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选课流程和指导手册.docx
16页《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选课流程《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设可选修课程7门,每门0.5学分8个学时,分别为社会实践,高级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创新创业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爱乐传习),北大讲座,志愿服务学生需选修其中两门,经过一或二学期的学习、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课程的要求后,获得实践教学部分的1学分《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目前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有意向的同学需要在2014年10月24日8:00至2014年10月31日24:00之间完成选课,在任意时间均可退课选课、退课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请登入北京大学主页,在页面左下方点击“校内门户”超链接,进入到北京大学校内门户登录界面,请使用北京大学学生账户登陆,登陆账号为学号,新生初始密码为八位生日,登录到信息门户后,在该页面左下方点击“校园生活简历网络平台”,(如下图)进入到选课界面中,请点击每项课程后的“查看”选项以了解该课程的介绍、考核方式等,请务必认真阅读然后请回到选课界面,点击每门课程后的超链接“选课”, 在弹出指导老师选择界面上,点击所选择的老师后面的超链接“选择”,当该页面下方已选课程表格出现该项目时表示已经选上该课程请注意:在选择创业创新、高级团校和骨干训练营三门课程时,还会弹出资格确认对话框,已通过相关课程考核的同学才可选修相应的课程。
退课操作请点击在已选课后的“退课”链接完成退课附件二:除以下范围学生,2009级及以后的本科生都应必修《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否则将不能顺利毕业1)留学生,港、澳、台学生;(2)医学部学生附件三:《形式与政策》实践课程选课指导手册(新修订)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秘书处2014年3月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选课指导手册一、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共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是面向2009级以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采取了课堂内理论教学与课堂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全新形式,两方面教学内容各占1学分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实现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深理论理解、培养道德情操、了解国情社情、拓宽国际视野的目标实践课程在时间、内容与形式上都与传统课堂教学有较大区别,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学生只需在本科期间完成该1学分即可本课程的负责单位为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秘书处,同学们在选课、上课、考核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随时发邮件到课程邮箱进行咨询,来信必复实践课程1学分中,设可选课程7门,每门0.5学分8个学时,分别为社会实践,高级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创新创业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爱乐传习),北大讲座,志愿服务等。
学生需选修其中两门,经过一或两学期的学习、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课程的要求后,获得实践课程的1学分课程名称负责部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校团委文化体育部志愿服务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志愿者工作部)社会实践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志愿者工作部)北大讲座校团委学术科创部创新创业活动校团委学术科创部学生骨干训练营校团委组织部高级团校校团委组织部二、内容介绍(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即爱乐传习(由校团委文化体育部负责组织)1、课程介绍采取先选课、后修课的选课方式,秋季学期面向本科生开设该课程也称为“爱乐传习”活动,通过“红歌”的学唱,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归属感、激发爱国情怀以及担当民族大任的使命感2、具体开展方式(1)、课程实施时间具体工作9月15日1、由校团委文化体育部向各院系下发爱乐传习活动方案2、统计院系实际新生数量9月15日-9月30日1、院系上报排练计划、参赛曲目、骨干名单和排练场地需求10月1日-10月7日1、根据院系上交排练计划表,制定排练抽查安排表10月7日-11月30日1、抽查各院系新生排练情况,并完成组织排练分打分2、进行爱乐传习骨干培训3、院系完成串场视频制作12月初1、爱乐传习项目汇报演出12月26日1、回收参与活动新生感想体会1月15日1、结合参加排练情况以及提交感想体会情况,汇总成绩并上报课程组1月16日1、活动总结、资料存档(2)、成绩考核办法(1)参加本院系组织的排练至少4次(现场打卡),校团委文体部将根据院系提交排练计划表对院系排练情况进行抽查。
2)个人学习心得,1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3、指导老师职责(1)组织学生按照排练计划表参加排练,并记录考勤2)指导学生完成个人学习心得并汇总3)学期末向校团委组织部提交学生成绩评分表二)、志愿服务(由校团委社会实践部负责组织)1、课程介绍采取先选课、后修课的选课方式,全学年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由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统一开课并管理,指导教师为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授课人数为1000人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在学期中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团委及校青协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开展人际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常识、心理素质拓展、我国志愿服务及公益类团体的发展现状介绍等内容的培训2、具体开展方式(1)、课程实施 本课程内容分为志愿服务培训讲座(2学时)和志愿服务实践(6学时/2次志愿服务)两个部分详情见下表:类别内容岗位数性质志愿服务培训讲座校团委认可的志愿服务相关活动全体选课同学参加必修庆典类志愿服务开学典礼(9月)90选修毕业典礼(7月)100燕京大学校庆(4月下旬)15西南联大校友返校活动(5月4日)15新年晚会礼仪服务(12月31日)10赛事类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4月)100选修学校举办的其他赛事(时间随机)100支教类志愿服务平民学校志愿者(春季学期)45选修(需做满一学期,提前报名)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支教服务10社区类志愿服务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社区服务20选修其他类志愿服务论坛、会议志愿服务(时间随机)30选修固定岗位数375机动岗位数(估)160说明:(1)除必修课程外,学期中需任选2次(或累计满6小时)志愿服务工作,同类型志愿服务可重复选择。
2)关于选修课中学校举办的其他赛事,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会将赛事的完整信息(报名、时间、项目、地点)通过短信平台以及北大邮箱发送给选课同学2)、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其中必修课以课堂讲座形式呈现给学生全体选课学生参加,统计出勤情况选修课以实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形式开展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时间安排、身体情况等在学期中选择至少2次志愿服务(或时间满6小时),选课同一学期在平民学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服务时间自动转化为本课程要求服务时间3)、成绩考核办法 (1)每学期的志愿服务讲座为必修课,全体选课学生参加,计入考勤2)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选课学生需要参加至少2次志愿服务3)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个人志愿服务总结,服务总结2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处 (4)学生参加院系团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由院系对本院系学生的出勤及表现进行统计,填写统一的得分统计表,盖章(院系团委公章)后上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三)、社会实践(由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负责组织)1、课程介绍 采取先选课、后修课的选课方式,每年寒暑期面向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由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统一开课并管理,指导教师为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授课人数为1000人。
该课程的考核只能以选课学期的假期实践为依据,之前与之后参加的实践不再算做考核内容有计划参加假期实践的学生,一定要在学期初选上课程若该学期无法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可在学期中任意时间进行退课操作课程内容包括现场与网络培训、到实践地开展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成果并上交材料三个环节本课程将利用寒暑期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岗位体验等实践活动,并进行基本国情分析、社交沟通技巧、社会调研方法、心理素质拓展、安全自卫常识等方面的培训选课学生在出发实践前须按照我校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所有参加团队或个人的统一要求,完成团队立项或个人报名等事项,另外还须参加现场培训或网络培训现场培训是指选课学生(主要是实践团领队)参加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组织的北京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队动员大会并接受培训网络培训是指没有参加现场培训的选课学生(主要是实践团成员)到指定网站下载培训材料并自学,撰写个人学习体会2、具体开展方式(1)、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分为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两种其中,团队实践是指在校团委、院系团委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组团,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完成不少于2天(16小时)的实践活动;个人实践是指在校团委、院系团委的指导下,以个人为单位,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完成不少于2天(16小时)的实践活动。
2)、成绩考核方法选课学生在实践后须按要求将材料上交至指导老师处以团队为单位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选课学生需提交以下材料:(1)个人学习体会,1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2)个人实践总结或个人调研报告,2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3)接收单位对实践团队统一开具的实践鉴定(要求加盖单位公章,附团队成员名单),提交至指导老师4)实践照片,3张以上(包括1张全体团队成员在实践地的合照,其他照片应体现当地较具代表性的标识和个人在实践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具体场景),提交至指导老师5)个人来回车票或机票的复印件,提交至指导老师以个人为单位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选课学生需提交以下材料:(1)个人学习体会,1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2)个人实践总结或个人调研报告,2000字以上,提交至指导老师3)接收单位对学生个人开具的实践鉴定(要求加盖单位公章),提交至指导老师4)实践照片,3张以上(应体现当地较具代表性的标识和个人在实践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具体场景),提交至指导老师5)个人来回车票或机票的复印件,提交至指导老师现场培训以考勤情况为考核依据,网络培训以选课学生提交的个人学习体会为考核依据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组织专门评审小组对学生上交的各项材料进行评阅。
四)、北大讲座(由校团委学术科创部负责组织)1、课程介绍采取先选课、后修课的选课方式,全学年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采用大班授课方式,由校团委学术科创部开设,统一集中管理,指导教师为校团委学术科创部部长,本门课程将以系列专题讲座及社会热点讲座的形式为依托,以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应当具备的知识外延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参与讲座及讲座互动等形式,促使北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中的热议焦点进行思考、发表意见、提出建议2、具体开展方式(1)、课程实施校团委学术科创部每周周末通过短信平台以及北大邮箱向选课同学发送下一周认证讲座(即符合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可以作为课程的讲座)的信息校团委学术科创部每周周一将本周认证讲座的完整信息(补充讲座地点、时间)通过短信平台以及北大邮箱发送给选课同学2)、成绩考核办法(1)至少参加4次讲座(现场打卡),包含“国是论坛”及其他和“形势与政策”主题相关的讲座,其中,“国是论坛”于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举办,邀请两会代表、委员与著名专家学者对话北大,深入分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