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10465962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5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心教心社心(共101个知识点)分值:发心教心社心共占30分.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 论1.发展心理学答: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2.心理的种系发展答: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答:①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只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心理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 ③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纵向研究、横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答:纵向研究是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者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 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08年名8) 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究.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其发展观答: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他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意识部分个体必须通过“自我”和现实世界进行交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超我遵循完美原则6.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09年选12)答: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3、14岁— )弗洛伊德认为,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当时性心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7.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答: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01年选5)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03年选15)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02年选10)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艾里克森的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他提出用刺激(S)-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上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华生承认人的生理结构来自于遗传.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 (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认为个体在幼儿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或环境决定论华生提出了学习理论 (三)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应用了条件反射法研究了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斯金纳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学习的实验程序. 斯金纳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斯金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育婴箱、行为矫正、辅助教学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06年选6)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 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败或他人的行为受到奖惩,就会增强或削弱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03年名6,04年选14)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

      二)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11.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关系的思想(08年论2)答: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 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地带,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02年选9,04年名1,09年名7)第二, 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第三, 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12.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假设答:(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

      (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其智力结构的改进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其智力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 (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建构性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是根据他们已经知道的关于世界的知识 (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皮亚杰提出了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以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13结构(图式)答:结构或图式是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结构是指认识上的一种功能性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作出反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14.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09年论2)答: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05年选12)② 前运算阶段(2到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感知有局限性06年选12)③ 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是思维活动缺乏抽象性,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03年选14)④ 形式运算阶段(11、12到15、16岁),儿童能够提出和验证假设,思维具有抽象性.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15.守恒(02年名6)答:守恒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术语。

      守恒主要包括液体守恒、数量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皮亚杰认为,守恒一般到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才出现,它是该阶段的重要标志16. 延迟模仿答:所谓延迟模仿,是指儿童观看了他人的某一动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能将此动作再现出来的能力 幼儿期的自我中心性(05年论2)答:自我中心性,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和外界很好的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这种自我中心性表现在儿童的认知、言语、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证明了幼儿的思维自我中心性.18 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02年简3)答: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顺应、平衡、适应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化是指主体将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03年名5, 07 年名6)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19.元认知.答: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以认知活动本身为认知对象,以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基本成分.20. 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答:储存空间指的是,用于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容量;操作空间指的是,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的空间。

      21. 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的发展.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自组织系统要有机地结合不同的研究手段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要结合进行认知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研究 (三)强调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22.婴儿的年龄阶段答:从0—3岁为婴儿期.婴儿期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子阶段:新生儿期(从出生到1个月)和乳儿期(从1个月到1周岁)23.乳儿期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答:从1个月到1周岁这段时期为乳儿期在乳儿期这一年的时间里,作为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均已出现24.婴儿动作的发展的特点答: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 婴儿上述两方面动作的发展均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第一,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第二,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第三,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25.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04年选3,06年名6)答:格赛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

      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由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