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著名政治家谭延闿简介.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民国著名政治家谭延闿简介 谭延闿简介 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著述有《组庵诗集》等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 其父谭钟麟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碑录索引》卷下,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另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七,谭钟麟,字云觐,号云卿,湖南茶陵人散馆授编修官至两广总督,谥文勤谭延闿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加入童子试,考中秀才,谭父当时年事已高,谭延闿在陪伴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时,持续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等1904年,谭延闿加入清末结果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加入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后果如其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闿积极响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省都督1912年7月被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长,参与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13年加入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并在《长沙日报》发表《讨袁檄文》,遂被袁世凯撤去都督之职去职后,先后避居青岛、上海1915年,袁称帝,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后复职湖南省长兼督军、湖南参议院院长在护国战役中,为排斥外省军阀操纵湖南,他提出了湘事还之湘人口号袁死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1920年11月被赵恒惕驱赶而赴上海1922年投奔孙中山,再次参与中国国民党,6月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创办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4年1月选中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其次军军长。
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其次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7年3月后任国民党中常委、中政会主席团成员、军委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委、武汉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委员会委员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更加委员会,任大会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兼任首都创办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书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素有南谭北于之誉这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且也都是活跃于政坛的顶尖文人 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陈诚 谭延闿书法成就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其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冷静稳重,顿挫有力,使人感到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一洗清初书坛姿媚之态,所缺乏者,少自家面目。
其行书功深厚,变化灵敏,笔笔中锋,笔锋于纸能藏锋力透,有大气磅礴之势,虽是前清进士,但其书法绝无馆阁体柔媚的气息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被誉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 谭的书风几经变化,弱冠时学赵松雪、刘石庵,继而师法鲁公行楷尺牍,兼学东武(杨肇),松禅(翁同龢),30岁专习颜书,参以钱南园笔法,以《麻姑仙坛记》为日课,平生得220通1929年4月,谭在上海养病,其间就临了203通谭氏所临《麻姑仙坛记》锋藏力透,气格雄健,酷似钱南园,而笔画更为厚重,其雄浑较钱氏更甚,屹立之气跃然于纸其布局严正精卓,如贤者正襟端拱于庙堂,深得其神髓,令人敬重他写颜字看法上不让下, 左不让右谭氏学鲁公书之外,那么泛滥百家,兼涉篆隶,40岁后居广州,于古法帖无所不临极纵肆之奇,生平书学至此乃大变谭延闿曾在1926年以行楷背临古帖诸如黄山谷、苏东坡、米襄阳、赵松雪、文衡山、祝枝山、董其昌诸家谭临帖神速,笔画之工,人弗如也 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向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体的大家清初根本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刘墉)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同龢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
但清代书法家多数还是写行草书,篆隶也颇有好手,只是规法则矩的楷书尚不多见钱沣是一时名家了,学颜字得其神趣,气象浑穆但横平竖直处时显板硬,不若鲁公之灵妙即使如此,同时代及后世,楷书领域内,钱沣也是罕有其匹的楷书是能显示真功夫的,一点一画,稍有偏差,一望便知而谭延闿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根本都在攻颜书谭延闿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国内民间所藏多集中于湖南 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 谭延闿在年少时,书法即受翁同龢的赏识,翁在给谭的父亲的信中道: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于右任先生每论时人书法时必曰:谭组庵是有真才干的马宗霍评其书云:组庵早岁仿刘石庵,中年专意钱南园、翁松禅两家,晚参米南宫,骨力雄厚,可谓健笔他的行书是将刘石庵与钱南园相互熔于一炉其点画之充实圆润、挥洒冷静乃似石庵,而浑健苍劲,体势阔疏朗,气势夺人处又似南园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有很高的学养能高明地从前人书中吸收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此谓百学不能至也 谭延闿父亲谭钟麟 谭钟麟是晚清时期官员,政绩卓著,同时也是反外族侵略的出名义士,但他同时也是反对变法、因循守旧的顽固派之一。
谭钟麟,字云觐,号文卿后历任会试同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府遗缺知府、河南按察使等职同治十年(1871年)授陕西布政使,次年曾护理陕西巡抚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是他的庶出三子 谭年轻时曾游历陕西,对陕西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来陕任职前不久,陕西曾发生回民起义(同治回乱),回汉冲突尖锐,大量回民难以为生他到任后,解除了不许回民出城的禁令,并指示各府县秉公处理回汉诉讼,赢得陕西回民赞誉他重视教导,对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当时却几近关闭的关中书院,下大力气举行整顿,参照朱子白鹿洞书院的规章和课程设置,修订了关中书院的课程,并提出重躬行、讲经义、稽史事、通时务、严课程五项办学要求,使关中书院重新振兴他还提防实业,督导兴修水利,疏通白公渠;发放蚕种纸,激励百姓种桑养蚕,使陕西丝织业大兴光绪元年三月十五日(1875年4月20日) 实授陕西巡抚,赏一品顶戴并赏顶戴花翎三年(1877年)陕西大旱谭奏请缓征蒲城、绥德等49厅州县本年未征和旧欠钱粮;急调各州县社仓库粮赈济灾民;本省赈粮不敷,他通过朝廷向闽、粤海关借银,解决向外省购粮、运粮所需经费赈灾中,他严禁囤积居奇,严惩肥私官吏,使灾年平稳渡过。
五年(1879)秋调任浙江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他派人清查土地,核实漕平,更定厘税,治浚河道,激励商运,修筑炮台,重建文澜阁并珍藏乾隆帝赐予的四库全书,名震一方两年后,调任陕甘总督为打定新疆建立行省,他于八年(1882)曾奏请在新疆南路设置丞倅牧令道员;十年(1884)新疆正式建省后,他为变更每年向新疆调运粮饷征用大批民车的做法,专设官车局,减轻了百姓负担为解决盐贩哄抬盐价问题,他制订就场征课法,使食盐价格下降还在兰州创造求古书院,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创造河西精舍,选拔文人学者著书讲学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役爆发他上奏朝廷,苦求率军迎敌,未允十四年(1888年)黄河决口,主动筹集60万两白银接济河南修堤、赈灾任陕甘总督六年半,陕甘文化和经济均有进展,库储银百余万两,各州县积谷数百万石,比他就任时增长十倍以上十四年(1888)以目疾开缺回籍养病 十七年(1891年)春奉旨入京,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后历任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等职二十年(1894年)加赏太子少保衔二十一年(1895)春调任两广总督,曾力排众议,禁赌查盗,维护治安,但终不能畅行其志二十五年 (1899年)冬奉旨回京,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谥文勤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