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几个问题的思考.doc
6页关于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几个问题的思考乐山师院科研处资助课题罗成德(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四川乐山614000)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的必要性,以及首先要解决的丹霞地貌定义问 题此外还思考了加强实证研究、运用现代手段/围绕应用服务等问题关健词: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学;定义:现代手段;应用服务1丹霞地貌的命名、定义与定位丹霞地貌的命名,定义与定位是建立丹霞地貌学的根本问题,多年来争论不已尤其是 定义这个问题不求得基本解决,难于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1.1命名国际上有砂岩地貌之名,而无丹霞地貌一词喀斯特学者们将丹馥地貌归入红层喀斯特 地貌,把丹霞地貌称为假喀斯特⑴丹霞地貌一祠有无独立存在的必要呢?笔者认为丹霞地 貌是一种红色碎屑岩特殊地貌,非一般砂岩地貌或碎屑岩地貌的词所能代替;丹霞地貌过程 —般也非以喀斯特过程为主,归入喀斯特地貌也是不妥的自陈国达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 出丹霞地形一伺以来,为国内学者广泛运用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这一词能确切代表丹霞地貌 的本质,不容更改、代替但山于这个词目前局限于国内学者使用,要将它如喀斯特地貌一 词一样推广于世界,我国学者还有必要进一步揭示以广东仁化丹霞山为代表的这种地貌的本 质。
1.2定义关于丹霞地貌一浏的内涌是用定义还是概念好⑵?笔者认为用定义或涌义皆可《辞 海》对概念的解释是“反映反象的本质本性的思维形式……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伺 组可见“丹霞地貌” 一词就是一个概念而《辞海》对定义的解释是“指出概念所反映 的对象的本质属性⑶揭示丹霞地貌概念的本质,自然是它的定义为了使丹霞地貌的定 义易为各界学者接受,并推之于世界我很同意刘尚仁的意见:内容宜精练,突出本质⑵ 过去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较为复杂,如必需为“陆相”,还得“项平”等等众所周知:“地 貌”是指地表外貌各种形态自然界的地貌包括了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形态组合两个方面 丹霞地貌一词的内涵应当是即包括了丹崖、石峰、石墙、额状洞、天生桥等基本形态和它们 的组合形态的本质每一种地貌的成因都与形成它的物质基础:岩性和构造,以及动力作用 的内外营力有关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同是一•种以模式产地命名的特殊地貌,但它们的定 义也应与它们的形态与成因分不开喀斯特地貌是以亚得里亚海沿岸喀斯特高原为模式的山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形成的地貌;同样丹霞地貌是以华南丹 霞山为模式的山红色碎屑岩经流水作用为主,形成的具有丹崖赤壁特征的地貌。
最早对丹霞 地貌给出定义的是1983年9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辞典》(晋通地质与构造地质分册)与同 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学浏典》,二者对丹霞地貌的解释相近,但以《地理学 词典》相对较为简练一些它称“丹霞地貌指巨厚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方山,奇峰、赤壁、 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皆无相的限制1988年10月,黄进在西安全国 旅游地学研讨会上提出了有时代限制的丹霞地貌定义,较为冗长1992年黄进将定义修订为 “有陡崖的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囹;并与陈志均、黄口I光共同定 义丹霞地貌为“山红色碎屑岩形成的丹崖赤壁及其有关的地貌”⑸,皆较为简化,并为较多 的学者接受,后者尤为确切但在运用这一定义时,-•些学者还是把海相红色碎屑岩形成的 具有丹崖赤壁特征的地貌排斥在丹霞地貌之外,原因的一部分是学术界提出了 “张家界地 貌”、“嶂石岩地貌”正如刘尚仁指出的:地貌名称分得过多、定义过繁、限制过多,不 利于丹霞地貌学与世界接轨,为世界学者接受笔者思索很久,认为凡红色碎屑岩,不论它 是陆相、海相、火山相,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应称为丹霞地貌列为世界遗产的土耳其哥 雷迈国家公园是山火山相浅红色凝灰岩形成一些尖塔与蘑菇石景观,十分独特,符合红色碎 屑岩形成赤壁丹崖的条件,理应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限制,只 “身陡”是一般丹霞地貌都具备,不少丹霞地貌并非“顶平” “麓缓” o故对于原来丹霞地 貌定义中的年代、相、顶平等的限制应予删除,这样有利于将丹霞地貌推向世界,建立世界 性的丹霞地貌学体系1.3定位丹霞地貌与丹霞地貌学怎样定位?学术界看法不一:对于丹霞地貌,有的喀斯特学者认 为它是一•种岩溶地貌;有的地质学者认为它是风化、重力地貌(《地质辞典》,1983);有的 地貌学者认为它只是砂岩地貌……无论从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还是动力作用去考察, 他们的看法都不够妥当笔者认为从物质基础去分析,丹霞地貌应属于岩石地貌的碎屑岩地 貌的 个分支;从旅游资源价值去分析,它还属于风景地貌的一部分因而丹霞地貌学是碎 屑岩地貌学与风景地貌学交叉的一个地貌学新分支这样定位符合科学性,也符合多年来学 者们对丹霞地貌研究的实际2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的必要性笔者曾探讨过建立丹霞地貌学是丹霞地貌研究发展的需要现在对建立丹霞地貌学体 系的必要性再作一些补充首先如前所述,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风景地貌,它不同于-•般 的碎屑岩地貌与砂岩地貌,也非喀斯特地貌所可包含同样丹霞地貌学也有别于一•般的砂岩 地貌学和碎屑岩地貌学,或喀斯特地貌学,有它独立存在的必要。
它不仅有别于其它岩石地 貌学,而且还是岩石地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丹霞地貌具有鲜明的红色调、奇险 的峭壁、多姿的石堡,石柱、石墙、峡谷等景观,在风景地貌中观赏性很高,对旅游者的吸 引力很强在当代旅游业成为蓬勃发展的世界支柱产业的今天,深入研究丹霞地貌,建立完 整、科学的丹霞地貌学体系实属必要据初步统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 的世界遗产中至少有11处是全部或部分属于丹霞地貌分布区(表1)它们中有号称世界第一高 瀑的安赫尔瀑布悬挂的南美圭亚那高原红层上的委内瑞拉卡奈马国家公园;有I止界著名的科 罗拉多高原红层上山科罗拉多河下切1600m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雄伟的大峡谷公园;有拥有 世界第一巨石的澳大利亚尤卢鲁■卡塔尤塔国家公园:有保存有古宫殿、石窟寺等文化遗存 的斯里兰卡铝吉里亚城堡(狮子城堡);还有我国的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等地⑺ 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上丹霞地貌分布广泛,除科罗拉多大峡谷外,犹他州具有鲜红赤壁与奇 异造型的宰恩国家公园及其邻近的布赖斯峡谷:阿切斯国家公园的宏伟天生桥;以多种丹霞 地貌突现的卡皮特尔国家公园;亚利桑那州莫纽门特谷地沙漠平原上耸立305m的“手套岩”; 科罗拉多州以高610m的桌状山著名的弗德台地国家公园等都有突出的丹霞地貌。
此外,世 界尚有不少存在丹霞地貌的区域有待进一步确认南美、北美,西亚、北亚,喀什米尔等地 都有红层分布的广大区域,也都是丹霞地貌可能分布的区域据黄进调查,我国丹霞地貌区 (点)有651处,全国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中,全部或部分为丹霞地貌的共有22处之 多(占18.5%),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还有一大批四川省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7处,其中有 丹霞地貌分布的有14处(占25%)山上可见丹霞地貌在自然遗产、风景地貌中的重要性建 立丹霞地貌学,对丹霞地貌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加以深入系统的研究都是十 分必要的3加强实证研究是丹霞地貌学建设的基础作为一个新的科学体系,没有广泛的实证研究难于建立丹霞地貌的研究始于我国,至 今己有6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较广泛的而上研究还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山黄进、黄可 光、彭华等对中国丹霞地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地考察,其中黄进的工作尤为卓著他每年 野外工作时间半年左右,跋山涉水深入全国29省(点区)调查,肯定了主要丹霞地貌区(点)600 余处,也否定了不少传说中的丹霞地貌分布点,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全国丹霞地貌研究学术 论文己发表近400篇。
没有大量实证性的研究难以获此成果同时,建立丹霞地貌学体系的 难处,也在于到目前为止实证的研究还很不足这不只是丹霞地貌区域的实地调色 也包括 对丹霞地貌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研究的薄弱目前西藏、川西高原山地等地,尚有一些 可能存在丹霞地貌的地区有待普查;山西境内有一•些可能存在丹霞地貌的地方也有待核实 至于国外丹霞地貌,我们知之更为不多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丹霞地貌学体系,没有国内更多 的中青年学者参与,没有国外同行的参与,是很难实现的,否则只能是“中国式”的丹霞地 貌学体系当然,我们目前也只能先从建立中国丹霞地貌学体系开始,然后逐步提高,推广 于世界4经 济 地理23卷表1与丹霞地貌分布有关的部分世界遗产Tab.l The word heritages, that have Danxia landfomis in their districts序号遗产名称所在地批准时间备注(年)1卡奈马国家公园委内瑞拉1990安赫耳瀑布高979m2梅萨弗德国家公园美国科罗拉多州1978浅红色砂岩下有古民居3大峡谷国家公园美国亚利桑那州1979峡谷深1600m4尤卢鲁一卡塔尤塔国家公澳大利亚北部地1987, 1994艾尔斯岩高348m,卡塔尤园区塔山高546m5锡吉里亚古城[狮子城]斯里兰卡1980高180m孤岩,岩性待咨6戈雷迈国家公园土耳其1985浅红色凝灰岩,有古石窟7佩特拉古城约旦1985有石腐8武凌源中国湖南1992海相9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中国四川199610武夷山中国福建199911青城山一都江堰中国四川20004应用现代手段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对于丹霞地貌的研究,除了传统手段外,目前"零星作了一-些诸如运用卫片分析、采用 热释光测年、建立学术信息传播的网站等,但现代手段的运用还不广泛,」做的工作还多较 为粗浅。
遥感分析应用还少,如果普查工作能用上遥感分析,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 于丹霞地貌过程的一些研究,山于手段简单(常是传统手段也未充分应用),对各种丹霞地貌 形成的物理、化学机理认识还很不深入,因此有的还停留在主观猜测状态,难以形成有足够 说服力的理论目前应尽早建立丹霞地貌研究信息库,提升现有网站黄进著的(中国丹霞 地貌,宜争取早tl出版笔者建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可否以集体力量编写一本《丹霞地貌 风景辞典》?这样不只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普及丹霞地貌科学知识,争取尽早 实现与国际接轨5为应用服务才会有生命力丹霞地貌是一种旅游地貌资源,它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为开发旅游资源服务的性质丹 霞地貌学体系的建立,应当把握为旅游业服务这一•基本点,才会有生命力实践证明近10 余年来丹霞地貌研究工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与各地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研究密 切相关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丹霞地貌学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是必要的,同时也要重 视应用的研究,把现在己作过的一些评价、规划等工作的成果,上升到理论上,重视克服一 些薄弱环节,如对丹霞美学的研究;对丹霞地貌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对丹霞地貌的评估 方法应进一步探讨建立一个较为公认合理的评价模型;在开发规划理论方面如何体现丹霞地 貌的特色等等,要想得广一些、远一些。
在有了较为公允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是否还可开展评选全国“十大”丹霞地貌风景区之类的活动等?结语:以上只是笔者对过去己发表的有关丹霞地貌学及其体系建立的两篇文章的一些补 充建立一个科学体系不是可以-•蹴而就的,它需要较长个的努力不只需要丹霞地貌学家 的共同奋斗,也还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建议研究会争取中国地理学会更多的支持,重大研 究项目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或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的帮助研究会对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