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挑山工.doc
36页五年级语文挑山工 五年级语文挑山工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说明本文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构造分析〕 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局部(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局部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
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局部(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 〔语意理解〕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巧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4句话详细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拟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异,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比照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快乐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话第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拟,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拟,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到达成功的最好方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提醒重点,围绕重点学习表达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根底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根底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表达出层次。
1、文中详细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提醒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表达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评析: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教师相机点拨: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 )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4、拟出关键词并板书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5、我从挑山工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评析:此三个问题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索 1、自我检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挑山工的话有何想法,对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曾经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根底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根底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 4、作业 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 总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寓意较深按部就班的讲解务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文章支离破碎根据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胆取舍,即用传统媒体挂图提醒重点直达学习中心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问、自索、自答、自悟,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挑山工 负重 缓慢 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游人 轻松 轻快 路短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谨、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拟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