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pptx
29页第二章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的概念和内容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又被称为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资产由投资者向企业提供的资金转化而来或者说资产来源于源于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向企业提供资金是为了交换某种权利,会计上将这些权利统称权益 资产和权益实际上是对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观察的结果1,在企业存续的每一个时点,资产和权益总是等值的 资产=权益 (1) 等式(1)的右边反映了资金的来源,左边则反映了资金运用的结果 权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债权人权益和股东权益,二者分别对应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大会计要素所以等式(1)可以改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由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它们总是在同某一时点相联系,是“存量”而非“流量”,所以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等式(2)又被称为“静态恒等式”2,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等式(3)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即: 利润=收入-费用 (3) 从等式(3)可以看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相配比而得出的结果,其金额大小是由收入和费用决定的。
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与某一时期相对应的“流量”要素,它们的产生将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因此又被称为是“动态会计恒等式” 利润通常在会计期末通过收入和费用配比计算得出,其实质是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所有者权益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即 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0+利润 (4) 其中,上标1表示期末,上标0表示期初,将(3)式代入(4)式中,得: 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0+收入-费用 (5),3,综合(2)式和(5)式,我们不难得到: 资产1=负债1+所有者权益0+收入-费用 (6) 将(6)式略加调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资产1 +费用=负债1+所有者权益0+收入 (7) (7)式反映了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与本期收入、费用之间的等式关系等式(7)更为一般的表达式是等式(8),即: 资产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8) 等式(8)不仅在会计期末时成立,在每一笔收入或费用时仍然成立由于等式(8)将静态恒等式和动态恒等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综合的会计恒等式或者扩展的会计恒等式4,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是指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事项,它又被称作“会计事项”。
但是并不改变会计要素之间固有的平衡关系 例题见课本 虽然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是按照它们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却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第一,使会计恒等式中的某一会计要素的不同组成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是不改变该要素的总额5,第二,经济业务使会计恒等式某一边的某一会计要素增加或者减少同时使处于等式同一边的另一会计要素发生等额减少或增加,从而使得这一边的所有会计要素的金额合计不发生变化 第三,经济业务使会计恒等式某一边的某一会计要素发生增加或减少,同时使等式另一边的另一会计要素发生等额增加或减少,两者影响相抵,会计恒等式依然成立6,三、会计恒等式的重要性 会计恒等式的表达形式非常简单,但是内涵却异常深刻, 它在会计学中的重要地位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简单的说,会计恒等式是现代会计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 首先,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等基本账务处理方法的基础 其次,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7,第二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内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归类而形成的具体项目,它反映了同一会计要素内部的差异性。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它使会计要素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便于进行会计上的反映和控制,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更为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 其次,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是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写会计分录、设置会计账户与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8,(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完整性原则 互斥性原则 口径宽窄适度原则 差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9,(三) 会计科目的分类 按所属的会计要素类别分类,会计科目分成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注意共同类科目:兼具资产与负债性质的金融工具 按照核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会计科目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资产类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负债类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投入资本、留存收益等 除了上述分类标准,会计科目还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划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层次10,二、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用来分门别类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账户根据科目设置 科目决定账户的核算内容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与格式 各项经济业务错综复杂,但它们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因此,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在结构上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分别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在会计学中经常用“T型账户”来表示账户的基本结构 举例说明,11,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所谓总分类账户,是指按照总账科目设置、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的总括情况的账户所谓明细分类账户,是指按照明细科目设置、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的详细情况的账户 两者联系 1、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 2、两者核算内容相同 3、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4、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余额分别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的合计数相等12,两者区别 1、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一样 2、总分类账户只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明细分类账户除了可以采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登记以外,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实物数量单位进行计量 3、总分类账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总账科目进行设置,明细分类账则可以由企业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自行设置 4、明细分类账户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或者日记账直接登记,其登记方法相对 简单,总账的登记方法相对复杂,不同的总账登记方法是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相区别的关键。
13,(二)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定义: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账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账户 要点: 1、依据相同 2、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 平行登记的方法 见书例,14,第三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与复式记账 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 单式记账法是指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例: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而不在材料账上登记 单式记账法重点考虑的是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它主要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账户,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15,单式记账法是一种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指将每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办法 上例业务: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上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又应在材料账上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会计恒等式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它弥补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我国历史上的复式记账法有三种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从1993年以来,我国统一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16,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其沿革 根据目前所发现的史料来看,借贷记账法最早产生于1211年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340年,意大利的热那亚出现了一种改进的复式记账法公元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现了更为完备的借贷记账法1494年,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借贷记账法的形成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与账户登记方法,17,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比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在计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须计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在计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必须计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第二,登记在账户借方的金额,必须与登记在其他账户贷方的金额相等借贷记账法采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类账户的登记方面采用约定俗成的登记方法, 资产和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在贷方, 收入、费用、利润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画图说明,19,(三)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利用账户之间金额的平衡关系来验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这一验证过程在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试算平衡主要检验两个方面的平衡关系: 借贷发生额平衡 余额平衡 举例说明,借贷发生额平衡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可以用下面两个公式表示: 全部资产类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 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资产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 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必须要指出的是,试算平衡不能发现账务处理过程中的所有错误,例如,漏记一笔业务,重记一笔业务,借贷方向相反,借贷方差错相互抵消等错误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21,三、会计分录,(一)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类型 确认,就是确定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应该在会计系统中正式加以记录 计量,就是确定经济业务应该以多大的金额进行记录 所谓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原则,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简明、扼要地指出其应记入的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任何会计分录均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记账符号“借”和“贷”、应记入分录借方和贷方账户的账户名称、记入各账户的金额会计分录类型: 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23,(二)经济业务分析与会计分录编写,会计分录的编写过程实质上是经济业务的分析过程经济业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确定经济业务影响了哪些账户; 第二,受影响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确定增加或减少的金额是多少在上述分析过程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了 在例1中,陈先生用房产向ABC广告公司投资,导致ABC广告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分别增加了600000元,据此可以编制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 600000 贷:实收资本 600000 在例2中,ABC广告公司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导致 “银行存款”和“短期借款”分别增加了10000元,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 在例3中, ABC广告公司先是提取了现金50000元,导致“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0,而现金增加了50000元;接着用现金购买电脑等专用设备,导致“固定资产”增加50000元,“现金”则减少50000元。
则会计分录可以写为: 借:现金 50000 贷: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