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浚县泥塑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探究.docx
6页河南浚县泥塑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探究浚县泥塑是河南浚县地方民间泥塑艺术,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泥咕咕”浚县泥塑以小件为主,最大的约三四十厘米,最小的只有拇指大小,题材有战马、骑马武士、独角兽、辟邪、狮子、鸡、鸭、羊、猪等,还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中,战马泥塑是浚县泥塑最有特色的产品,战马或昂首,或嘶鸣,具有豪放、激昂的气势泥咕咕是当地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创作者主要为当地农民他们在田野劳作之余,制作泥咕咕供自家孩子娱乐,或在集市上出售以贴补生活,具有悠久的历史一、浚县泥塑的艺术特色1.浚县泥塑的色彩“红靠黄,亮晃晃”是流传在中原大地的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这虽然是对色彩视觉层面提出的要求,但其根源是色彩的代表性,目的在于表现质朴、神秘的心理特征和华丽、富贵的视觉效果梁一儒在《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指出:“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1浚县地处黄河流域,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文化底蕴深厚浚县泥塑的情感色彩应归属于民间美术情感色彩的大体系,能够代表中原地区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浚县泥塑的色彩表现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手法于一身,中国传统艺术使其显得古朴而厚重,而现代装饰手法又赋予其鲜丽、明快的设计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其赏心悦目。
浚县泥塑大部分采用黑色(也有少量棕色、红色和绿色)作为底色,然后在黑底上用白、黄、红、绿、蓝五种高明度和高纯度的原色描绘花草等纹样黑底上所绘颜色中均加入蛋黄,目的是使绘于泥塑表面的色彩明亮、干净,使形象五彩斑斓而又稳重泥塑作品表现出朴实、厚重、真挚的情感,富有装饰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色彩表现上,民间艺人运用邻近色和对比色,采用色彩冷暖对比与面积搭配相结合的手法,在色彩上肯定原色,根据事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力求画面层次丰富民间艺人运用色彩的手法十分多变,色彩冷暖对比丰富而强烈如,邻近色有红与黄的对比,互补色有红与绿的对比,整体上具有现代装饰艺术效果在保证色彩丰富而多变的同时,民间艺人又着眼于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在描绘图案时,从点、线、面着手,通过对色彩的秩序化处理,使多种色彩在冷暖对比与面积搭配中产生淳朴、奔放的氛围,体现了生动、形象的泥塑艺术特色2.浚县泥塑的纹饰和造型浚县泥塑民间艺人通常采取古朴、厚重的装饰和造型风格在装饰纹样上,民间艺人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通过变形、归纳、分解、构成等艺术表现手法,体现浚县泥塑的装饰特征经过民间艺人的艺术处理和分解后,浚县泥塑的造型风格富有视觉冲击力,明朗、清新、大气。
民间艺人多采用象征的手法,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它反映出善良、美好的文化意识民间艺人坚守这一信念,创造了一个个稚趣、朴拙的艺术形象根据浚县泥塑装饰图案表达的不同含义,其装饰纹样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为几何纹饰类装饰纹样;一类为自然物象类装饰纹样几何纹饰类装饰有点、线、面、曲线、螺旋纹的组合等,自然物象类装饰有海棠、牡丹、蝴蝶的变形和搭配等经过巧妙设计与组合,浚县泥塑装饰纹样与线条搭配生动、流畅、自然、洗练,图案与几何图形间的组合,显示出干净利落的秩序美如,在泥狮子(图1)的纹饰上,民间艺人选择的装饰纹样为花卉和穿插的点、线、面等几何图形,它们的组合搭配使泥狮子的形象生动活泼,古灵精怪中带有几分威严浚县泥塑的纹饰稚趣而古拙,每件泥塑作品的性格通过外在的装饰图案充分表现出来,或灵动,或庄重,或轻柔,或凝重,或典雅,或精细,表现出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任何实在的物都有形的存在,形是视觉可见的、触觉可触的,它包括色彩和质量的概念……人有意识地去创造形象都可以称之为造型2浚县泥塑造型写实、夸张,风格豪放而富有亲和力,在全国各地众多写实造型的民间泥塑玩具中,浚县泥塑是最为大气的一种,其造型手法令人叫绝。
其中,骑马武士体现了浚县泥塑的造型风格特点(图2)为了突出表现战马雄壮的气质,民间艺人将马的颈部加粗、拉长、放大,使战马显得极为威猛民间艺人着重塑造了马的头部与颈部,凸显了马的精、气、神,再通过弱化马的四肢与躯干,使马显得愈加雄壮、气势逼人马上的人物则突出头部,只塑造出直立的身躯,手和脚全部省略;同时,人体向后倾斜,整幅作品浑然一体,马上的人物犹如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将军浚县泥塑塑造的人物都身着彩妆,在造型上重点刻画人物的头与手,面容生动,形象古朴,整体结构浑然一体浚县泥塑以稚拙朴素、精炼概括、形态夸张的造型,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鲜艳夺目、鲜丽明快、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意蕴丰富、浪漫奇特、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而被人称道浚县泥塑有雕栏玉砌之美、大俗大雅之韵、粗犷雄劲之风、质朴拙雅之趣,形状其外,意居其中,形简意赅,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生命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与祝福它集稚拙、古朴、热烈、大气于一身,融民俗与时尚、历史与现代于一体,是我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中的奇葩二、浚县泥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浚县泥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题材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民俗、文化、神话故事等,是珍贵的古代实物图像史料。
因此,要想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浚县泥塑,就必须了解浚县的文化积淀、历史变革以及独特的民俗特色浚县如今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浚县地处黄河流域的豫北平原,古为黄河故道,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浚县在商代称“黎”;西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公元前195)始置黎阳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改为浚县,并沿用至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浚县泥塑是一种以当地深厚的民俗文化为基石成长起来的独特艺术形式,以立体的造型表达民间艺人的情感,是千百年来人们物态化的精神需求与精神寄托对于民间艺术来说,特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是民间艺术产生、发展和生存的背景,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环境基础,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决定并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创造动机、样式和存在形态3浚县泥塑扎根民间,源于生活,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从当地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花哲学家把‘相对和绝对’看作是相互辩证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往往都是相对的,譬如审美,在汉语中有所谓‘尽善尽美’‘充实之谓美’好即美,善即美,充实即美,所以追求美好的生活就包含着各种美。
4154中国人素来重视心性修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浚县泥塑在艺术造型上也烙下了民间艺人强调自我、重视心性的印记浚县泥塑不论外在的装饰纹样与造型,还是内在的民族情感,都为人们所熟知,表达的是劳动人民对于“祥瑞”“如意”的期望正是基于这种简单、朴素的心理,才造就了浚县泥塑稚拙雅趣、厚重质朴的艺术品质装饰作为文化,一是因为装饰作为人类行为方式和造物方式所具备的文化性和文化意义,二是装饰作为装饰品而存在所具备的文化意义5作为传统装饰工艺品,浚县泥塑在一定意义上归属于民俗文化品类首先,浚县泥塑是浚县地区的文化缩影,它的存在价值体现在其中体现的文化价值或文化意义;其次,浚县泥塑亦是浚县地区民俗文化的具象化,即“物化形态”,它是社会历史与民俗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与整个人类社会与民俗文化系统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浚县泥塑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观与民俗观,民间艺人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在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对泥塑艺术进行再创造如,浚县泥塑装饰纹样的吉祥意义是千百年来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观念,具有寓意式特征因此,浚县泥塑不同的装饰纹样组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桃的寓意为健康长寿;柿子的寓意为事事如意;石榴的寓意为多子多福;海棠的寓意为富贵;等等。
创作者通过这些特定符号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而人们通过这些符号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两者在审美上形成共鸣张道一将广大民众千百年来向往与追求的精神境界以理论的方式归纳并表达出来,将这种以物寄情的内容概括为“福、禄、寿、喜、财;吉、和、安、养、全”;将表达寓意的手法概括为“表号、谐音、象征”6浚县民间艺人千百年来一直传承泥塑技艺,用独特的手法将这些象征美好愿望的符号寄托在泥塑实物中,形成了今天大俗大雅的浚县泥塑艺术寓情于物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民间艺术创作的精髓,浚县民间艺人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与生活体验彰显了民间艺术观念浚县泥塑承载着千百年来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它无声地诉说着中原大地的民俗历史,也蕴涵着朴素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反映了朴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传承传统文化,并为此感到自豪三、浚县泥塑的美学特征1.自然之美浚县泥塑是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为河南省民间极具乡土气息的原始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憨实生动,内涵深沉厚重,手法雄劲粗犷浚县民间艺人遵循自然法则创作,作品外表粗、俗、野、土,看上去土味十足,既没有宫廷艺术那样宏伟华丽,又没有文人艺术的细腻文雅。
然而,传统民间艺术生动、朴素、纯朴,富有生命力,所谓的“土”正是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尤显雨露清新、茁壮美好在浚县民间艺人眼中,太阳是红色的,植物是绿色的,土地是黄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民间艺人认识世界与艺术创作的直接来源尽管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呈现在泥塑作品上的颜色与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颜色存在偏差,而且他们也没有系统学习过色彩的基本知识,但民间艺人凭借丰富的创作经验与饱满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想象,自由描绘色彩这种自然、质朴的色彩观念与意识已经深入民间艺人的骨子里因此,自然之美是浚县泥塑的美学特征之一2.质朴之美浚县泥塑的造型极富趣味性,其淳朴、稚拙的气质为人们带来率真、洒脱的视觉感受浚县民间艺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造型,在他们手中,骑马武士(图2)被塑造得威风凛凛,颇具王者风范;泥马(图3)被塑造得憨态可掬浚县泥塑是民间艺人基于自身对于生命与生活的表达需要而自觉展开的创作,它是民众愿望与意识的表达,由内而外地表现出质朴之美可以说,质朴之美是浚县泥塑艺术外在的表现形式让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的过程中升华了心灵和情感,使泥塑展现了质朴、厚重的艺术美从民间美术中,不仅能够窥见人民的审美心态,也能体察到民族的精神所在。
譬如朴素的劳动感情,乐观的生活态度,美好的理想追求,以及除恶扬善、辟邪扶正、和合圆满、吉祥如意,组成了民间艺术的主旋律4114透过浚县泥塑质朴的气质,人们看到的是热爱生活、自然、生命的精神产品,它让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的过程中升华了心灵和情感,也在当今感性冲突与理性冲突互相交织的时代,为人带来精神的归宿浚县泥塑艺术作品的返璞归真,应该成为当下艺术创作的要旨3.从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向纯审美性转变在民间传统艺术中,浚县泥塑始终保持着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的观念民间传统艺术“概括起来,分作三大类属:第一类是以欣赏装饰和点缀生活环境为主;第二类是结合了民间传统仪礼和岁时节令;第三类是以日常生活实用为主”4116由此可见,民间艺人在制作泥塑作品时并没有刻意追求审美性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部分浚县泥塑难以很好地体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理念浚县泥塑蕴含的古老寓意在当下逐渐淡化,在当今社会作为玩具的实用性功能被大大削弱,浚县泥塑便顺理成章地变为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和把玩民间艺人应根据人们审美习惯的变化,在泥塑色彩、造型、尺寸上予以改进,重点强化其装饰功能与审美功能,着重彰显其审美特征经过商品经济的洗礼,浚县泥塑由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转向纯审美性转变,它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特殊的魅力。
四、结语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与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一些民间传统艺术陷入发展困境,部分泥塑艺术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2006年5月20日,浚县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