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社会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doc
10页心理社会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作者:沈雪艳,郝桂敏,徐素欣,赵志明,王玮,崔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沈雪艳);河北医科大 学第二医院(郝桂敏、徐素欣、赵志明、王玮、崔娜)【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 局的影响方法 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60例,治 疗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取卵日行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采用免疫化学发 光法测定治疗前和取卵日血清皮质醇;改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进入治疗周期前10天、取卵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 结果未妊娠女性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得分、SDS 评分明显高于妊娠女性(P<0. 05) o妊娠女性治疗前、取卵日血 浆肾上腺素低于未妊娠女性(P<0. 05);取卵日患者去甲肾上腺 素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 o治疗前的血浆肾上腺素与SDS评 分正相关(P<0. 05);治疗前、取卵日血浆肾上腺素和取卵日血 浆去甲肾上腺素与SAS评分正相关(PV0.05)治疗前、取卵日 血清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妊娠与未妊娠女 性血清皮质醇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仑 心理社 会因素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并与治疗过程中血浆肾 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密切相关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可能是联系心理压力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之间复杂 关系的重要激素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应激压力激素不孕女性在实施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 ET)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应激应激状态下压力激素儿茶酚胺如多巴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肾上腺素(adrenaline, A)、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增多本文旨在探讨接受IVF ET治疗后妊 娠与未妊娠女性,在治疗前后心理因素及压力激素的变化,以便 采用心理治疗,增加IVF ET妊娠成功率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05年1〜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 殖中心接受IVF ET治疗的不孕女性60例,年龄23〜41岁除外精神病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平均不孕年限5. 9年妊娠 女性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与未妊娠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o 60例中输卵管因素不孕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 和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不明原因不孕7例,男方不孕13例(包 括无精症和严重少弱精)o均为初次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
1. 2方法1.2. 1 一般情况及心理社会问卷调查:采用门诊现场问卷的 方法记录不孕女性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孕 年限、既往妊娠史等心理状态测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 report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 90)分为 SCL1,SCL1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o EPQ主要 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 3个维度和掩饰性(L), 以比较治疗后妊娠女性与未妊娠女性心理状态1.2.2血皮质醇、A、NA、测定:抽取患者进入治疗周期前 10天及取卵日,晨8: 00〜9: 00肘静脉血,采用免疫化学发光 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采用改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A、 NAo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 ±s表示,2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线性相关 分析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 1妊娠结果60例胚胎移植后15 d测血促绒 毛膜性腺激素(HCG),阳性者为妊娠组共24例;阴性者为未妊娠 组共36例。
妊娠组于移植后4〜5周行超声检测,18例证实为 临床妊娠2. 2 EPQ评定结果2组P分值、N分值、E分值、L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o见表12. 3 SCL 90评定结果未妊娠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妊娠组(P<0. 05) o见表22. 4 SDS和SAS评定结果 未妊娠组SDS评分为(49± 8) 分,明显高于妊娠组(43± 10)分(PV0.05)未妊娠组SAS 评分为(42±6)分与妊娠女性(39±8)分比较养异 无统计学意义(P>o. 05) o2. 5血浆A、NA和血清皮质醇水平 取卵日血浆A水平与治 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取卵日血浆NA水平与治 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 01)治疗前及取卵日妊娠组血浆A水 平低于未妊娠组(P<0. 05),而2组血浆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 05)未妊娠组治疗前及取卵日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o见表32.6血浆A、NA水平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不孕组 血浆A在治疗前(r=0. 647)、血浆NA在ET日(r=0. 670)与SDS评 分正相关;而治疗前(r二0.547)、取卵日("0.570)血浆A和取卵 日(r=0. 593)及ET日(r=0. 623)血浆NA与SAS评分呈正相关。
P <0. 05) o 见表 4o表1 2组EPQ分值比较(略)表2 2组SCL 90分值比较(略)注:与妊娠组比较,*P<0. 05表3 2组血浆激素水平变化(略)注:与妊娠组比较,*P<0. 05;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4 SAS、SDS分值与血浆激素相关性分析(略)注:*P<0. 05, #P<0. 013讨论3. 1 IVF ET治疗过程中不孕女性心理特征“不孕 症”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健康缺陷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 切的联系当女性面临与妊娠相关的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混乱的 负性情绪,特别是当受孕失败时这种情绪更加明显Wischmann 等[1]研究发现不孕夫妇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显著,而不 明原因不孕女性与其他原因不孕女性相比其早期生活压力事件 较多本研究于治疗前对不孕女性进行EPQ测试,比较各项评分 >50分的女性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是否存在不同,其结果未 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0本文妊娠女性与未妊娠女性 焦虑得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可能由于不孕女性经 受着“不孕”这一长期的相同应激源的刺激,而影响 了她们人格的发展,造成焦虑程度相对变化小;也可能所取样本 数较少。
本研究治疗前对不孕女性进行SCL 90心理测试,结 果表明,IVF ET治疗后未妊娠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及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妊娠组,提示未妊娠女性比妊娠女性存在更 多的心理问题IVF ET的治疗过程,患者的情绪波动最大一方面,IVF ET的治疗过程周期长;另一方面,IVF ET治 疗是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的过程,IVF ET治疗过程中的取卵、 受精卵移植、移植后等待妊娠实验的测试结果3个阶段,最易导 致患者心理变化本文中妊娠女性与未妊娠女性焦虑得分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 05),可能与IVF ET过程中不育女性强迫症 状、人际关系敏感及抑郁状态持续时间长,而在取卵、移植当时 焦虑症状明显有关3.2心理压力与IVF ET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实施IVFET的女性情感波动最大[2]1993年有学者提出了情绪状态可 作为IVF ET治疗结局的预测指标,并发现重复IVF ET治疗 疗周期的女性在下一周期开始时抑郁水平升高,而妊娠率却降 低亦有报道经IVF治疗后妊娠的女性在治疗前焦虑程度低于未 妊娠的女性[3]以往妊娠史、焦虑特质、敌对和抑郁得分是预 测妊娠与否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压力指标,强调了心理压力对治 疗结果影响的重要性。
还有研究发现在首次治疗失败后,夫妇双 方都表现出抑郁情绪的增强,即使IVF治疗失败6个月后仍有大 于20%的女性表现出亚临床状态的抑郁[4, 5]而Eugster等[6]研究发现,首次IVF ET治疗失败的女性,重复治疗时短 暂性焦虑显著的女性不易妊娠,从而认为短暂性焦虑较焦虑特质 或显著性焦虑对治疗结局更具有预测性本研究对取卵日不孕女 性进行SAS、SDS测试,发现未妊娠女性较妊娠女性的抑郁得分 升高,而焦虑得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o说明 情绪的抑郁状态对妊娠率的影响较焦虑状态更为明显可能对不 孕的长期慢性担忧较治疗过程中的所受的急性压力对治疗结局 影响更大3.3心理因素对IVF ET治疗结局影响的机制IVF ET 作为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必然会引起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目前认 为可能与神经传导异常、儿茶酚胺的损耗及丘脑下部神经受体异 常T扰等因素有关在IVF ET治疗过程中处于较高的焦虑状 态以及血中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女性,其妊娠率低Csemiczky等[7] 比较接受IVF ET治疗的不孕女性与正常妊娠女性的内分 泌变化,结果发现IVF ET治疗的不孕女性血清催乳激素(PRL) 和皮质醇水较正常妊娠女性高。
但也有作者认为其结果无斧异[8] 最近,Smeenk等[9]测定了 168位首次接受IVF治疗的 女性治疗前、取卵前和ET前尿A、NA水平以及治疗前心理测试, 结果发现IVF治疗的妊娠女性取卵前以及ET前尿中A、NA水平 低于未妊娠女性,治疗前和取卵前的尿A水平与抑郁得分密切相 关,从而认为尿A水平与患者抑郁程度及妊娠情况明显相关本 研究发现接受IVF ET治疗女性取卵日血浆NA水平显著低于治 疗前未妊娠女性治疗前、取卵日血浆A显著高于妊娠女性治 疗前血浆A水平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取卵日血浆A、NA 水平与SAS评分呈正相关尽管取卵日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 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皮质醇变化与IVF ET治 疗结局无显著相关性这是否与IVF ET过程中使用的大量促 排卵药物对压力激素的变化产生影响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总之,心理因素影响IVF ET治疗结局的机制极其复杂[10],尚需从心理、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动态变化中全而考虑 【参考文献】1 Wischmann T, Stammer H, Scherg H, et al.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rtile couples:a study by the Heidelberg Fertility Consultation Service .HumReprod, 2001, 16:1753 1761.2 Ardenti S, Campari C, Agazzi L, et al.Anxiety and perspective functioning of infertile woman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xploratory survey of an Italian sample. Hum Reprod, 1999, 14:3126 3132.3 Koryntora D, Sibrtova K, Klouckova E, et al.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succes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eska Gynnekologie, 2001,66:264 269・4 Sanders KA,Bruce NW. Psychoso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