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造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44页141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机械制造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优良,具有实事求是、不断求新、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掌握机械制造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健康的身体 142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 代 码 0802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代 码 080201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01 智能精密制造本方向以精密和超精密数字制造技术、智能精密制造工艺与系统、自由曲面光整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等为主要研究特色赵继02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本方向以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CAD/CAPP/CAM 一体化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等为主要研究特色王龙山03 微小机械系统动力学本方向以研究微小机械(压电马达,压电泵)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等为主要研究特色吴博达04 制造过程的计算机测控技术本方向以制造过程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先进数据处理方法,状态监控建模理论与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为主要研究特色杨兆军05 制造过程的仿真与控制本方向以研究虚拟制造,可重组制造,绿色制造,快速成型,生产过程的控制建模与仿真等为主要研究特色孔繁森06 数字制造技术本方向以数控装备及其可靠性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开放式数控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与制造技术;加工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等为主要研究特色王义强07 微纳米加工技术本方向以微细磨料喷射技术在半导体工业、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微型光学非球面透镜的微纳米加工、微纳米级超光滑表面无磨料低温抛光加工技术等为主要研究特色张雷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43 -1、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5 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前三个学期完成,一、二学期以硕士课程内容学习为主,第三学期以博士课程内容学习为主,第四学期应以专业文献阅读、调研、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题报告等工作为主,第五至第十学期完成论文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硕、博连读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课程内容与博士课程内容应融会贯通,统一安排,课程学习在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完成硕博连读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应取得 40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 28 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总学时:100 学时,总学分:5 学分其中,硕士课程内容:60 学时,3 学分;博士课程内容:40 学时,2 学分2、外国语总学时:100 学时,总学分:7 学分硕士外语课堂教学学时为 100 学时,3 学分;博士外语不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博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获得 4 个学分3、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其中:硕士相关课程内容 11 学分,博士相关课程内容 6 学分4、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 12 学分五、资格考核取得硕博连读初选资格的研究生经第一学年学习后,进行资格考核和分流,资格考核和分流工作应在第二学年的开学初进行。
具体考核、分流办法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推荐、选拔的有关办法》 六、培养计划硕博连读研究生须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本学科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应对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 144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开课学期类 别 课 程编 号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学时学分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公共课0002001100020061000200410001001100010041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博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博士课程)1003040403071221121332 讲授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基础理论课0022015100220161410102924101052241010532002100614101100100210081002100910021007100210111数值方法(机械)数理统计(机械)不确定分析的数学力学基础根据研究方向需要任选 2门非线性振动分形理论及应用小波理论应用泛函分析拓普结构计算几何及应用最优控制理论随机过程理论及应用徐 涛孔繁森姚国凤谭庆昌徐 涛徐 涛梁 平左春柽梁 平成 凯60404040404040404040403222222222211133333333讲授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学位必修课专业课410219044102167300220191410203230001021141010333制造系统工程现代制造振动分析基础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 2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机械制造专业研究专题与学科最新进展赵继赵继徐 涛周晓勤王龙山404040402040222212221333讲授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145 -选修课410103144101034441010464 4101045441010514410105744101040441021734410217444102175441010364410217744102178441021794410218044102181441021824410218344102184441021854410218644102187441021884410218944102191441010374机器人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自适应控制 I实验模态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智能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CAD/CAPP/CAM 一体化技术快速原型制造工业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金属切削理论计算机数控理论及技术精密加工理论人工智能智能监控理论与技术理工科文献检索激光及能量束加工图像并行处理系统虚拟制造系统与实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制造过程的仿真技术网络化制造技术微小机械系统动力学数字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精密特种加工动力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赵 继王龙山王义强王义强王义强王龙山张 雷张学成高印寒王义强张 雷周晓勤杨兆军杨兆军张学成唐可洪祝佩兴王力群孔繁森曲兴田赵宏伟邹 青邹 青曲兴田杨兆军周晓勤404040404040404040403040402040304040303030403030404022222222221.522121.5221.51.51.521.51.52223333322222322222222222222讲授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补修课本专业研究生也可选修其他专业的博士生选修课程- 146 -小波理论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10061 课程名称:小波理论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3 开课单位: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徐 涛 教师代码: 教师职称:教 授教师梯队: 梁 平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图像处理是应用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波变换理论,尤其所具的良好特性,已成为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手段小波函数及其变换,由于具有局部紧支性、正交性、双正交性、高阶消失矩等性质,可完全取代传统的傅里叶变换的地位,逐渐成为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中强有力的工具本课程的目的是将小波变换的技术、方法在图象处理中的应用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拓宽思路、扩大视野、应用先进技术的目的本课程着重讲解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及在工程上应用的状况与前景2、授课的具体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小波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发展史§1-2 数学基础第二章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2-1 短时富里叶变换、Gabor 变换、窗变换 §2-2 小波变换定义及分类§2-3 小波变换性质§2-4 重建核方程及逆变换第三章 多分辨分析§3-1 MAR 定义、性质§3-2 二尺度方程 §3-3 正交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3-4 二维正交小波第四章 小波包第五章 多小波简介3、实践性环节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信号、数字图像的压缩、去噪、边缘检测、特征纹理提取等问题的研究5、预备知识计算机 Matlab 语言或 C 语言的使用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小波变换与工程应用 彭玉华 著 科学出版社小波分析算法与应用 程正兴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147 -应用泛函分析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1011001 课程名称:应用泛函分析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3 开课单位: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徐 涛 教师代码: 教师职称:教 授教师梯队: 梁 平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随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泛函分析已经日益渗透到工程和数学的许多分支,因而在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控制技术和信号处理等许多学科中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建立抽象空间的概念,用范例来说明各种抽象概念和定理,介绍无限维空间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紧性、自伴性、压缩性等在无限维分析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工科研究生必修之课2、授课的具体内容第一章 预备知识§1-1 实数集的结构§1-2 函数项级数§1-3 Lebegue 积分§1-24 函数类 )(ELp第二章 度量空间与线性赋范空间§2-1 度量空间定义、性质§2-2 压缩映像原理§2-3 线性赋范空间第三章 有界线性算子与有界线性泛函§3-1 共鸣定理§3-2 Hahn—Banach 定理 §3-3 共轭算子及共轭空间§3-4 算子谱理论第四章 内积空间§4-1 内积空间定义及直交分解§4-2 Hilbert 空间上有界线性泛函§4-3 几种算子第五章 非线性分析简介§5-1 抽象函数的微积分§5-2 非线性算子的微分§5-3 变分法§5-4 凸与最优化3、实践性环节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泛函空间的基本定义、原理及性质,学会无限分析学中处理问题的抽象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5、预备知识高等数学、矩阵论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48 -应用泛函分析 许天同 编著 科学出版社应用泛函分析 薛小平 武立中 孙立民 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149 -数值方法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20151 课程名称:数值方法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徐涛 教师代码: 教师职称:教授教师梯队:李松涛1、 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数值计算方法是介于数学与计算机计算的一门交叉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是将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求解问题,建立、形成一系列计算机所能够接受且可实施计算的方法通过算法理论的学习,上机实践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建模、求解数学模型的知识,提高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为工科硕士研究生2、 授课的具体内容第一章 绪论介绍数值方法课程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及所具有的特点第二章 插值法1、 拉格朗日(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