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陈永革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645362
  • 上传时间:2017-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 晋 水 净 源 与 北 宋 的 华 严 中 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陈永革对于宋代华严中兴这一历史现象,由于文献的现实制约,佛教学界向来缺乏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被称为“宋代华严中兴之祖”的晋水净源的讨论,试图对于北宋时期的华严教学阐释与华严中兴所关注的教派意识进行初步探讨一 、 宋 初 的 华 严 传 承自 唐 代 圭 峰 宗 密 ( 780- 841) 之 后 的 华 严 宗 传 承 法 系 , 据 《 宝 通 贤 首 传 灯 录 》记 载 , “贤 首 第 四 世 妙 圆 奥 法 师 ( 圭 峰 密 法 嗣 ) 、 贤 首 第 五 世 开 明 朗 法 师 ( 妙 圆 奥 法嗣 ) 、 贤 首 第 六 世 圆 显 现 法 师 ( 开 明 朗 法 嗣 ) 以 上 三 师 , 事 迹 未 详 而 三 师 之 名 ,见 于 明 初 宋 文 宪 公 濂 之 文 集 , 集 之 言 曰 : ‘圭 峰 传 奥 , 奥 之 后 , 又 复 废 逸 朗 、 现父 子 相 继 , 作 补 茸 粗 完 ’云 云 是 说 也 , 文 公 必 有 所 据 ……又 朗 法 师 之 时 , 有 昭信 法 灯 大 师 , 传 贤 首 教 , 明 白 可 信 。

      今 列 其 事 于 下 , 则 当 日 湮 没 , 而 仅 存 者 也 贤 首第 七 世 灵 光 洪 敏 法 师 ( 圆 显 现 法 嗣 ) ”1据 此 , 唐 末 五 代 至 北 宋 初 期 的 华 严 传 承( “贤 首 法 派 ”) 大 致 为 圭 峰 宗 密 → 太 原 ( 石 壁 ) 传 奥 ( 妙 圆 传 奥 ) → 开 明 从 朗 →绝 观 法 现 ( 圆 显 法 现 ) → 灵 光 洪 敏 → 长 水 子 璇 → 晋 水 净 源 而 与 北 宋 华 严 复 振 过 程密 切 相 关 的 , 即 是 其 中 的 灵 光 洪 敏 、 长 水 子 璇 ( 一 作 子 璿 , 965- 1038) 和 晋 水 净源 ( 1011- 1088) 三 人 他 们 之 间 皆 有 持 续 的 师 承 关 系 , 并 上 接 宗 密 由 宗 密 直 承 澄观 而 言 , 华 严 宗 的 传 承 法 系 , 实 以 清 凉 澄 观 肇 其 始 , 于 此 或 可 印 证 太 虚 法 师 称 华 严 宗为 “清 凉 宗 ”之 说 从 朗 撰 有 《 法 界 观 门 钞 》 , 这 是 对 宗 密 《 注 华 严 法 界 观 门 》 的 阐 释 之 作 。

      此 作在 入 宋 后 仍 有 流 通 , 净 源 尝 继 之 有 作 从朗的弟子中,最著名者为东京守真(894-971) 2守真之学,专主《起信论》与《法界观门》 , 同 时 推 崇 忏 仪 修 法 , 注 重 华严 修 行 的 实 效 影 响 在 华 严 学 僧 中 , 法 藏 最 先 疏 释 《 起 信 论 》 , 撰 《 起 信 论 义 记 》 5 卷 及 《 别 记 》 1卷 , 提 出 “四 宗 义 判 ” 宗 密 承 法 藏 而 制 《 起 信 论 疏 》 , 改 “四 宗 义 判 ”为 “五 宗 判 ”, 对 后 世 《 起 信 论 》 疏 释 影 响 甚 广 《 法 界 观 门 》 相 传 为 杜 顺 所 著 , 澄 观 依 之 撰《 法 界 玄 镜 》 , 宗 密 更 作 《 注 华 严 法 界 观 门 》 故 守 真 之 学 , 未 离 宗 密 之 统 绪 北 宋净 源 对 于 守 真 之 作 , 多 有 提 及 , 可 见 其 学 说 影 响 于 宋 代 犹 在 守 真 弟 子 则 为 贤 首 八 传 第 七 世 灵 光 洪 敏 洪 敏 台 贤 兼 修 , 撰 有 《 金 光 明 玄 义 释略 》 和 《 楞 严 经 疏 》 , 北 宋 太 平 兴 国 年 间 ( 976- 984) 尝 住 秀 水 ( 今 浙 江 嘉 兴 ) 灵 光寺 ( 后 改 为 精 严 寺 ) , 故 称 灵 光 洪 敏 。

      他 是 长 水 子 璇 的 直 接 师 资 , 授 《 楞 严 经 》 和华 严 教 观 所 撰 《 楞 严 经 疏 》 , 即 为 著 称 一 时 的 《 资 中 疏 》 据 此 法 系 之 说 , 长 水 子璿 承 洪 敏 之 后 , 为 贤 首 九 传 第 8 世 3其 弟 子 晋 水 净 源 则 为 贤 首 十 传 第 9 世 1 引见镰田茂雄:《宗密以后的华严宗》 , 《华严学论集》 (镰田茂雄博士古希记念会编) ,东京大藏出版1997 年版另参见台湾《普门学报》总第 3 期(2001) ,第 82-83 页2据《宋高僧传》卷 25《宋东京开宝寺守真传》称,释守真为永兴万年人,俗姓纪唐末之乱时,徙居蜀地及冠后,随圣寿寺修进律师行出家后随从朗法师学《起信论》 ,次依性光师传《法界观》 ,并礼演秘阇梨授瑜伽教, “并得心要,咸尽指归自明达诸法,宣畅妙典,四十年间略无怠矣 ”赐号“昭信“,一生讲《起信论》及《法界观》共 70 余遍,嗣法弟子 20 多人,约度僧尼士庶 3000 余人,开水陆道场二十遍 《大正藏》第 50 册,第 871 页中、下3 据章衡撰于元祐三年(1088)的《重修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塔亭记》夹注称:“晋水法师,贤首宗次长水下,居第七。

      ”又认晋水净源为贤首宗第七世另 据 《 华 严 宗 师 资 传 承 系 统 表 》 , 则 提 出 了 华 严 传 承 的 另 一 法 派 系 统 , 即 太 原 传奥 → 开 明 从 朗 → 绝 观 法 现 → 五 台 承 迁 → 晋 水 净 源 此 外 , 蒋 维 乔 《 中 国 佛 教 史 》 卷 3, 还 提 出 了 第 三 种 华 严 传 承 法 系 , “自 澄 观大 师 传 圭 峰 ; 圭 峰 传 彻 微 ; 彻 微 传 海 印 ; 海 印 传 昭 信 法 灯 ; 昭 信 法 灯 传 长 水 子 璿 华严 宗 自 此 , 始 复 兴 盛 ”4此 即 澄 观 → 圭 峰 → 彻 微 → 海 印 → 法 灯 → 长 水 若 长 水 指 灵光 洪 敏 , 此 说 或 可 成 立 若 径 指 子 璇 , 则 又 有 隔 代 传 承 的 疑 惑 上 述 之 说 , 未 明 所 据 ,故 备 其 说 , 兹 不 考 论 入 宋 后 , 华 严 教 观 的 中 心 渐 移 江 南 从 洪 敏 开 始 , 江 南 华 严 教 之 宗 由 长 水 子 璿 开其 端 但 据 蒋 维 乔 观 察 , 宋 代 时 期 , 讲 求 学 问 的 华 严 宗 , 已 非 为 纯 粹 之 华 严 宗 , 因 其或 受 天 台 之 影 响 , 或 与 禅 宗 相 混 合 。

      其 实 , 无 论 是 受 天 台 影 响 或 混 融 于 禅 学 , 并 非 始于 宋 代 , 早 在 法 藏 、 澄 观 时 代 的 华 严 学 , 受 天 台 影 响 、 与 禅 学 混 融 的 倾 向 , 即 已 显 端倪 二 、 净 源 的 行 历 及 其 著 述继长水 子 璇 而起专弘华严的代表学僧,即其弟子晋水净源后世并称为“二水” ,净源更被称为宋代华严宗的“中兴教主” 净源字伯长(一作伯常) ,自号潜叟,俗姓杨,泉州晋水(今福建晋江)人 5自称“贤首祖教沙门” ,时人因其籍贯晋水,故称“晋水法师” ,或称“晋水崇教法师” 净源出身于缙绅之家,自幼习儒弱冠后,尝游禅林,偶闻禅师发明心地之言,遂决志出家23 岁,净源依东京报慈寺海达法师剃度,翌年受具足戒,佛事精进其后,负笈参学,往山西五台山真容院,随撰有《注金华严师子章》的华藏承迁法师(生卒不明)习《华严》 后往河北横海,依明覃法师(生卒不明)学李通玄的《华严经论》 净源在北地修学《华严》的经历,虽然短暂,但使其对于唐代华严的思想传承形成了大致的概要,对于后来阐弘贤首教观影响颇深景佑年间(1034-1038) ,净源自北还南,入长水 子 璇 之门,修习《楞严经》 、 《圆觉经》及《大乘起信论》等经论。

      对于当时的修学情况,净源自 称 , “景佑初,(净源)忝授斯经(即《楞严经》 )于长水疏主暨缙云尊者之门 ”6“长水疏主”即 子 璇 , “缙云尊者”即仲希 《晋水法师碑》记称, “自北还南,时长水大师子璿造《首楞疏》 ,道行浙江缙云仲希,亲禀其义二师亦以《圆觉》 、 《起信》等诸经论,为人演说 ”7其时, 子 璇 已撰成《楞严经疏》 , “道行浙江” ,随其参学者甚众,仲希和净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据此可知,《楞严经》 、 《圆觉经》和《起信论》成为北宋弘传华严教学的一流学僧普遍推重的佛教经论净源从学之初的师资大德,主要即是上述承迁、明覃、 子 璇 三人在其后的佛教僧传中,有关净源的师资禀传,大致如此如袾宏所称, “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见长水子璇,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 ”8缙云尊者仲希,号“武林沙门” ,净源关于华严七祖说的依据即出于此人 9思齐在其撰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的《大方广圆觉经略钞序》称, “因与武林法师仲希谘度众本,访对舆典,循尊古卑今之致,窃及史阙文之旨,约定元钞,将事刊勒……如来圆觉,耀4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卷 3,上海书店影印本,第 55 页5有关净源的生平行历,参见曾旻《宋杭州南山慧因教院晋水法师碑》 (简称《晋水法师碑》 ,撰于 1088 年),收于《慧因寺志》卷 8,杭州出版社 2007 年版;另见袾宏《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等。

      有关净源的研究文献,参见吉田刚《晋水净源与宋代华严》 , 《禅学研究》77 号(1999) 6净源:《首楞严坛场修证仪》自叙, 《卍新纂续藏经》第 74 册,第 517 页上7曾旻:《慧因寺志》卷 8《晋水法师碑》 ,第 50 页引者标点有改动8袾宏:《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 《云栖法汇》 ,第 25 页右(总第 2689 页) 9参见吉田刚:《晋水净源与宋代华严》 , 《禅学研究》77 号(1999) ,第 133 页;《关于中国华严的祖统说》 , 《华严学论集》 ,东京大藏出版 1997 年版,第 495页无穷矣,圭峰章句,导无极矣 ”10清远撰于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的《圆觉疏钞随文要解》称, “武林即钱唐之山名,法师处州缙云县人,人以缙云称之,即吾宗之英彦也晋水曾师之制《楞严金衡钞》六卷、 《心经显正记》一卷、 《刊略行愿钞》四卷,现行于世11据义天《诸宗教藏经总目录》记载,仲希撰有《称行愿品别行疏》2 卷(仲希移本疏注于经下) 、 《释义钞 》4 卷、 《 科》1 卷( 宗密述,仲希治定 ) 、 《裴序钞》1 卷(科附) 、 《般若心经显正记》1 卷及科 1 卷等 12此外,在举石壁寺传奥《梵网经略疏》3 卷时,其注云“传奥述,仲希录疏,注于经文之下” 。

      13据此撰著目录,仲希并无有关《楞严经》 、 《圆觉经》及《大乘起信论》的疏释之作据《晋水法师碑》记载,此时净源“复传《还源观》于昆山清本,肇公《四绝论》于中吴秘思所诣讲席,闻一知十得意象外,游刃无间 ”14慧聚清本,生卒及行实不详,尝住江苏昆山郊外慧聚寺净源于元丰二年(1079)主持云间善住宝阁时,撰《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 ,其序称:“源景佑中(1034-1038)禀兹观门于昆山慧聚法师之门(名讳清本),并疏两轴,科文一册,皆法灯大师之所撰也然其间所释序文,及诸观义,虽尽乎善而未尽乎美于是举要治繁,选言发行,探清凉之疏旨,索演义之钞辞,补其偏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故命题曰《疏钞补解》焉 ”15《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疏钞》2 卷,为贤首八传昭法灯(生卒不详)所撰,净源补解而成秘思法师(994-1056) ,湖北襄阳人,俗姓洪尝从丹阳云慧法师习《首楞严经》及《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