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桃概况(城镇建设).doc
13页松桃城镇建设 发布人[admin]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松桃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8-12-23] 浏览次数 第一节 城镇建设城镇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其形成与发展无不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 必然结果就松桃而论,城镇的出现较晚,明朝以前,虽设县置官,但建制不常,有治所 而无城垣明永乐以后,改土归流撤司置府,建筑城池,建设关隘,或开山劈路,营建公 所、场市,或立庵观寺庙、亭台楼阁城镇建设序曲由此开始从古代城池发展到现代城 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县城建设松桃县城,古称蓼皋,清雍正年间,定名松桃,并在蓼皋山下兴建土城乾隆 2 年 (1737 年)改建砖城,周长 1000 米,城高 3.3 米,设迎恩、永宁、化三、河润四个门道 光九年(1829 年) ,在药局董、红岩壁、飞山董、栗木董增设炮台四座道光二十年 (1840 年) ,在小河对岸增设子城,新添修文、观澜、绥米、太平四个门城内外有街、 巷共 23 条,内城有大街,巷子口、西瓜垲、正市街、南门湾、辕门口、库房湾、西门坡、 吊井湾、厅前街、顺城巷、北门湾、药局董;外城有东门街、顺河街、正街、兴隆街、麻 阳街、永宁街、南门街、卡外街、卡房街,街道平路铺石板,坡路设阶梯,街宽 2 一 2.5 米,巷宽 1.5 米。
民 国 21 年(1932 年)设城东、城南二镇,同年冬并为蓼皋镇民国 33 年(1944 年) ,为适应抗日战争物资运输,新建大同、建国二门,并将麻阳街、厅前街、 药局大街、教场坝等路改为三合土路面民国 34 年(1945 年) ,拆除迎恩门与永宁门一段 城墙,辟为新路,命名为杨芳路同年在教场坝兴修大同路,合计兴修街道全长 300 米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蓼皋城区占地面积 1.2 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方便群众生活,县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城市 建设工作1952 年拆除县城内外两墙,拓宽市政面积,先后兴建了蓼皋南路、北路、人民 路、胜利路、麻阳街、杨芳路、米行路、南门路、解放路和八条小巷街道总长 3700 米, 其中水泥路面 1900 米,主街拓宽 12 一 20 米新建了包括县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 房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松桃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 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旷世良机,举全县之力实 施“城镇带动战略” ,使蓼皋城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总体规划1981 年 2 月,县政府委托贵州省规划设计院对县城蓼皋进行总体规划, 规划分远期、近期两部分,近期为 1982 年一 1985 年,远期为 1982 年一 2000 年。
近期人 口规模为 15200 人,远期为 26000 人实际上,县城人口发展超过了规划,2000 年是 36000 人,2004 年 48000 人,城市化水平 17.6%规划县城范围:东至坪块,南至云落屯,西至团山,北至马场,面积 6.8 平方公里,建 城区面积 1.9 平方公里,到 1985 年为 2 平方公里,2004 年为 2.34 平方公里功能分区和布局:东门桥至北门坳,南门桥至东风路至大十字为商业贸易中心区,并逐 步将东风路辟为商业街,教场坝河滩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北门至制材厂至马场,红旗大桥至良种场为工业区;南门桥至打岩厂、麻阳街至水塘河、城西凉亭桥至大树子一线为居 民区,南门小河两岸和新老电影院一带为文化区,水塘河至小河口沿松江两岸为蔬菜基地, 开辟河滨、云落两座公园专业规划分别有:交通、运输、水电、排水、防洪、通讯、园林郊区规划1995 年 2 月,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期限分远期和近期1996 年一 2000 年为 近期,2000 年一 2010 年为远期近期全县人口规模为 60.95 万人,远期为 67.1 万人近期县城人口规模 4 万人(现状 3.5 万) ,远期 6 万人,东城新区 1.5 万人。
实际上, 2004 年县城人口就已经超过了 4.5 万人修编后的县城范围:北至巴坳山脚—麻旦,东北至文山水厂,南至县党校,东至铅锌选 矿厂、水泥厂,西至云落屯变电站,总面积 6.3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4.44 平方公 里201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17.09%从 2000 年开始,县政府投入 125 万元,对县城总体规划、小城镇详细规划进行了系统的 修编和编制2003 年,完成了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县城局部改造详细规划,东城新区详细 规划的编制和报批;2005 年完成了教场坝、南门风景苑等片区的详细规划和 13 个规划设 计方案的审查批复;2006 年 3 月底,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顺利通过了省城规委组织的 专业技术评审,县城详规覆盖率由 2001 年的 12%发展到 2006 年初的 75%,完成规划面积 20.26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10 万人,规划城镇化水平达 25%以上主要道路建设经过改建、扩建和新建,城区现有街道 15 条,总长 6.3 公里,面积 10 万余平方米,道路密度为 5.64 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占有道路面积 3.18 平方米主要道路 有:建设路(北门路):大十字至汽车站,全长 780 米,宽 24 米,混凝土路面。
人民路:大十字至松江宾馆,全长 210 米,宽 16 米,混凝土路面东风路:大十字至南门桥头,全长 370 米,1982 年前路宽 4 米,1996 年扩宽为 16 米, 2005 年提级改造达 22 米,混凝土路面公园路:南门桥至云落屯大桥,全长 1454 米,从南门桥至南门加油站路面宽 24 米,南 门加油站至云落屯大桥宽为 8 米1996 年改造为沥青路面,1999 年后,分两期实施并完成 混凝土路面改造平块路:从汽车站至白沙坡,全长 1180 米,宽 8 米,2001 年改造成混凝土路面麻旦路:从北门加油站至金瑞电解锰厂,全长 118 米,宽 10 米,2000 年建设为混凝土 路面向阳路:十字街至水塘河吊桥头,全长 540 米,宽 7 米,1982 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河滨路:从东门桥至南门桥,全长 480 米,宽 6 米,1996 年建成混凝土路面德才路:从向阳路至南门桥头,全长 540 米,宽 6.5 米,1990 年改为混凝土路面解放路:从民贸商场至总工会,全长 285 米,宽 9 米,1982 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胜利路:从民贸商场至红岩壁,全长 378 米,宽 9 米,1982 年改建为混凝土路路面。
杨芳路:从大十字至南门商场,全长 338 米,宽 12 米,1987 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怀西路:从南门商场至二小,全长 380 米,宽 9 米,1999 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工人路:从工商局至牛行口,全长 138 米,宽 9 米,1982 年改建为混泥土路面东环路(黔东大道):从平块路至云落屯大桥,全长 3180 米,道路宽 30.4 米,混凝土 路面建设路:从十字街至汽车站,全长 825 米,2004 年改扩建路面宽 20 米,混凝土路面主要桥梁建设南门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 年) ,时长 28 米,宽 4.5 米,为 3 孔石拱桥1945 年整修,易名丰乐桥,亦称玉秀公路桥1971 年改建为单拱钢筋混凝土公 路桥,跨径 30 米,高 7.5 米,宽 9.4 米,1973 年竣工通车设计荷载为汽一 10,拖一 10东门桥:清乾隆四年(1739 年)建成,时长 18 米1976 年改建为半跨双曲拱钢筋混凝 土桥,全长 30 米,高 8.3 米,宽 10 米设计荷载汽一 10,拖一 60水塘河吊桥:旧时为渡口1983 年在渡口位置建成铁索吊桥,全长 143.3 米,宽 2 米, 最大跨径向分布函数 72.2 米,设计人群荷载为 350Kg/m2。
红旗大桥:1967 年建成,全长 128.6 米,主跨径 3×30 米,高 19.3 米,桥面宽 7 米,为 石台钢筋混凝土大桥2004 年维修并加宽人行道,桥宽达 11 米,长达 160 米云落屯大桥:1978 年修建,桥墩为水泥砂浆切方整石,桥身主拱为六筋双曲拱钢筋凝土 结构形,全长 160.8 米,桥面宽 9 米,六级通航,设计荷载汽一 15、拖一 80松江大桥:位于城南老干村,是连接新老城区的中枢纽带2004 年新建,全长 490 米, 桥面宽 21 米,主跨径 3×40 米,桥高 20 米上部桥造为 4×30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T 型梁, 下部构造桥墩为四柱式墩,钻孔桩基础,两岸为重力式 U 型桥台,设计荷载汽—超 20 级, 挂车—120,人群 350kg/m2,桥面结构为混凝土路面2006 年 10 月建成使用主要公路交通建设.铜(仁)松(桃)公路:始建于 1945 年,由云落渡船往太平、盘信、 大兴、川硐抵铜仁新中国成立后的 1970 年进行改建扩建,由县城往世昌、盘石、长坪、 盘信、正大、大兴、川硐抵铜仁,全长 92 公里,1998 年改造为山区 2 级油路松(桃)印(江)公路:1956 年开始兴修,1972 年全线贯通,全长 168 公里,2003 年 改建为山区二级油路。
松(桃)秀(山)公路,1945 年修建,解放后改扩建,接 319 国道线,全长 44 公里, 2000 年改为山区二级油路主要防洪、排水工程建设教场坝防洪堤:位于东门桥往牛行口至针锁渡,全长 600 米, 高 8.3 米,厚 3.5 米,以方整料石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从东门桥至针 锁渡,建成于 2002 年;第二期从两河口至吊桥,2005 年竣工南门河防洪堤:位于南门桥往松中、蓼皋一小的前河坎,全长 38.米,方整料石砌成,高 7.8 米,厚 1.2 米,建成于 1953 年河滨街防洪堤:自南门桥至东门桥,全长 450 米,高 6.3 米,厚 0.8 米,采用反拱挡土坪 砸法,用水泥砂浆砌筑1996 年建成乾州坝防洪堤:水塘河吊桥至乾州坝渡口,全长 560 米,高 2.5 米,厚 1.5 米,以卵石水 泥浆砌筑,建于 1988 年,后被洪水冲垮多处2005 年县政府投资进行改造沙坝防洪堤:从平浪渡口至小河口,长 1000 米,宽 24 米,为夯土斜坡式徐家坳排水渠:自二中往徐家坳过汽车站入针锁渡松江河,全长 1860 米,过水面为0.1×1 米北门路排水渠:自北门邮电局往汽车站食品公司入松江河,全长 380 米,过水面0.61×1 米,建于 1988 年。
公园路排水渠:自南门加油站往盐业公司、县医院、县人行到南门桥流入南门小河,全 长 580 米,过水断面 0.6×1.2 米,2000 年竣工城中排水渠:自东风路往县委大楼前到民贸商场,全长 270 米,沟渠 1.8 米,宽 1.5 米主要房屋建设清代及民国年间,松桃县城内的住房,多为木房和草房,只有少数富裕 人家建青砖瓦房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 50 年代,城内不论公房私房仍以木房为主二 十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各企事业单位开始修建砖木结构楼房1980 年以来,县城砖 木结构的二层、三层楼房增多,有的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高到四至六层1985 年底, 县城建房面积 468259 平方米,进入二十世纪 90 年代后,房屋建设逐渐向高层方面发展 建筑布局已由过去的单家独院民政合用逐渐分离发展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医疗卫生、 邮政通讯、精油加工、餐饮服务等功能突出的单体建筑或小区1980 年,征用乾州坝砖 瓦厂 15 亩土地规划建设了一个居民新村1990 年完成县体育馆田径场1995 年开发河滨街,建民、商住房面积 15378 平方米到 2003 年底,县城共建各类房屋面积 15757 万平方 米,人均占有住房面积 17 平方米。
2005 年,完成片区开发面积 253508 平方米,新增城市 建设面积 1.5 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