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pdf
21页作业 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 10 分)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 赵树理的作品是( C )A 村歌 B 禾场上 C 登记 D 耕耘机2 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 “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 “亭面糊” D陈先晋3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A 三里湾 B 铁木前传 C 艳阳天 D 山乡巨变4 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 王金生 D李月辉5 “奇袭奶头山”、 “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 林海雪原B 红旗谱C 皖南事变D 三家巷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 D) A 林海雪原B 三家巷C 皖南事变D 红旗谱790 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A 我是太阳 B 激情燃烧的岁月 C 历史的天空 D 亮剑8 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 C)等A 考验B 关汉卿C 茶馆D 龙须沟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
A 白毛女 B 红色娘子军 C 沙家浜 D 智取威虎山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B赖声川C高行健D 何冀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 20 分)1. 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A 山乡巨变 B 创业史 C妇女代表 D 艳阳天2. 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 )A从维熙 B 刘绍棠 C房树民 D韩映山3. 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 )等A小满儿B双眉 C范灵芝D 妞儿4.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BCD )等A 三里湾 B 林海雪原 C 红旗谱 D 红岩5 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等 A沙基惨案 B省港大罢工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6. 90 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ABC )等A邓一光的我是太阳 B都梁的亮剑 C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 D吴强的红日7. 石荣光,李云龙梁大牙等形象出自长篇小说(BCD )A. 英雄无语 B. 激情燃烧的岁月 C. 亮剑 D. 历 史的天空8. 茶馆中三个主要人物是(BCD ) 。
A松二爷 B王利发 C常四爷 D秦仲义9. 绝对信号描写的主要人物是(ABC ) A黑子 B蜜蜂 C小号 D狗熊10. 沙家浜“智斗”一场的主要人物是(ABD ) A阿庆嫂B胡传魁 C沙奶奶D 刁德一三、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 年至“文革”前的文学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 、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 、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 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41953 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 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 ”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61962年 8 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 ,史称“ 大连会议 ” 7 铁木前传从第 6 章开始,一个叫 小满儿 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8 暴风骤雨 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还是稍晚出现的 柳青的创业史等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 、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杨沫的青春之歌等11古划的长篇小说芙蓉镇和张炜的长篇小说古船都是80 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12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的情节和主题模式, 让人想起 丁玲 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 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 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 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 、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 60 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 红灯记 、 芦荡火种、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高行健 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
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 的思凡、 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 、 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 、过士行的鸟人等20 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 ”的一段兴衰史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 20 分)1. “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答案要点: “山药蛋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十分注重作品的社会功效,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他们的作品既具有“问题小说”的特点,也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等白洋淀派”的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 歌颂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或记录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情美、人性美,形成了共同的朴素自然、清新柔美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的、韩映山、房树民等茶子花派”是一个乡土化与诗意化相结合的文学流派,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情的表现,努力追求一种风俗画和田园诗的风格。
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周立波、周健明、谢璞、孙健忠、古华、叶蔚林、韩少功、谭谈、彭见明等2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0) 茶馆巧妙地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其特点在于(1)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2) “人像展览式” 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 线索清晰, 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五、分析题( 30 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形象塑造加以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0-51) 茶馆只是一出三幕剧50 年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的一出三幕剧来完成。
王利发是“裕泰大茶馆”老板营茶馆老板王利发这一典型的成功之处喜欢岔子! ”几十年里蔑讨厌的同时是多么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性格啊! 但是! 谁也管不了 ! ”这平淡的没有一点热情的寥寥数语地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王利发在茶馆中第二幕再出场时时代醉八仙画轴和财神龛, 这一切都显示出茶馆主人力图通过“改良”来振兴茶馆的愿望即使只是“茶馆”中的一桌一椅展 王利发在茶馆第二幕中登场寐以求的发家意愿逃难, 这一切把茶馆日益逼入窘境他对“改良”充满希望萨一样给他带来钱财和运气民国的动人称号更让王利发痴心妄想然而这些不过是一千方百计地在房客身上打主意、 刮油水国奴“别叫大家作亡国奴”的呼吁和第茶馆的第三幕的下一辈人了 操心一辈子的王利发民国又挣扎到了美军和国张开了血盆大口全部吞噬了他的祖传家业! 评书也不叫座儿呀想添女招待 ! 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劳动人民的命运就更是不堪设想了 ! 2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浜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2-53,56-57) “样板戏”主要来源于“京剧现代戏” 。
京剧现代戏最初的萌芽,始于1942 年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而成规模型的创编和排演始于1958 年,其兴盛则以 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为标志这个时期正是不断强化阶级斗争的时期,此后长期指导“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创作的“两革”理论也是在这个时期明确确立的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理想出发,毛泽东十分注意拥有大量收众群体的戏剧创作及演出,表达了对戏曲在内的文艺状况的不满这种激进主义的思想被江青、 康生等奉若尚方宝剑,直接插手文艺创作,推出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三结合”原则,即“领导出思想,专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 ,抽掉了艺术创作中宝贵的真实性、创作个性和独特体验京剧现代戏也不可避免地染上这种时代文化色彩,在为戏曲艺术现代化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具有强调阶级斗争、注重道德教化和政治说教、正面人物塑造高大完美的特点其中一些剧目其后被江青看重并根据“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原则进行了修改后,成为宣传和强化某种政治理念的“符号” ,也就是“革命样板戏” 京剧现代戏在称为“样板戏”之前,已经经过富有艺术创作经验的专家和行家精益求精的艺术打磨,有比较成熟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置、唱腔台词由于戏剧所具有的直接交流的舞台演出机制、 观众接受和欣赏艺术的自身规律等复杂因素,在样板化的过程中极大限制了江青们完全无视艺术效果的胡作非为,保留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特征, 如词才斐然的唱词,富有动作性的念白,在“情节的整一性”方面较之传统京剧的随意性有了很大进步;另外,一些来自生活,经过反复演出获得观众认可的经典情节、唱段,在复杂的情势下得以保留,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娱乐”需求。
以沙家浜为例,可以看到样板戏的艺术价值故事发生在江苏常熟抗战时期,中共地下联络员、镇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作掩护,巧妙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 带领群众千方百计保护郭建光带队的伤员,最后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敌人,收复了沙家浜抗日根据地沙家浜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阿庆嫂这样一个圆熟机敏、口齿伶俐、智勇双全、处变不惊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即使在样板化过程中,为了突出武装斗争,加强军民关系,生硬地强化郭建光的戏份,为郭建光加了唱段,损坏了剧作的艺术完整性,却并不能从戏剧逻辑上抽掉该戏的筋骨,也无法抹杀阿庆嫂的光彩这样的人物设计,是因为故事原本就以阿庆嫂为中心展开, 但是,以一个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作为戏中的主要人物,在只能歌颂“工农兵”的时代,明显“异类”,在创作上更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也更有难度因为她既不能像李玉和般在敌人面前直接表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不能像杨子荣那样痛快淋漓地直抒革命豪情,更多时候只能靠巧舌善言、随机应变变、一语双关等手法来完成,在这方面,编剧体现了高度的文学智慧他们在创作上坚持戏曲创作规律,通过阿庆嫂在智斗中巧妙利用敌人明争暗斗的矛盾和自身优势占据主动,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送出情报, 组织乡亲掩护战士, 在敌人以乡亲沙奶奶的生命来要挟时变被动为主动,配合一举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