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视角下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研究.docx
11页健康视角下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研究 白红伟 陶新慧 王瑞琦 景明月Summary:文章以济南市银丰玖玺城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全龄段儿童活动场地在此公园中的设计及建设的具体应用情况在健康的视角下,阐述城市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区景观对儿童的重要性和目前社区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不足,探索未来城市社区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发展方向Key:健康;社区公园;儿童;景观设计:TU986.5 :A :1004-9436(2022)01-0-04一直以来,风景园林的发展与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人们所生存的空间健康、美丽和舒适,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让人们拥有健康和谐的生活社区公园作为用地独立且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能够满足居民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载体儿童是一个家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的纽带和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希望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都很高,但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兴趣班,以及电子游戏和的普及,使孩子们出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然而,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因此,儿童应该走出家门参与户外活动社区公园是儿童使用频次最高的地方,其健康、优美的环境能助力儿童形成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儿童热爱运动和自然,并通过参与户外活动保持健康社区公园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周围生活的居民,应当担负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1 相关概念1.1 健康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而是一种完整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状态”大部分学者认同健康既包含生理方面的健康,又包含心理方面的健康的理念,有生理中的远離各种疾病、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心理上的健康,包括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富足快乐1.2 社区公园在最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当中,社区公园(G12)属于公园绿地的大类,是一个中类,为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规模宜大于1公顷健康的社区公园景观环境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社会交往活动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在喧嚣的城市和忙碌的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能放松身心的户外环境[1]2 社区公园环境对于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社区公园绿地是儿童接触自然环境最便捷有效的场所,对儿童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绿色空间和健康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与社会交往这三个维度上[2]2.1 生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也越来越有营养我国儿童的营养不良率不断下降,肥胖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儿童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作为儿童生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应当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美国凤凰城的一项研究表明,居住在适合活动的社区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会降低居民肥胖的风险,从而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众多研究表明,丰富的色彩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对他们的成长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景色优美、色彩丰富、设施配置合理的空间更容易使儿童产生深刻的印象,吸引儿童到此活动,从而引导儿童转变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2 心理当今时代,儿童课业压力大,与自然环境缺少接触,有可能出现焦虑、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公园中的动植物和健康和谐的环境等都具有高恢复性潜能,对缓解儿童精神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可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3]好听的声音能让儿童获得内心的愉悦,使其内心平静,而烦人、刺耳的噪音会让儿童心理不适并且情绪沮丧在嗅觉上,一些芳香植物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可以使儿童心情舒畅,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的环境供人们欣赏,优美的环境更能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直接带给儿童愉悦的心理感受2.3 社会交往喜欢交往是儿童的天性,孤独感不仅仅存在于成人当中,儿童也会时常感到孤独前些年,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儿童的孤独感加剧同时,由于城市迅速发展,街区的划分和高层建筑把原本聚居在一起的人们逐渐分散开来,影响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儿童喜欢交往的天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交往需求也并没有减少,儿童想要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群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因此,外出活动,认识新的同龄朋友这一行为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社会关系[4]3 银丰玖玺城社区公园实例公园概况银丰玖玺城社区公园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长岭山南路与凤山路交叉口西侧,为带状的社区公园,是历下区打造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目的是改善居民的休闲健身环境场地两面临街,四面临近万科金域华府、奥体金茂府等多个居住区,地理环境优越,人流量大,周围交通便利4 儿童活动区在银丰玖玺城社区公园的设计分析4.1 场地设计该社区公园内的儿童活动区场地开阔,有一些地形起伏,为流动的曲线设计,整体感觉柔美整个儿童活动区由两个椭圆形组成,以此分成动静两个分区。
靠近凤山路的一侧为相对更活跃的区域,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为构思创造的全龄儿童活动空间,放置着以滑梯为核心,围绕场地的椭圆形状分布的一系列游戏设施,椭圆中心为趣味喷泉,另一侧有供家长和儿童休息的特色座椅,儿童散布在场地内娱乐和游玩此处相对安静,娱乐设施少,是以和小朋友在户外学习为构思打造的一个台地讲堂,用和另一个区域的高差做成的台地坐凳,台地的前面是一片小的草坪,整个区域目前没有科普教育的功能,主要用于安静休息4.2 游戏设施场地内设置了多种器械,可以供全龄段的儿童使用有些器械,如秋千、滑梯和弹跳网也可以供成人使用,增强亲子互动性处于活动场地中心的趣味喷泉也可供全龄段的人群观赏4.2.1 低龄儿童(0~3岁)该阶段的儿童处于感官发展迅速的阶段,可以进行走、跑、跳、爬等比较简单的动作该区域中有“敲一敲”的音乐墙,儿童可以通过击打不同的地方听到不一样的音阶,能够有效地刺激儿童的听觉系统还有“跳一跳”的弹跳网,弹跳网周围都铺设了塑胶垫,能够有效地保障儿童的安全還有微型的小坡地景观可以供儿童攀爬4.2.2 中龄儿童(3~6岁)处于该阶段的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对外界更加敏感,不仅有更强的求知欲,思维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喜欢社交,有自己的个性,活动能力和使用器械的能力增强。
区域内有与大型卡通人物雕塑结合的滑梯,可以供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还有有助于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攀爬网和攀爬架,既安全美观又有趣4.2.3 大龄儿童(6~12岁)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进入小学学习,有着更强的行动能力和体力,也有更强的社交能力,活动需求进一步增加,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娱乐活动其中,攀爬网、秋千和滑梯都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儿童使用4.3 道路铺装该儿童活动场地的活动区域铺装的材质以塑胶垫为主,在儿童跌倒的时候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的安全活动场地铺装颜色色彩鲜艳,以蓝色为主,连接周围活动区的道路以灰白色为主,可以明显地区分活动范围在活动区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划分不同的器械,并且拼接出不同的形状例如以比外圈颜色更深的蓝色划定出了喷泉的区域,更具有趣味性4.4 植物配置因为该场地靠近路口,来往人群和车辆都较多,为了保证儿童的安全和私密性,活动场地周围种植了乔灌草结合的隔离带,以隔绝周围的噪音和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整体种植了雪松、白蜡、紫叶李等乔木,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灌木,还有佛甲草等草本植物入口处种植了紫叶李、红叶石楠等色彩丰富的植物,吸引儿童的视线佛甲草的造型奇特,可以引起儿童的好奇心。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整体搭配和谐,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植物标识牌,忽略了科普教育的功能5 儿童活动区现状与存在问题长久以来,健康的社区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作用并未得到足够认识与重视,导致很多社区公园的儿童活动区建设得并不完善其中存在一些忽视健康理念的景观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5.1 活动空间不足由于附近的社区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区面积小,甚至没有单独给儿童提供活动空间,只是简单地在场地上放置一些活动器械,儿童放学后没有地方活动而公共活动空间的缺乏导致在社区内居住的儿童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的普及和一些室内活动的兴起,儿童进行户外锻炼的次数越来越少5.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器械单一场地内的一些器械,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儿童活动器械,品种单一,缺乏趣味性、创新性和教育性,并且这些设施,如沙坑等只适用于低龄儿童,场地内的很多设施都更偏向于供低龄和中龄儿童使用,缺乏大龄儿童的活动器械0~3岁年龄尚小的幼儿,其上厕所频率高且难以控制自己,为此频频回家不方便,在社区公园活动时却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厕所另外,社区公园还缺少洗手池和下雨的时候可以遮挡的地方5.3 绿化模式单一很多社区公园的儿童活动区的绿化模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草坪中点缀少量乔木、灌木的绿化方式,且植物品种较少。
儿童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和其他区域相差不大,只是更注重儿童活动区植物的安全性这个要素,在颜色和形态的搭配上,并没有基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要求进行有特色、有特点的植物配置5.4 缺少科普教育功能很多地方的儿童活动区只有供儿童游戏的功能,对儿童的科普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儿童正处于对事物好奇心重且乐于探索和学习的状态,应该在儿童活动的时候通过场地内的一些设计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将植物的相关知识通过展示牌等展示出来,让儿童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色和生长习性对于低龄儿童,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有限,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卡通画来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另外,还可以通过安全教育牌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能力的教育5.5 缺少残障儿童的活动空间和设施虽然我国大部分儿童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但小部分残障儿童也需要受到关注残障儿童也需要走出家门,参与户外活动和游乐活动很多儿童活动区都不够重视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很多器械对残障儿童也很不友好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残障儿童需求的儿童活动区,才能算是真正有情感和包容性的空间6 健康背景下未来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区调整策略6.1 打造全龄化的儿童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更能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带给他们愉悦的感受。
健康、优美又有趣的环境可以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设置家长休息的区域,儿童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要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户外活动,所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儿童在空间场所活动的保障[5]要推动全儿童运动健身的行为,配备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器械,用提供更大的儿童健身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的方式吸引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同时要满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化运动健身的需求既要有为低龄儿童设计的简单又安全的沙坑、滑梯等设备,也要有供进入幼儿园学习的中龄儿童使用的带有科普教育意义的雕塑、标识牌以及促进其身体平衡协调性和创造性的植物迷宫、攀爬架等要针对大龄儿童设计相应的运动器械,引入极具智力性和冒险性的活动设施,实现对全龄化活动空间的打造6.2 贴近儿童需求的细部设计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特征,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在铺装、植物、水体、颜色等方面进行更贴近儿童需求的细部设计6.2.1 铺装重视对儿童活动场地铺装的选择,要求材料安全无毒,并且平坦,能起到保护作用铺装的颜色要丰富并且和谐统一,通过色彩吸引儿童要注意铺装的图案,可以用卡通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儿童创造一个有趣又有故事性的空间6.2.2 植物植物的选择要无毒、无害、无飞絮、少病虫害,色彩丰富。
可以多采用芳香树种和色叶树种,也可以设置颜色丰富的花坛想要从植物的角度影响儿童的感知,可以设计相应的草坪、植物迷宫等,供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让他们体验自然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