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学社对增城市一河两岸建设的思路与对策.doc
5页九三学社对增城市一河两岸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为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12338” 决策部署和增城市委统战部关于《增城市统一战线“我为推 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献一策”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九三学 社增城支社组织社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并选定“增 江河一河两岸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为研究专题,开展了现场 调研,报告如下:一、增江河一河两岸规划建设现状增江河为增城市母亲河,二级饮用水源,主河道在增城 市区域范围起于北部止果镇,经小楼镇、荔城街、增江街、 石滩镇向南流入东江,全长59.06公里,北部正果至荔城段 (正果何屋一增城大桥)(下文简称增江河北段)长约34.32 公里,荔城增江城区段(增城人桥一初溪水利枢纽)(下文 简称增江河中段)长约10.25公里,石滩段(初溪水利枢纽 以南)(下文简称增江河南段)长约14.49公里北段河道途经正果镇和小楼镇镇区,镇区临河跨度短,大部分河道两岸植被丰茂,自然景观优美,环境良好中段、 南段穿过荔城街、增江街和石滩镇城镇居住区,镇区临河跨 度长,景观相对比较单一,有治理城市排污压力,因为是下 游,防洪防涝任务重自2010年起,政府以增江河为主轴,加大对一河两岸 环境建设力度,实施了公园化战略、增江画廊规划建设、绿 道规划建设,特别是增江河北段和南段,通过利用田园景观、 自然景观及历史人文资源,整合了沿线增江河西岸天然沙滩 泳场、鹤之洲景区、第16届亚运会龙舟赛场、荔江公园、 桥头绿道综合服务区、莲塘春色乡村绿道、白湖水乡景区、 何仙姑家庙、小楼人家景区、湖心岛景区等十多个旅游景区 和节点.并通过改造沿线河堤,整治水环境,结合季节变化,在 两岸大量种植开花植物,景观建设和旅游包装策划相结合, 取得显著的成效,经过几年持续投入建设,环境得到了质的 提升,成功打造了连绵几十里清江碧水、绿树环绕、繁花盛 开的美丽景色,一河两岸逐渐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的场所, 同时,一河两岸建设带给沿线农民创业就业的机遇,实现了 增收致富。
二、存在问题增江河一河两岸近几年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与新型城市化要求还存在差距,主 要有以下几点:1. 重中、北段,轻南段南段河道两岸,现状分布了 大量鱼塘,多为养猪场和养鸭场,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蚊 蝇蛆虫滋生,环境非常恶劣近期政府大力清拆生猪养殖场, 虽已限期清拆,但后期环境整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2. 垂建设,轻管理两岸建成的郊野公园、景区、绿 道等公共设施,大部分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没有门票收 入来源,政府财政需每年支出运营费用,目前,感觉每年投 入运营维护的经费不足,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有 关设施不能得到定期检修,如路径铺砖松脱、下陷,木质材 料修建的设施严重损坏等得不到及时修复;管理制度不够完 善,管理力度不足,特别是有关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差强人 意,存在农家乐污水沿江排放、开具假发票、饮食卫生不达 标、没有工商登记自行营业等现象3. 两岸生态旅游发展不平衡因主要居住区在增江河 西岸,东岸限于地理位置及沿岸场地条件,在交通上不及I丿耳 岸便捷,在景观上不及西岸丰富有趣,造成游客量与西岸相 距甚远,Id前只有鹤之洲湿地公园比较多人游玩,增江城区 以北至正果城区段游客稀少,而西岸桥头至莲塘段逢周六日 却人满为患。
三、建议和意见1. 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措施,彻底清拆南段两岸生猪养 殖场,持续治理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利用农林水利资金, 逐年整治改善堤岸景观中北段坚决取缔在河岸100米范围 内营业的餐厅,减少餐饮污水对造成水源的污染2. 搞好防洪防涝建设,确保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 全3. 制定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公共设施运营管理力度, 建立考核机制,避免工作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 人办事,有制度管事,尽快开展公共设施修复工作,并形成 定期检修,定期上报制度4. 整顿日益庞大无序发展的农家乐市场,规范市场管 理机制,完善工商登记手续及符合卫生要求才予以营业,严 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欺骗行为5. 严格控制两岸新建建筑退让线,规划组团建筑的天 际线、体量、外形、风格、色彩等,逐步形成新的建筑景观6. 加快增城大桥扩建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工通 行,同时,开发利用增江口湖水乡、太了森林公园等景区, 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有别于西岸的特色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以 吸引游客,如整合利用大片的农田和林地,吸引城市白领阶 层租地体验农耕生活;包装宣传特色农产品茨菰、杨桃和凉 粉草,打开销路,形成规模牛产,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7.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凝聚力组织开展乡 村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通 过公益广告,向市民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设施的观念,培养 文明出行、自觉维护良好生态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