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选择题型常见特色运用例谈.docx
5页中考数学选择题型常见特色运用例谈 摘要:每年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有一类最常见最基本的客观性、检测性试题——选择题选择题一般每小题3分,要求考生从四个选择项中挑选其中最正确(或最优)一项的问题呈现模式关键词:中考数学选择题一、利用“数感”和“符号意识”设计选择题《新课标》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方程和理解函数的基础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数域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在基础题中属于有区分的试题,并且问题比较基础,可以缓解学生的考试紧张心理例1.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A.2B.3C.0D.-2点拨:由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可知:2>0>-2,而2=4>3>1=1>0,所以2>3>0,故:最大的数是2解析:A考法评析:本题在命题风格上,直接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命题,凸显所考知识的“基础性”及其基本的认知要求,构题简明,目标明确,能有效地区分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些知识内容而这正是区分学生“达标”和“不达标”的第一个台阶,有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和效度二、利用简单程序性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选择题这里所说的简单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解题技能和算法知识。
简单程序性问题的求解过程是直接从问题所呈现的条件出发,具有演绎特性,各解答步骤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过程是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过程例2.将下列不等式3x-2<1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点拨: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3x-2<1,得x<1A错:x≥1;B错:x>1;C错:x≤1;D对:x<1解析:D考法评析:本题采用直接给出确定的不等式,要求考生先求解,确定未知数x的状态——取值范围,再结合备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突出解答过程的程序性备选项中的四个答案互相造成了干扰,因此,利用选择题型将它们编制为选择题较为合适,加大了考查的力度三、利用辨析性合情推理设计选择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合情推理写进《新课标》后,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丰富的合情推理素材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例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a2=a4B.(-b2)3=-b6C.2x·2x2=2x3D.(m-n)2=m2-n2点拨:A错:a2+a2=2a2;B对:由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可知正确;C错:2x·2x2=4x3;D错:(m-n)2=m2-2mn+n2解析:B考法评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既关注对运算结果的考查,也关注对运算过程的考查,强化算理。
本题备选项A、C、D都是合情推理的结果,对于不具有整式运算和幂的运算知识的学生而言有明显的迷惑作用因此,本题采用选择题题型较好地发挥了选择题的功能四、利用观察实物的视角与效果设计选择题由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空间观念,在“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与二维的“对应”特征,借助于实物(问题原型),抽象出几何体,再与其影子对应起来,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法的观察效果进行判断当学生对视图丰富的想象做出判断的情形具有辨析性时,运用选择题型将实际问题设计成考试题目就较为合适通过解决与这些原型有关的问题,能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例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按下面右图方式摆放,其主视图是()点拨:竖直长方体在后方,遮住部分用虚线,A、B、D都是错误的故:选C解析:C考法评析:本题考查三视图,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备选项中四个图形虚实线的使用对判定观察效果起到了干扰作用,因而采用选择题较为合适,实现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能力的有效考查,成为各地中考试卷炙手可热的组成部分五、利用“知识”的角度设计选择题方程的知识包括有关的概念、解法和列法等方面,因此,从“知识”角度的考查,也多从设计这些方面的问题来实现。
从知识覆盖来看,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类试题表面上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实际上是与根相关的其他数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查了凭借相关信息解决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本身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加大了对“知识”考查的灵活性与考查的力度例5.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α·β的值是()A.2B.1C.-2D.-1点拨: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要可因为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根,所以α+β=-2,α·β=-1,故选D解析:D考法评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熟记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特别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前提是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a≠0,且△=b2-4ac≥02)掌握方程的解及与解有关的变形技能是学习方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