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人记》赏析.doc
5页《画人记》赏析贾平凹是以小说创作而成名的,而他发表得最早的却是散文,近年来,他在小说创作的同 时,也仍然坚持散文写作且逐步引起散文界的重视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 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 主,如《大洼地一夜》等;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 、 《黄 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 、 《在米脂》 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 、 《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 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 、 《玩物铭》等《画人记》是近年来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练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 人”形象,使读者对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 情和敬佩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所谓“画人”,就是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家的书画艺人 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第一个则是《友谊》 ,主人公是邢庆仁这则短文共 9 个自然小节,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1——3 小节):简介邢庆仁的身份及外貌。
文章由一幅作者自画的画引入, “画面上站着的是我,坐着的是邢庆仁”,从这一“坐”一“站” 表现了“我”对邢庆仁的尊重,也透露出两人关系的不同寻常接着,作者简单交代了邢庆 仁的身份——“是一位画家”,照应了文题对于主人公的外貌,作者没有细描详画,而是先用一句大实话简而括之:“我们”“实在是长 安城里两个最丑陋的男人”然后化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 有各自的不幸”,以“美人差不多一个模式,丑人之间的丑的距离却大了”来自我贬损,而对 于邢庆仁丑的程度就留下了让读者想象的空间第二层次(4——9 小节):通过写“我”与邢庆仁的交往来透露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作者和邢庆仁来往“差不多已四年”, “四年里几乎每礼拜见一次”,可见来往之频繁如 果一个人身上有很多毛病,随着接触的增多,他的毛病也会渐渐暴露出来,但“我”与邢庆 仁“几乎每礼拜见一次”, “我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大的毛病”,足见其品行之端庄因此,两 人的友谊也就“日渐坚刚”了接着作者又从总结做朋友的原则中突出了邢的够朋友作者 总结道, “做朋友一定得依着性情,而不是别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体谅朋友,帮 助朋友,不要成为朋友的拖累”。
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邢庆仁就是这样的朋友,但我们从作 者所说的“中国十多亿人,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个人的小圈子,这个 小圈子且随着时间不断地在变换,始终下来的才是朋友”中推想邢庆仁就是能始终成为他朋 友的朋友作者还由衷地慨叹“那些在阶级斗争年月里学会了给他人掘坑的人,那些太精明聪明的人,那些最能借势的人”自己“应付不了”, “吃些亏后,就萧然自远了”这里作者似 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此而实褒彼的手法实在高明文章正面直接写主人公的就是文末邢庆仁来取画时所说的他所读的一本书上的一句话:“穷 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以及对这句话的解说:“这话当然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事 业上,精神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者听了他的话后说:“我想了想,就笑了”,可见作者 是认同这句话的这句话对于过去有关穷人富人的传统观点恐怕具有颠覆意义其实,穷 人富人都不可一概而论,穷人中既有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也有为改变贫穷处境而杀人越 货的,富人既有为富不仁的,也有善心济人的至于“事业上”“精神上”的“穷人”与“富人”就 更要另当别论了作者对邢庆仁虽然着墨不多,但透过那或隐或显的只言片语,邢庆仁的性格特征却渐渐清 晰起来:邢庆仁是一位虽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第二则是《藏者》 ,主人公是谭宗林这则短文共 7 个自然小节,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1——5 小节):正面叙说谭宗林有趣的换字故事与上一则短文不同的是,本段开头首先正面从主人公的机智拜访说起,人到“楼下”,才打 征询“有空没空”,虽属不速之客,但因“偏偏有礼貌”, “我”不好不接待在介绍主人公外貌时,作者把他外在的强悍和内在的温驯(“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 都是笑”)对比着来写,又用“像清澈见底的湖水”来比喻其“好脾气”,使其憨厚可爱之态跃 然纸上接着作者写了主人公的两种换字方式,一是用明前茶换字, “一斤茶一个字”,茶是好茶, “招 待天南海北的客人,没有不称道的”,连“我”也觉得过意不去,自问“是不是给他写的字少 了”;二是用拓片换字,这一段写得趣味横生,生活气息极浓 “他”穿着“宽大的皮夹克来了” , “皮夹克总是拉着拉链,从里边掏出一张拓片给我显派”, “我要的时候,他偏不给,我已经 不要了,他却说送了你吧”,他像变戏法一样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又一张拓片, “我便写一幅 字要换”, “才换了”, “他又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急得“我突然把他抱住,拉开了拉链,里 边竟还有三四张,一张比一张精彩”, “我”只好“写好字去央求他了”。
就在这掏掏抢抢中, “我”和他愉快地度过了“整个一晌”本来是用拓片来求人换字的,到后来反让写字的求他 要用字换拓片,其机敏可见一斑因为他的机敏真诚有趣,书画家们虽口头上“骂”他,心 底里却盼着他来,显示了主人公的独特魅力第二层次(6——7 小节):从侧面叙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看了上文的叙写,人们以为这一定是一位以贩卖书画为生的藏家,作者也以为他“是做 字画买卖”的,作者去过他家一次,想看看“他一共收藏了多少古董字画”,想不到他家里 “仅有可怜的几张”,他老婆还抱怨不迭地说:“他若能存一万元,我就烧高香了!”原来他“千 辛万苦地采买茶叶和收集本地一些碑刻和画像砖拓片到西安的书画家那儿嘻嘻哈哈地换取书画,又慷慷慨慨地分送给另一些朋友、同志”,作者不禁感慨道:“他生活需要钱却不为 钱所累,他酷爱字画亦不做字画之奴 ”作者认为“他是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在这里作者没有正面描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而是通过他老婆的口作了侧面介绍,这就更 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对这位独特的藏者怀有深深的敬意文末作者由此议论道:“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藏于 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实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
”这句话告诉人们,真正的藏者是 藏物于眼中的,而一般的藏者是被藏物所收藏的本文主人公属于怎样的藏者就不言而喻 了第三则是《推荐马河声》 ,主人公当然就是马河声了这则短文共 6 个自然小节,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 1 小节):推荐马河声之因这则短文与上两则短文不同,这是一封推荐信,尽管没有还原信的格式,但语言风格还是 体现了书信的特点文中的“您”应该是作者所在市的一位主要领导作者先说他“曾给王×推荐过马河声”, “又给张××推荐过马河声”,因为都没有了下文,所以 “我”才不得不向“您”“推荐马河声”这说明作者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写这封推荐信的 接着作者又郑重声明马河声不是自己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因为作者曾经跟这位市 领导有过约定, “绝不以私人事麻烦”他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 “如果再不向您推荐, 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二、 “我若不推荐,马河声则不会再有人 肯推荐”开头这一段表白的目的,作者显然是要让那位市领导明白他推荐马河声实在是不 能不且不得不之举那么,马河声到底是何许人也?作者为何要如此极力推荐呢?作者紧接着从两个方面对马 河声作了简要的介绍。
一是因为马河声是个“穷人”他“没有城里户口”, “没有工作单位”, “甚至三十六岁了,还没 有娶妻成家”是个典型的“三无”之人正因为穷,他拒绝“我”的吃请,因为吃请了就要请 吃,他没钱邀“我”去酒楼但他穷,却穷得有骨气,他“从未在我面前唉声叹气”,他“知道 我与您的关系也从未恳求过我向您提出他的困境”二是因为马河声是个“人才”作者在介绍马河声是个人才时用了“惊叹”二字,足见其才之 惊人为了突出马河声的才华,作者还用“从年龄和社会阅历上讲我当然算他的老师,从书 画艺术的修养上他却应该称作是我的老师”来予以强调贾平凹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连贾 平凹都愿称其为老师的人该是一个怎样了不起的人这就不能不引起那位市领导的高度重 视了为了进一步引起那位市领导的重视,作者又不厌其烦地从艺术天才对城市的重要性,自己 不推荐马河声,将愧对自己身在“文化艺术的行当里”,也怀疑自己“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如果那位市领导“将此事束之高阁或忘于脑后”,会影响到他的声誉,损害他的形象等方面 进一步予以强调其情之真,其情之切,渗透于字里行间第二层次(2——4 小节):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对于马河声,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有才气。
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 “又开始习画,悟性颇 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二、有追求作者说,如果马河声以他的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 “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 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 “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 他怕自己“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 “难以成就大作品”马河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 及时调整自己”,说明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对他“从此多了一份敬畏”三、有活力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他“凭着他的年轻和 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还是“出色的鼓动家”,大家创作时,他就 在旁“极力煽情”,使“现场气氛轻松活跃”, “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写字画画 时总叫喊:河声,河声,你快来! ”在浓墨重彩地对马河声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绍后,作者笔锋一转,又惋惜起他的遭遇来:一 是无人欣赏,二是无人包装第三层次(5——6 小节):再次推荐马河声在信的最后部分,作者又从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的发展两方面进一步说明重用马河声之必要 信的结尾用语很有艺术,先自责一番,说自己因情绪“过激”, “不免有胡说八道之嫌”,希望 收信人“能谅解”,再表达自己盼回音之切——“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
最后这句话看似玩笑,其实分量很重,作者给了收信人一个回复的期限——半个月言外 之意就是,你如果像王×或张××那样没有下文,我就要当面质询了!贾平凹,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便开始进入文坛,迄今为止,已发表一千多万字的文 学作品,出版著作四、五十部他在散文、小说、随笔、诗歌、杂论等等方面,均有不凡 的造诣和贡献文学评论家雷达指出:“我们很难想象,这个躯体绵薄,头颅也不硕大的人, 何以蕴蓄着如此惊人的创造能量,仿佛一座采不尽的矿床 ”当然,在贾平凹所有的文学作 品,小说的成就是最高但近年来的散文创作也一发而不可收,其数量和质量都引人瞩目这篇《画人记》是他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其主要特点有:一、一人一式,变化多姿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个人物,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因为都是写人,如果 用同一种模式写,读来必然令人生厌作者深谙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写邢庆仁, 以侧面描写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处朋友的原则和自己朋 友圈子的变换,实际上每一句都是在写邢庆仁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 然后再以侧面描写和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写马河声,则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 追溯历史,描摹现状,不厌其繁,周到细腻。
正因为三个人物用了三种不同的范式,读来 毫无雷同之感,反有灵动变化之妙二、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贾平凹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贾平凹小学里遇到一个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 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做 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样就写什么, 熟悉什么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