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设计说明.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liy****000
  • 文档编号:312096624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6.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 01设计说明 第 17 页 共 17 页本项目为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属于新建道路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丛树片区规划红线范围内,项目紧邻三环路及成南高速路,交通较便利但片区内仅丛森路、丛树路、丛林路部分路段已施工完全,其余规划道路均未施工片区路网不完整,交通出行困难,新建片区路网迫在眉睫本项目穿越丛树片区地块的河渠有十陵河、南支一渠本次设计道路均不跨越河道本项目不涉及桥梁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具体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

      11条道路中均无路侧绿化带,人行道行道树包含在道路工程内给水工程、燃气工程及通信工程不在我公司设计范围内本图纸仅为道路工程设计图,其余专业设计详见相关专业图纸 第一章 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1 设计规范及依据1.1.1采用的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1)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2)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 51286-2018(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2013(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6)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T 3610-2019(10)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12-2013(1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 B02-2013(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1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14)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15)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16)《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2019年)(17)《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19年)(18)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19)《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年版)1.1.2 设计依据1、业主下发的设计任务书及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周边道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3、成都市成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的道路一体化设计方案,以及本项目道路红线资料及现状地下管线资料;4、成都市成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本项目的《市政工程规划信息咨询意见书》;5、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6、《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7、《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道路各类设施设计、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汇编》(2011);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9、成都市成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立项批复文件;10、丛树片区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四期)初步设计会议意见;10、现场踏勘资料。

      1.2 采用的技术标准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长度(m)设计时速(km/h)红线宽度(m)丛木巷支路450.883016丛芳一巷支路547.4983016丛树西二巷支路179.7993012丛树东二巷支路171.593012丛树西一巷支路210.9363012丛树东一巷支路168.133012丛芳巷支路711.7373012丛芳二巷支路337.3473012丛桂巷支路233.5382016丛柳巷支路182.6832016丛兰巷支路210.65720123404.795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20km/h 交通等级:中交通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路面设计荷载:BZZ-100KN道路最小净高:4.5m红线宽度:12m、16m1.3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1. 根据规范,平曲线半径≤250m,需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设计速度为30km/h圆曲线半径<150m时,需设置超高;设计速度为20km/h,圆曲线半径<70m时,需设置超高回复:丛桂巷、丛芳一巷、丛芳巷已按要求设置超高加宽2. 有些道路标准横断面与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0)附录二中关于16m、12m断面不一致,且管线断面种车行道检查井位置应避开车轮轨迹线。

      回复:本次道路横断面根据审查通过的道路一体化方案进行设计,与成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发的《市政工程规划信息咨询意见书》一致3. 树池材料与路缘石材质一致,人行道水稳基层难以保证压实度,建议人行道基层改为C15砼,厚度可适当减少回复:按意见执行,树池与路缘石均采用C40混凝土预制块,人行道结构层调整为: 39cm=30*60*6cm芝麻灰仿花岗石预制装配式PC砖+3cmM7.5水泥砂浆找平层+15cm厚C15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4.人行道及盲道砖建议按市城管委推荐使用PC仿石砖,厚度≥6cm回复:按要求执行,选用6cm厚面砖5.路缘石:采用C40混凝土或花岗石回复:路缘石采用C40混凝土1.4 其他本项目土方根据业主补测的带状地形图2020.8.24版本进行设计1、由于地勘钻孔期间,丛树片区周边道路及地块正在建设且丛树片区内部区域也在进行场平工作,地勘钻孔后,场地地形发生变化,局部自然地面线与地勘孔位标高即不相同,这是纵断面地勘孔位与自然地面线不相同的原因2、本次设计地形图为场平后地形图,无法反映原有硬化路面及鱼塘为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场地内原混凝土路面及鱼塘处置工程量结合业主提供的场平前带状地形图2019.08统计。

      3、建议施工前对场地地形进行再次复测第二章 工程地质2.1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2.1.1 气象特征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2.1.2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成都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地台四级构造川西褶皱带的成都坳陷中,该坳陷的展布与成都平原基本一致成都市位于成都坳陷的南隅,西距龙门山约50km,东距龙泉山20km成都坳陷新近运动以来,沉积了巨厚层的松散第四系沉积物,沉降活动强烈,而自上更新世至今,断裂及沉降活动大为减弱,趋于稳定,本场地距成都最近的地下隐伏断裂较远,属微弱活动的地壳稳定区,因此该场地的稳定性是良好的。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2.1.3场地沿线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光明村场地地势起伏不大,钻孔孔口标高为501.60~511.70m,最大高差10.10m ,地形高差主要是由于场地弃土堆积形成高差较大,原始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三级阶地2.1.4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埋藏物拟建场地地势起伏不大,场区地层以水平状为主,无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湖、沟、坑和坟场,仅局部段地下埋设有燃气管线2.1.5 地层岩性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4l)、中~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3fgl),详见下图 成都市区域地质图(截图)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①-1杂填土(Q4ml):色杂,松散,稍湿~湿主要为弃土堆积,未经碾压,结构松散,成分较杂,主要为回填粘性土、含建渣、块石等建渣,局部为建筑垃圾,回填时间为3-5年,填土有一定的固结,由于回填时间不长,未完全完成自重固结层厚0.40~9.00m ①-2素填土(Q4ml):灰褐色,黄褐色,松散,稍湿~湿成分较单一,主要为回填黏土,含少量植物根系、碎块石等,回填时间不长,约为3-5年,结构松散,场地局部分布,层厚为0.80~4.10m。

      ②淤泥(Q4l):黑褐色、灰黑色,软塑,局部含水量高,呈流塑状,湿,含有机质、腐殖质,主要为原农田、水塘区域分布,前期场地弃土堆积未进行清表,局部现状地表分布鱼塘、水塘、河沟分布有淤泥,层厚为0.50~3.10m③-1黏土(Q2+3fgl):灰黄、褐黄色,局部呈红褐色,可塑,稍湿,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含氧化铁、铁锰质,裂隙发育,隙间充填灰白~灰绿色薄膜状、网状高岭土,局部地段含少量钙质结核,局部该层上部呈黑褐色,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厚度为1.0~5.6m③-2黏土(Q2+3fgl):灰黄、褐黄色,局部呈红褐色,硬塑,稍湿,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含氧化铁、铁锰质,裂隙发育,隙间充填灰白~灰绿色薄膜状、网状高岭土,局部地段含少量钙质结核,局部该层上部呈黑褐色,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为1.9~10.40m2.1.6地表水和地下水(1)地表水场地区域内地表水主要为十陵河及零星分布的水塘、水沟,十陵河河道宽度约4-5m,水深约1.0-1.2m,水量不大地表水对场地有一定影响;场地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2)地下水场地区域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本次勘察勘探点深度范围揭露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为1.50~6.30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