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饮用水中拟除虫菊酯标准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编制说明.doc
6页《生活饮用水中拟除虫菊酯的标准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编制说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罗晓燕1 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制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2 背景及标准概况 拟除虫菊酯农药具有低毒、高效、广谱和低残留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上它的大量使用有可能对环境水体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水体进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监测目前水中溴氰菊酯的检测方法为GB/T5750.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农药指标》,该检测方法为正相液相色谱法且前处理方法复杂,水中其余四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检测未见有高效液相色谱的检验标准方法 因此建立能够检测水中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方法是很有必要也是很迫切的 目前文献报道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对象主要为蔬菜、荼叶,对水的检测文章较少,目前查阅到的有2011年田琳琳等发表《》 的文章, 2011年本标准研制者罗晓燕等发表了《》的文章。
本标准技术内容是在参考拟除虫菊酯农药的理化性质和罗晓燕“”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方面的改进并经大量的实验验证而形成的3 确定本方法内容的依据3.1 本方法的原理水样经0.45um水系滤膜过滤,滤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根据拟除虫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的保留时间定性(当拟除虫菊酯色谱峰强度合适时,可用其对应的紫外光谱图进一步确证),外标法定量3.2方法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拟除虫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残留量的测定4 实验结果现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结果总结如下:4.1方法线性范围本检测方法线性范围较宽,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测定了0.05mg/L∼5.0 mg/L的拟除虫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均大于0.998各单位测定结果见表1表1 方法线性范围项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线性范围(mg/L)0.05∼5.00.05∼5.0 0.05∼5.00.05∼5.0校准曲线甲氰菊酯y=538230.2x+790.4y=188014.9+743490.2xy=14.374x-1.0411y=546016.5x-18450.7氯氟氰菊酯y=546483.2x+68.6y=132207.3+509779.1xy=11.748x-0.5142y=559975.9x-16614.1溴氰菊酯y=385207.1x-34.0y=137888.7+467630.2xy=11.578x-0.7918y=380118.8x-8315.1氰戊菊酯y=410511.1x+409.5y=147167+615119.4xy=12.599x-0.7235y=388460.6x-7536.3氯菊酯(顺式)y=576326.2x-458.7y=81923.3+389664.6xy=8.1928x-0.2978y=546415.7x-9838.2氯菊酯(反式)y=574939.4x-1530.3y=24795.7+161501.7xy=5.3167x-0.192y=549062.3x-7247.4相关系数r甲氰菊酯0.999990.99930.99950.99992氯氟氰菊酯0.999990.99990.99950.99993溴氰菊酯0.999990.99920.99960.99993氰戊菊酯0.999990.99950.99950.99994氯菊酯(顺式)0.999990.99990.99950.99994氯菊酯(反式)0.999820.99970.99960.999814.2方法检出限由于各单位所用仪器灵敏度、色谱柱型号及新旧程度不同,测得检出限有所不同。
各单位测定结果见表2表2 方法检出限(µg/L)项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g/L)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g/L)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g/L)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g/L)检出限甲氰菊酯2.82.42.52.7氯氟氰菊酯3.23.83.03.4溴氰菊酯5.76.03.05.5氰戊菊酯5.04.53.04.5氯菊酯(顺式)3.52.84.03.8氯菊酯(反式)4.15.25.04.5综合考虑,拟除虫菊酯的方法检出限为甲氰菊酯3.0µg/L、氯氟氰菊酯4.0µg/L、溴氰菊酯6.0µg/L、氰戊菊酯5.0µg/L、氯菊酯(顺式+反式)4.0µg/L 4.3干扰及消除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析呋喃丹、甲萘威、莠去津、草甘膦、氯唑磷、残杀威、三唑磷,这些组分不会对检测5种拟除虫菊酯造成干扰4.4方法精密度表3 方法精密度项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8)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6)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6)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6)各组份添加量(mg/L)0.05 0.50 5.0 0.05 0.50 5.0 0.05 0.50 5.0 0.05 0.50 5.0 RSD(%)甲氰菊酯0.480.420.290.390.300.260.400.300.290.450.40 0.30 氯氟氰菊酯0.320.300.210.450.440.180.350.320.110.400.350.25溴氰菊酯0.350.110.130.370.280.340.420.380.150.380.220.18氰戊菊酯0.300.310.300.480.370.220.510.420.220.420.350.32氯菊酯(顺+反)0.510.450.410.530.410.360.480.310.400.550.500.45综合考虑,拟除虫菊酯的方法精密度为甲氰菊酯<0.5%、氯氟氰菊酯<0.5%、溴氰菊酯<0.5%、氰戊菊酯<0.6%、氯菊酯(顺式+反式)0.6%。
4.5方法加标回收率表4样品加标回收率项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样品本底000000000000各组份添加量(mg/L)0.05 0.50 5.0 0.05 0.50 5.0 0.05 0.50 5.0 0.05 0.50 5.0 回收率(%)甲氰菊酯98.010110097.898.999.799.210210098.5101 99.5 氯氟氰菊酯98.698.310098.599.410098.498.010098.599.099.3溴氰菊酯99.899.299.998.1100.699.299.698.810099.199.5102氰戊菊酯10198.699.899.298.210010110299.810010198.5氯菊酯(顺+反)97.699.210097.499.199.897.299.299.997.298.599.4综合考虑,拟除虫菊酯的加标回收率为甲氰菊酯97~101%、氯氟氰菊酯98~100%、溴氰菊酯99~102%、氰戊菊酯98~102%、氯菊酯(顺式+反式)97~100%4.6实际样品测定表5实际样品测定结果项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份数40303025二苯胺含量(µg/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5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拟除虫菊酯含量的检验方法,经三个实验室用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基本与提出单位试验结果相吻合,方法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均能满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该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6 图谱图A.1拟除虫菊酯标准液相色谱图图A.2拟除虫菊酯标准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参考文献[1]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 GB/T1.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3]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4] 《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04[5] 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6]罗晓燕等,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21(6):1371方法研制单位与人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晓燕、陈坤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朝阳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立君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