八字方针 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国民经济的劫难 周恩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识记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 ) ①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③④均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④均错误答案:B2.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行业是 -----------------------( )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答案:D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答案:C4.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B5.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7.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提任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答案:D8.“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 -----------------------(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B.国家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C.用掠夺农民的手段为重工业积累资金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D9.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完成这两大任务 ---------------------------------------------------------(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同时完成 D.先改造后工业化答案:A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 )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答案:C二. 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1.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 A.整风运动 B.“反右倾”斗争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答案:C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 )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答案:D3.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包括 -----( ) A.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B.导致工农业生产的严重下降 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导致中苏关系的最终破裂答案:D4.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 )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答案:B5.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包括 ----( ) A.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B.导致工农业生产的严重下降 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导致中苏关系的最终破裂答案:D6.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实质目的是 -----------------( )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C.促进社会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D.把资本主义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答案:D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 )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8. 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B.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 D.工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革答案:B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11.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答案:D12.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解决反右派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答案:B13.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答案:C14.中共“八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