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颜真卿《祭侄文稿》.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968529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颜真卿《祭侄文稿》    蒋纪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山东 日照 276800)Reference:颜真卿作为唐代的书法大家,不仅将法度森严的楷书推向了极致,同时他的行书上的造诣也颇深,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中的代表作此稿是为祭奠自己的侄子,在万分悲痛的情形下所作,此稿一气呵成,跌宕起伏,真实的反应了颜氏的情感《祭侄文稿》笔法遒劲,章法自然,不愧为天下第二行书[来自wwW.L] Keys: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笔法遒劲 I206.2    :A:1673-2111(2012)11-0252-01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体”  《祭侄文稿》又称作《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50岁书写的,计25行,共230个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是颜杲卿的第三个儿子,颜真卿的堂侄颜杲卿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后来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身体遗失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悲痛之情达到极点,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惊人之作,是作者心情跌至,扣人心弦之作  《祭侄文稿》的特色:  1)笔法圆转遒劲本文以圆笔中锋为主要特色,藏锋出之此稿厚重的地方浑朴苍穆,像黄钟大吕般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细腻处筋骨凝练,像金风秋鹰;转折处,简单又遒劲之美,收笔处,戛然而止,连绵处,笔断而意未尽  2)章法自然此稿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星散而神聚字里行间,随着心情的跌宕起伏而变化,不在乎外表的拙笨、工整甚至圈画、涂改文字随处可见,生动多变从此稿中欣赏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刚烈悲痛感情的跌宕起伏行笔忽快忽慢,字与字也一一相连,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整体章法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也打破常规的规整,左冲右突,或缠绕或果断,随着性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作者感情的宣泄文字也变的宣泄起来。

      末尾几行由行书变为草书是此稿的一大看点,迅疾奔放,一泻千里,犹如大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呜呼哀哉”而出,显示出作者悲痛之情达到了顶点此稿的后半部分作者的悲痛之情到达了难以抑制的程度,前后左右涂改,似乎置身于感情漩涡之中流体痛哭、哀痛欲绝,令人为之震撼、伤痛  3)墨色变化《祭侄文稿》中墨色浓重、苦涩、渴笔处较多,浓墨淡墨变化也显而易见形成墨色变化丰富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作者颜真卿平时书写时所用硬毫笔、浓墨、麻纸这些工具有关渴笔是检验作者驾驭笔墨的功力,渴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日积月累的扎实功夫在这里作者成功运用了渴笔,也验证了颜真卿高超的书写功力另一个原因与作者当时悲恸交加的心情有关此稿在当时并不是作者想要书写的书法作品,而是自己由于痛失堂侄,并且死无完尸,对失去亲人那种痛彻心扉的心情而书写的一篇祭文墨色的变化在无形之中与作者难以平静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吻合  我眼中的《祭侄文稿》  笔墨美在《祭侄文稿》发挥的淋漓尽致所谓的笔墨美,就是笔和墨在纸上行走时产生的效果与人的理想产生了共鸣用笔要讲究力度、快慢、节奏,用墨要讲究干湿浓淡相宜;不同的用法,错落有致的用法,会在书法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情趣。

      好的书法作品,总是这些技能在书法过程中的综合表达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运用笔墨得当,就会使原本单纯、枯燥、呆板的字体生动起来,有了灵动的趣味,仿佛有了生命笔墨是一种技巧,熟练的应用这一技巧,只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人的一种情怀,笔墨的巧妙应用可以赋予书法更多的内涵笔墨本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一种唯美,书法的线条是要通过笔墨来加以表现的,那把它与书法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在一个人身上配上了衣裳,会产生出许许多多意外和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是完美的运用了笔墨美,使笔墨的技巧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毫无疑问是书法中的一件艺术品,被无数的后人流传和摹写而它却恰恰来源于作者的现实生活,作者用书写的方式来祭祀和怀念失去的亲人,在这种特殊情感的催化下再加上作者坚实的书法功底,使此稿自始至终情怀起伏,胸臆没有客气的掩饰,全篇上下写的凝重峻涩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万千人世间只有真情最感人,艺术更是如此只有真情才能真正打动读者,才能使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祭侄文稿》,正是以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是融情入书的结果。

      书法是一个人的心灵载体,是恰到好处的书法的过程如同音乐、绘画一样,是表达人情感的一种艺术语言,它也必然的附上了创作者的心灵气息激情对创作和风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个结构堂皇卓越《祭侄文稿》是由作者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就像一首心灵的奏鸣曲,展示出作者极度悲愤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是一首血与泪的凑名曲 “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作者不是在写字,而是由书写文字来诉说自己当时内心的悲愤和痛惜正是这种特殊的心情变化促使了天下第二行书一件不能重复的杰作诞生了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