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同步训练C卷(练习).doc
19页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同步训练C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黄冈) 细菌和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正确的是( ) A . 细菌分布广泛与它靠分裂生殖和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等有关B . 酵母菌、霉菌等真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C . 培养细菌或真菌,接种后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D .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和病毒的抗生素【考点】 2. (2分) (2016·长沙模拟) “超级细菌”的蔓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北京晚报》报道称:“超级细菌几乎可抵御所有抗生素,10年内无药可治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超级细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B . 超级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 . 超级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D . 从全球范围来看,超级细菌受害者主要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住院病人和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治疗的病人,普通人不是其主要攻击对象。
考点】 3. (2分) (2018·南充模拟) 一位同学在牛奶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同时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几天后,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没有甲细菌的生长下列有关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细菌都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B . 这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样的 C . 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 D . 甲、乙细菌都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考点】 4. (2分) (2015七上·钦州月考) 如图所示,市售的塑料杯装酸奶,从外观看,哪个最可能是变质的( )A . B . C . D . 【考点】 5. (2分) (2012·百色)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高温灭菌②配制培养基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④接种.A . ③①②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①④③ 【考点】 6. (2分) 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A . 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 . 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 . 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 . 病毒增殖的结果 【考点】 7. (2分) (2018八上·东城期末) 放久的面包和馒头上会生出“白毛”或“黑毛”。
这些霉菌来自( ) A . 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B . 面粉中原有的菌丝 C . 面粉中原有的孢子 D . 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考点】 8. (2分) (2015八上·青岛期中) 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 . 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 . 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D . 只要有合适条件,不需要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考点】 9. (2分)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A . 个体小,便于各种媒介携带 B . 有些细菌形成芽孢,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 C . 繁殖速度快,数量多 D . 以上三项都正确 【考点】 10. (2分) (2017八上·临河期末) 人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作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是( )A . 寄生 B . 腐生 C . 共存 D . 共生 【考点】 11. (2分) (2020八上·新密期末) 实验室培养细菌时,要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正确的处理时机应是( ) A . 倒入培养基之前 B . 倒入培养基之后 C . 接种时 D . 接种后 【考点】 12. (2分) (2016七上·黑龙江期中) 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 )A . 适宜的温度 B . 营养物质 C . 水分和一定的空间 D . 以上都对 【考点】 13. (2分) 夏天放在桌上的一杯豆浆很快就会变质了,主要原因是A . 空气中的灰尘大量落到豆浆中,使豆浆变质 B . 夏天气温高,落在豆浆中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使豆浆变质 C . 夏天气温高,使豆浆变质 D . 长时间放置使豆浆变质 【考点】 14. (2分) (2018·呼和浩特) 下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 ①是病毒,其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 . 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 . 以上微生物中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 D . 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考点】 15. (2分) 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A . 步骤1 B . 步骤2 C . 步骤3 D . 步骤4 【考点】 二、 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16. (2分) (2020八上·宁德期末)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某研究小组在无菌固体培养基上均匀涂抹被检测的细菌,放置浸泡不同液体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圆形滤纸片。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判断 (1) 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2) 抗生素b对该细菌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3) 丙滤纸片浸泡无菌水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4) 培养基表面涂抹被检测细菌的过程相当于接种 【考点】 17. (2分) (2018八上·泸县期末) 高温灭菌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判断对错) 【考点】 18. (2分) 判断题: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一定要有氧气 ( )【考点】 19. (2分) (2018八上·德惠月考) 高温灭菌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判断对错) 【考点】 20. (2分) (2016·宿迁) 酵母菌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主要不同是有成形的细胞核(判断对错)【考点】 三、 综合题 (共5题;共32分)21. (6分) (2019八上·岳阳期中)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 作了如图设计: 第一步:将 4 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 A、 B 两组,A 组编码 1 号和 2 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 组编码 3 号和 4 号,用 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 4 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组号培养皿号操作A 组1 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 10 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2 号置于教室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 1 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B 组3 号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4 号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 3 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 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分别是________号A、B 组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 (2) 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 A、B 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 观察 1 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________菌菌落 (4) A 组“打开盖 10 分钟”、B 组“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相当于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哪一步?________ 【考点】 22. (5分) (2020八上·二连浩特期中)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 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________。
(2) 你认为________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 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__ (4) 将培养装置放在28 ℃环境中,其原因是________ (5) 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其中洗手后按指印的过程叫________,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考点】 23. (10分) (2019·湘潭) 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看到电视广告中某洗手液厂商标榜其洗手液有强效的“抗菌”能力他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于是设计并做了下列实验: (1) 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分装入9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灭菌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个,分别编号为A、B、C组;②在教室中打开A、B两组的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20分钟,C组不做处理;③在A组培养皿中加入________,B组培养皿中加入2mL无菌水,C组不做处理;④将9个培养皿盖好,分类放入恒温箱中,在30℃条件下培养3天,每天观察两次并记录注意不要打开培养皿)(2)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统计记录结果是:A组菌落平均数较少,B组菌落平均数较多,C组无菌落或菌落平均数较少,则说明________。
②若统计记录结果是:A组、B组菌落平均数较多,C组无菌落或菌落平均数较少,则说明________3) 设置C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4) 实验设计A、B、C的三组时,每组设置3个培养皿,取菌落的平均数,而不只设置1个培养皿,他们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 【考点】 24. (6分) (2020·望城模拟) 近日,由11名疾控专家组成的实验小组进行了一场实验,专门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表格中数据为菌落数量): 菜名结果餐前餐后使用公筷不使用公筷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盐水虾160150220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炒芦笋3030530咸菜八爪鱼60205000香辣牛蛙60150560(1) 标准的菌落是由________细菌生长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 对比“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不使用公筷”组菌落总数________“使用公筷”组,得出的结论是集体聚餐时________使用公筷(从“应该”“不必”中选填一个词) (3) 分析“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两组实验数据,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 请你根据本实验结果和的结论,就“餐桌文明”写一句简短有力的宣传语________ 【考点】 25. (5分) (2018·贵阳模拟) 如图是某同学用手在高温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