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习惯的价值、特征及养成——兼谈国标本(苏教版)二下“习惯篇”的教学.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63229400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0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习惯的价值、特征及养成 ——兼谈国标本(苏教版)二下“习惯篇”的教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人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何渭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 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

      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人手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问的关系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y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人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人手,要符合自然之道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

      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l 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

      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二、习惯的特性和养成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

      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

      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y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三、教学建议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比如“勤查字典”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宇(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

      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查字典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阅读 各种各样的房屋》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小房子”展示会》精品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在牛肚子里旅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 拍手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犟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难忘的泼水节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小蝌蚪找妈妈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2 寒号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分数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1)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一个粗瓷大碗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初步认识分数第2课时 几分之几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 坐井观天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易错集锦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