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农村工作经验材料.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2781219
  • 上传时间:2024-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开展农村三种经济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中共ⅩⅩ县委书记  ⅩⅩⅩ     ⅩⅩ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大力开展农村产业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6%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大力开展产业经济,打好农民增收根底近年来,我们按照“基地联动、龙头带动、市场驱动〞的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工业理念、市场理念、效益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村产业经济开展路子,有效地打好了农民增收根底一是坚持基地联动,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我们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围绕优质稻、油茶、楠竹、烤烟、瘦肉型生猪、肉羊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组织全县20多万农户,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三口塘、文明铺、龚家坪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以肖家村、八宝等镇为重点的万亩烤烟基地,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5万亩油茶低改基地,以七里桥、潘市等镇为重点的2万亩楠竹低改基地,以十里坪畜牧场、黎家坪镇为重点的1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基地,以羊角塘、内下林场为重点的2万头肉羊基地,以文富市、大村甸等镇为重点的10万羽“三黄鸡〞养殖基地。

      在基地的联动下,全县农业逐步实现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去年,全县种植优质稻面积39万亩,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出栏生猪102万头,牛、羊、兔等草食动物15万头(只)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6元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大力扶持加工企业我们按照“兴农强工〞的开展思路,依托产品基地优势,大力开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一方面,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上争工程、向内强管理、向外创品牌,促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等级、上品牌去年来,先后有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银利来粮油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业,年产值达3.47亿元,创税658万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目前,天龙米业公司生产的龙江香米、龙江粘米、天龙贡米和金浩植物油公司生产的金浩牌茶籽油、调和油、色拉油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开展龙头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大力引进县外资金、技术、设备,投入到农产品加工领域,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如近年来,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科技工业园创立了金藤生物科技,年产皂素50吨;引进外资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年产值1000万元。

      目前,全县共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18家,其中上规模的龙头企业85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茶油3.5万吨、木材17万立方米、楠竹12万根,年产值8.3亿元,共为全县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三是坚持市场驱动,大力构筑流通网络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网络围绕主导产业,逐步构建了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根底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先后稳固和完善了文明铺生姜、香芋市场,大村甸生猪市场,大忠桥鲜鱼市场,浯溪蔬菜市场等25个专业市场,年外销生姜、香芋2万吨,畜禽水产6.2万吨,商品蔬菜12万吨,贸易额达6.5亿元另一方面,努力畅通农产品贩运网以开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民间销售队伍目前,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水果销售公司〞、“三黄鸡销售公司〞等182家民间流通组织,并在北京、广州、长沙等3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进一步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订单农业,有效地扩大了市场份额去年,全县共落实优质稻、柑桔、黄花菜等订单面积22万亩,订单额收入占全县贸易总额的30%以上 二、大力开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们始终坚持把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3.5万人,年劳务总收入约13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主要抓了“三手〞:一是建立信息网络,确保人员有序转移,合理流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信息不灵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条是在县外建立了稳定的信息窗口先后在深圳、东莞、海南、浙江、福建等地设立了19个劳务输出窗口,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同时,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管理站,负责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劳务信息、职业中介、劳动力组织和输出等效劳今年1-3月,全县通过信息网络,共输出劳动力14.9万人另一条是在县内建立了标准的劳动力市场中介信息窗口2003年,县财政投入120万元,建设了620平方米高标准的劳动力市场效劳大厅,使县级劳动力市场走上了覆盖面广、信息反响灵,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轨道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和技术水平开展的新形势,我们建立了以劳动就业部门为主、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力量为辅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在县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工程学校、宏达技校等15所上规模的培训机构,常年开设了适合沿海用工需要的专业50余个。

      同时,还开设了短期专项对口培训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提高劳动技能,熟悉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外出务工常识据统计,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70%以上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不少能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获取了高额收入三是提供优质效劳,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各种证件除常年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所需证件外,我们还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在县火车站、汽车站设立了办证效劳点,全力提供办证、换证等效劳另一方面,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组织劳动保障、司法部门,采取跟踪效劳的方法,定期到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走访,协助调处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劳动纠纷,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积极“引凤还巢〞,吸引打工能人返乡创业对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程申报、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均由县招商局和县劳动保障局全程代办,并在办证、用地、税费征缴等方面享受与外商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投资120万元,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或就地吸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到目前止,全县共有1800名打工能人回乡办企业450家,总投资925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近1.5万人。

      三、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实惠经济,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们着力做好了“推〞、“引〞、“促〞文章一是依靠优惠政策推县里规定:凡民营企业收购和兼并国有、集体企业,或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都可享受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有、集体土地,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对待;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均可凭居民身份证和有关证明申办民营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根底设施和公益事业工程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社会事业和社会效劳业的建设和开展,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农村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依靠园区平台引我们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开展〞的原那么,在322国道、祁羊公路、祁大公路、衡枣高速公路与三南路的交汇口等交通便捷之处,先后建立了祁黎工业小区、羊角塘镇烟花爆竹业工程区、观音滩至白水加工贸易区、白水科技工业园,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聚集目前,全县95%以上的民营规模企业均在园区落户,年总产值达50余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三是依靠优化环境促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的根底上,县里成立了“政务效劳中心〞,并按照“先上马后办照、先开展后标准,先让利后收费、先效劳后管理〞的要求,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效劳、一次性办理手续、一卡登记收费。

      同时,努力做到“五同〞、“四民〞五同〞,即“国〞、“民〞待遇同等,准入门槛同标,管理措施同样,社会效劳同质,软硬环境同优;“四民〞,即在政策上表达利“民〞,在措施上采取亲“民〞,在提供效劳上为“民〞,在利益取舍上优“民〞,进而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开展2003年,全县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73.6亿元,增长16.9%;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3.6%,占全县经济总量59.1%同时,通过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7.8万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