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企业创新绩效提升问题本科生毕业论文.docx
40页第 1 章 绪论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拥有高新技术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发展日益成熟,政策驱动的难度逐渐加大,政策实施的效率不高,政策本应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针对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以我国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论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框架结构,选取指标,建立分析模型通过收集技术创新政策文本,制定量化标准,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测量并找出影响因素,再经企业调研与数据统计确定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之后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他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的解释因变量从而提出技术创新政策应当把握制定时机力度,完善制定实施结构,增加强制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策测量;创新绩效;多元回归;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章 1 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各国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的焦点也逐步从土地、能源、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信息、技术、人才及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产业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尤其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更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创新政策的扶持作用不断放大的同时,政策操作的难度逐渐加大,使得政策实施的效率不高政府每年投入巨资,但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依然落后,政策本应带给电子信息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技术创新政策制定时机和力度选择不到位由于政策拟定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把握不好政策颁布的时机和力度,又由于政策本身没有统一执行标准,使得不同的机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解读政策,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政策的作用不显著2)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实施结构不完善由于多项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影响没有经过仔细分析,导致不同的政策发挥效用的时间点及强弱程度难以把控,政策之间甚至会发生冲突,为企业发展投入的资源或不足或过量,资源配置失衡,企业绩效难以提升。
3)技术创新政策缺乏跟踪监督措施由于技术创新政策主要以刺激鼓励企业发展为主,缺乏硬性要求,企业对政策是否响应、如何响应难以跟踪监督,政策实施后不能获得来自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除了能正确的接受政策扶持的企业外,还存在部分企业第 1 章 绪论过分甚至不正当地利用政策带来的各项优惠,而部分企业对政策极度“冷漠” ,享受不到政策的各项福利从而技术创新政策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鉴于此,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企业创新绩效提升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同时这一问题既涉及学科交叉又属学术前沿,需要从理论与实践视角予以重视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政策绩效评估研究综述目前,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已受到重视,但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伟铭等运用来自广东 17 个市(县)中小企业的整群随机抽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政府技术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资源投入、组织激励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通过两条路径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1)技术创新政策—企业资源投入—创新绩效;(2)技术创新政策—组织激励—创新绩效。
同时指出,企业资源投入和组织激励在技术创新政策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 [1]李国平等建立了一套基于科学性、目标成效和综合效应的地方科技政策法规绩效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市近年来部分科技政策法规进行了绩效评估,并提出了相关第 1 章 绪论政策建议 [2]James Foreman-Peck 以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作为样本,对 2002-2004 年的企业数据分析,控制其它增长变量,得出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是显著的其中,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支持比如税收减免具有高回报,即使在公共开支削减的情形下,坚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扶持也是明智的 [3]彭纪生等收集整理了 1978 年至 2006 年国家及各部委(不包括各省市颁布的地方法规)颁布的 422 项技术创新政策,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三个维度制定政策量化标准操作手册,之后通过赋值获得政策量化数据,进而建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创新各个维度的政策协同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4~7]盛亚等在研究知识产权政策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时,参考了彭纪生等的上述研究方法,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三个维度获得知识产权的量化数据,之后将知识产权要素加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建立计量模型。
经过分析得出,政策力度能显著促进新产品销售率,但会限制专利授权量,权利界定目标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绩效,但侵权惩戒目标却显著限制了技术创新绩效,行政措施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很小,财税措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8]1.2.2 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已经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与工具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但研究范围大多是整个高新技术产业,针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屈指可数王立成等以市场因子、技术因子、社会动力因子为基本要素,构建了影响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实证对比分析了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绩效差距,并提出提升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9]刘岩等在 2011 年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基础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即知识基础的广度、深度以及一致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知识基础结构特征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基础的广度与一致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 [10]随后,又于 2012 年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 31 家企业的 37108 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企业的知识基础网络,以明确企业知识基础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11]。
张艳辉等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了社会网络的主要理论,采用企业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对企业社会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及企业学习的中介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努力提高社会网络的四个维度,将有利于企业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12]由上述文献不难发现,在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和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很少有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研究而作为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企业,单纯靠市场机制运作无法取得长远发展,正确使用政策工具对促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着实重要,故本文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1.3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寻技术创新政策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主体是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中心研究思路是通过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量化找出影响因素,再找出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找出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关系,进而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建议本文的研究框架见图 1-1第 1 章 绪论图 1-1 研究框架1.4研究内容全文可以分为理论概况、数据分析、结果阐释三大部分,理论概况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在理论概况部分中,本文阐述了研究对象的涵义现状及工具方法的理论原理。
之后,在数据分析部分中,一方面对收集到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处理,找出有效指标,另一方面对企业数据进行筛选,抽取出准确且有效的指标,继而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的结果阐释部分,本文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文章的结论建议总之,全文上下联系紧密,逻辑严谨1) 理论概况即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第二章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技术创新政策及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现状通过介绍两者的发展状况,提出技术创新能力是电子信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政策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却不完善,间接说明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三章中,本文介绍了研究中的理论依据和主要运用的工具方法只有明确了技术创新政策、电子信息企业及创新绩效的涵义,才能保证后文对指标选取的准确性,对企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研究方法中,政策计量是技术创新政策的测量工具,是获得政策指标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多元回归模型,通过使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则是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有效途径2) 数据分析即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其中,第四章首先建立了描述技术创新政策和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再结合文献研究论述了技术创新政策和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指标的选取依据和过程,之后建立起反映两者关系的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
第五章中,先对获取的技术创新政策文本和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绩效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在政策方面,选取与电子信息企业有关的国家、地方部门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随后借鉴以往的研究方法建立政策量化标准,请专家小组对政策打分,从而得到衡量政策的数据矩阵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年度指标,即影响因素在企业方面,通过结合文献和实际分析确定企业创新绩效的投入产出指标最后,将政策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投入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得出的创新绩效产出指标作为因变量,放入多元回归模型中,进入下一步分析第六章中,通过 SPS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检验模型的显著性及相关性并得出政策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阐释,从而初步得出结论3) 对策建议及结论即第七章和结论部分其中,在第七章中,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对研究结果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技术创新政策如何改善制定实施方式以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可行的建议在结论中,对全文的分析进行提炼总结,回扣主体,使全文结构严谨,并就该研究第 1 章 绪论的深远意义进行展望1.5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本文通过收集 2006-2011 年国家、地方部门颁布的有关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政策及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市级技术中心在 2007-2011 年全面的创新绩效数据,利用政策量化模型及其它统计方法将文本及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再利用回归模型找出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并总结出政策对企业的有效实施结构。
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点:(1)将政策量化方法和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到技术创新政策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率先尝试,通过制定量化标准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赋值,使得政策得以衡量,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来探寻技术创新政策与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影响结果,具有新意2)通过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对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目标、技术引进目标和产品设备作用对象呈负相关;而政策力度和数量及资金作用对象不能有效的解释企业的创新绩效产出指标由于现有文献中还没有研究两者关系的成果,而此内容的研究又相当必要和迫切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极具新意和现实意义第 2 章技术创新政策效用与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