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原理概论作业.pdf
7页马原理概论作业经法学院 11 级经济学专业七班张鑫学号: 111120142 “德·雷纳尔夫人忠于她的诺言她丝毫没有企图自杀;但是在于连死后三天,她抱吻着她的孩子们离开了人世”读到最后我的心是痛苦的,这样的结局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高尔基曾评价道:“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英雄人物的始祖 ”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支配下,于连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反叛、虚伪、高傲、坚韧、勇敢、冷酷,以及背后隐藏的矛盾的二重性格性格是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地每个人身上,构成人各不相同的性格由于性格与人生观相联系,受社会道德规律的制约,它实际上是社会观念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施加给个体的社会环境,作者司汤达正是抓住这一规律,通过对于连性格的刻画表达了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主题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让我们首先看一看于连生活的家庭环境于连的父亲索雷尔老爹是一位狡猾而又凶暴的小厂主,斤斤计较、唯利是图,最后居然在儿子临上绞架之前责备儿子,人为地增加他的痛苦,而听到儿子还有积蓄之后,还索要抚育儿子的膳食费和所谓“教育费”。
显然,与健壮诚实的两个哥哥相比,病弱的小于连是不会得到这样一位父亲的疼爱的粗暴的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当看见于连读书时, “再也没有比这更可能引起索雷尔老爹反感的了他也许可以原谅于连身体羸弱,不适于从事体力劳动,跟两个哥哥比起来完全不同但这种爱读书的怪癖他厌恶透顶,他自己就是一个字都不识”接着又是一顿痛打和辱骂,最不能使小于连容忍的就是“家里的人都蔑视他,因此他恨他的哥哥们和他的父亲” ,一时间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最凶狠的憎恶表情由于天资聪颖,很容易感受到出身低微遭人歧视的滋味,为了逃避父亲的巴掌,他不得不经常伪装自己,这样的家庭环境在早期就培养了他的虚伪和叛逆的性格而反叛的性格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老外科军医成了这条道路上的引路人, “于连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看见第六团的一些龙骑兵,披着白长披风,戴着有黑长鬃毛的头盔,从意大利回来,把马拴在他父亲房子的窗拦上他发疯般地爱上军人的职业 ”后来他心醉神迷地听老外科军医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除了《忏悔录》、 《大军公报汇编》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他从来不相信任何别的书,“他相信老外科军医的话,把世界上所有别的书都看成是连篇累牍的谎言,是那些骗子为了追名逐利而写出来的”。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和荣誉军团十字勋章伴着他做了一个又一个野心梦,拿破仑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但是在复辟时代,一切都变了,没有财富和高贵的出身,一切将化为乌有,虽然他被养育在英雄的时代,却不得不生活在这个金钱和门第主宰一切的时代里于是,于连选择了教士的道路,因为他“看见一些四十多岁的教士,他们有十万法郎的年俸,也就是说,相当于拿破仑手下那些著名师长的三倍”,为了赢得老本堂神父谢朗的欢心,他把拉丁文的《圣经》熟记在心,他也背得出德·迈斯特的《教皇传》,然而这两本书他都同样不相信,他学着《马赛曲》中的一句对自己说: “拿起武器!” ,虚伪和高傲是他同整个社会作战的有力武器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环境,但是生活环境不能机械地决定人和性格于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把外部社会的要求,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要求,初步形成了于连反叛、虚伪、坚韧、冷酷的性格社会造就了于连,反过来他又要作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 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必须隐瞒真实的思想,不相信《圣经》却要倒背如流,明明厌恶上流社会却附庸风雅,故作高傲,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是于连虚伪性格的主要表现,可以说,他的一生是虚伪的一生家庭生活孕育了这种性格,教师生涯实践了这种性格,神学院里锻炼了这种性格,巴黎上流社会运用了这种性格。
当谢朗神父对德· 雷纳尔先生说: 这个年轻人精通拉丁文时, 维里埃尔的市长开始和于连的父亲讨价还价,最后于连住进了德·雷纳尔先生的那所“美丽”的房子里,成了市长的三个年幼的儿子的家庭教师,从此他便伪装成一个真正的拉丁语学者,一个虔诚的教士,在上流社会人的眼里,于连的全部学问就在于会念拉丁文的《旧约》 ,他把它熟记在心向任何人背诵,如果你愿意的话,他还可以从最后一节背起,倒背到头一节结束这种本领很容易得到赏识,没有人能否认,因此于连一到市长家里就取得了成功,所有人都佩服他,这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在一位小城暴发户的卑劣的权势和丑陋的富裕中间,年轻的于连以朴实、 充满魅力的真实性展现在大家眼前他在他那颗还如此年轻的心灵深处,隐约地,却深深地感到了市长先生的奢华生活有多么丑恶,他厌恶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但是他却获得了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正是这场“爱情”实践了他的虚伪其实他根本就不爱雷纳尔夫人,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碰到了雷纳尔夫人的手,便觉得使这只手碰到他的时候不缩回去是他的职责,完成这项职责以后, “他的心灵里洋溢着幸福,这倒不是他爱德·雷纳尔夫人,而是因为可怕的痛苦刚刚结束了”,这时,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他已经尽到他的职责,而且是一个英勇的职责” ,所以当他与雷纳尔夫人的关系败露以后,他被迫离开这里,可是“到了离他留下那么多爱情的维里埃尔才一法里的地方,他脑子里已经光想着能看到一座省府, 一座象贝尚松这样的军事重镇的幸福” 。
可以看出,他的虚伪荒唐到什么程度离开了唯利是图的维里埃尔,来到地狱般的神学院,于连的伪善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各派的矛盾和倾轧中,他处处小心谨慎,顺应时势,等待时机,他仔细研究周围的一切,甚至连动作和表情都做了进一步的掩盖,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戒备上,他要为自己设计出一个全新的性格来,他认为“直到我的角色演毕,始终为真正的敌人所包围,每一分钟都必须表现出虚伪” 终于他当上了《新旧约》的教师,并且得到了大主教的礼遇,这又是他人生的第二转折点,可以说,他适应了这个充满告密者和各种阴险毒辣的坏事的地方,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一次次的成功面前, 于连知道用什么方法隐藏自己,虚伪的本领运用的更加娴熟了步入德·拉莫尔侯爵府时,于连的性格变得更加成熟,虚伪的是他谋取金钱利禄的拿手好戏,为了真正爬上上流社会,他继续隐瞒真实思想,不但获得了拉莫尔侯爵的信任,还赢得了侯爵小姐玛蒂尔德的爱情随着野心的膨胀,他的虚伪本质越加暴露无遗,上流社会的青年指责他谦卑而虚伪,拉莫尔侯爵刚在他性格的深处发现有“可怕的东西”终于,梦想被沉重的现实击碎,他虚伪的面纱被彻底撕毁,返朴归真,这时的于连又恢复了他的反叛性格由此可见, 社会赋予他虚伪的性格, 作为向上爬的工具, 使他步入了上流社会,社会反过来又摧毁了这种性格,从主观上讲,虚伪造就了于连,于连又毁于虚伪。
这正是于连性格的可悲之处,同时也这个社会的悲剧于连是非常自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而从虫豸到英雄,一切生物的头一条法则就是保存自己如果说虚伪是于连性格的核心,那么高傲和勇敢则是于连性格的主要外在表现,虚伪隐蔽着他的野心,高傲和勇敢成为他实现野心的重要手段初入上流社会的于连并不是老练的行家里手,平民意识和强烈的自尊心, 使他本能地憎恨富人,于连的心中充满恐惧和敌意,但是,一味地恐惧和退让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强烈的自尊使他干出意外的举动,“如果不去采取一个可能对我有用的举动,来减轻这位美丽的夫人对一个刚离开锯木厂的可怜工人十之八九会有的蔑视,那我这个人就未免太懦弱了”,见到雷·纳尔夫人时他对自己这样说于是,他大胆地抓住雷·纳尔夫人的手,举到自己唇边,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社会接纳了他,其实只是让他坐在长餐桌的最下端,他只感到对上流社会的仇恨和厌恶在趾高气昂的贵族面前,他不卑躬屈膝,反而以更高傲的态度回敬他们,以平民的高傲战胜了富人的高傲正是这种高傲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而这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高傲从这一点看,于连是具有能动性的,他是现实的人,而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于连所处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他的这些复杂的性格以适应当时的社会和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于连的勇敢性格表现在对待玛蒂尔德的爱情上,面对可能是阴谋的爱情, 他勇敢地迈出了一步,因为在他看来, “一个被命运抛到像我这么低的地位上的可怜虫,决不会再找到这样的机会” 这就是说,环境迫使他必须马上做出决断,终于以他的勇敢,获得了玛蒂尔德的感情,这时,他感到的是野心得到满足后的最强烈的幸福,而他的感情里没有一点温柔的成份,由此足以看出于连勇敢性格背后隐藏的冷酷首先,于连的冷酷表现在拒绝与女仆埃莉莎结婚和同朋友富凯经营木材生意,接受这一切,他满可以过一种富足的小康生活,做一个值得尊敬和有教养的好乡下绅士,在富凯的建设面前,他也曾下不了任何决心,但是,终于受野心的驱使,他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路其次,于连经历两次爱情而没有表现出软弱,冷酷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因为爱情他也曾激动过,甚至于疯狂, “被征服了”,但是,与玛蒂尔德相处的时候,每当她的温存,还有她的过分忠诚,达到了快要使他完全失去自制力的时候,他有勇气突然一下子离开她,在他看来,残酷的话对维持他们的爱情是必不可少的而一旦野心败露,他便无情地向德·雷纳尔夫人开了枪他曾经宣称, “要达到目的,就得不择手段,, 我会为救四个人的生命而绞死三个人”,可见没有坚韧的性格维持这样的冷酷是不可想象的。
于连的这一系列的变化恰恰说明了他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以此来实现他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于连被捕入狱以后, 对生活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反思,面对死亡拒绝别人的帮助,他拒绝上诉,拒绝忏悔 “我不乞求任何恩惠, ”于连用坚定的声音说道,“我不存在幻想,即使我的罪没有那么严重,我看见有许多人,不会因为我年轻就怜惜我,而是要利用我的榜样,来惩罚和摧残一些年轻人所属的阶级,这些年轻人出身微贱,遭受贫困的压迫,可是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敢于闯进有钱人引以为荣的上流社会里去 ” “这就是我的罪行,先生们,事实上,因为我不是受到与我同等的人的审判,它将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我在陪审官的座位上看不到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我看到的只是一些愤怒的资产者,, ” 他的坚韧的反叛性格再一次向社会挑战,对不公正的社会表示强烈的抗议,以上这些就反映了主人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崇尚绝对的自由和独立,认为人应当拥有对自己的一切权力,个人的行为只需要接受自己心灵的指挥,只要认为自己的目的正当,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虽然于连的性格是反叛、虚伪、冷酷、高傲和坚强的但是,正如社会的复杂一样,反映到人身上的性格特征也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反叛与妥协、虚伪与正直、冷酷与温情、高傲与自卑、坚强与懦弱在这位年轻人短暂的一生中交替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对立的多重性格是于连的理想与现实不断冲突的结果于连的行为性格特征反映和代表了和他处于同样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于连”式的人物,他们的心理日趋复杂,面对灯红酒绿的种种诱惑,面对商品社会中激烈的利益冲突,有的人精神失落了,有的人灵魂迷乱了,有的人终日烦闷痛苦尽管对权力和优越的追求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动力,但每个人却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由此便产生了人的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要是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一种信仰,一个理想,就失去了人生动力只有为理想信仰拼搏,才能体现生活的价值但对权力和优越生活的过分追求必然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对他人的攻击性,而在遭到他人的抵制或反对时,“于连”们要么致力于征服他人,要么便是倾向于毁灭自己这种性格特征的人不可能从生活中获得幸福与满足; 他们的性格是畸形的,他们的成功是暂时的、有限的,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甚至有的人经不起种种诱惑,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另外, 《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所展现的是作为物欲时代象征的金钱、地位、私欲、美貌等对人性的侵蚀,特别是对人的灵魂、信仰的腐蚀。
对于于连而言,“上帝死了”宗教信仰的丧失,它一方面意味着自我上帝,在自我生命中,解脱了一切束缚,生命变得自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