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吨的认识教案(共10篇)(共43页).docx

43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93137908
  • 上传时间:2021-08-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14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吨的认识教案(共10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学作文吨的认识教案(一):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因为面试的原因~时间紧迫~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2.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5000千克 2吨8吨 6千克2000千克 8000千克6000克 5吨(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吨的认识教案吨的认识教案(二):  谁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有.一.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四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估计四.有余数的除法五.时、分、秒 秒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八.可能性 (一定、不可能、可能)九.数学广角 不同的 (穿、组、摆、排等)法十.总复习就这些了.题自己出吧.等等,选最佳哦!这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往上打的,我才四年级,严禁抄袭! 吨的认识教案(三):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设计\x0d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设计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x0d《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习旧知: 1、长方体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设..\x0d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 教案\x0d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 教案 教学目标: 1.强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稿\x0d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说课稿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x0d《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 一、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吨的认识教案(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  第五册《有多重》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然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指示针针没有动,老师问:是不是,它没有质量了呢?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只是很轻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了解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5只重1千克的苹果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没有多方调查,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学生通过掂一掂,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在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有说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思考两个谁轻谁重?然后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这样有的放矢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

      北师大版《有多重》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1吨有多重》------吨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明白1吨=1000千克具体例子有1吨是 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而成人大约是20个就有1吨,所以书上有一幅图就提到电梯限重1000千克,就要限乘15人学生对15人的理解是三个原因:1、电梯本身有重量。

      2、电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还有体重比较重的人3、出于安全考虑最多只能乘15人,否则容易造成事故你看,学生考虑得多仔细还有一些例子,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开心有多重教学反思今天,我要讲解数学课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吨的认识教案(五):  求什么是速度什么是时间什么是路程(举例说明)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摘要:应用题在教学中是一个难题,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正确地遵循应用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学得轻松,易掌握,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日常用语和数学语言互相转换.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在此教学上应用了举出了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应用题,并从认识到理解.通过认识概括数量关系要从感性到理性,从从具体到抽象,数量关系带有一定的抽象,抽象的程度越高,应用题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广,学生理解越难,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辩析能力.多种形式的应用题基本训练,既是解应用题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应用题知识,提搞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解题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思维,帮助了学生提高了辩析能力、分析方法,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有效的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