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0831204
  • 上传时间:2024-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 一、本学期主要成效:我们在课题《大班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中,主要根据大班幼儿发展的特点围绕语言、音乐及科学这三个区域进行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在幼儿的发展及教师的自身指导能力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1、幼儿的发展:幼儿在三个区域中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如:遇到问题,需要老师帮助的幼儿越来越少,他们总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不再依赖别人的帮助,还经常的表现出 “让我想想 ”“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你不要帮助我”的自信心并在不断地操作与尝试中共同合作、协调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师的收获:教师的观察方法更灵活,观察内容更明确在指导策略的实施中, 能初步明确指导的内容和重点 (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如合作能力、创造性等),大胆尝试多种指导方式3、课研的进程: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的选择相应的指导策略进行验证二、主要措施及获得经验:(一)观察方面1、递进性的观察 我们主要根据该区域的阶段目标,有连续地跟踪观察, 观察幼儿在该区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 这让我们的观察更具阶段性而且更有意义如:在电池的活动中,第一次观察幼儿匹配电池的情况,了解幼儿对电池的大小、型号的熟悉程度,在第二次则观察幼儿在装电池时是否按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操作。

      如预期目标已达到,将继续观察的内容,让观察层层递进,深入进行,有助于把幼儿的活动经验层层提高2、针对性的观察 ( 1)针对个别孩子,观察该幼儿出现的特殊问题或在某方面的发展情况 如: 陈析小朋友每次都入同一区选择同一内容活动, 我则针对该幼儿的情况观察他为什么会这样?影响因素是什么?每一次活动水平提高程度?等等2)针对特殊的目的,观察幼儿在完成同一活动的不同情况 这样的观察更能帮助教师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性更明确如:发现幼儿对该材料不感兴趣了,我们则观察不同幼儿操作该材料的不同情况究其原因, 到底是材料太难或者是投放太久等等3、过程性的观察观察幼儿具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包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专注程度等等, 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价或分析幼儿的活动情况如:幼儿在活动区起了争执,教师应该详尽的观察并记录争执的全过程(语言、动作、表情)只有观察了幼儿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才会客观的进行评价是由于争抢玩具而争执或是争论活动的情节进展,从而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二)指导方面我们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总结以上观察结果, 并付诸以下策略:特点一:合作性差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但是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他们不会善于协商,初步的分工与交流还在培养中,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 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 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策略 1:提供合作材料根据以上情况, 我们以提供合作的材料为手段, 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 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 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 另外, 在投放材料时还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 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 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分工与合作如:在接水管活动中,教师有意提供一些铁架网让幼儿在接水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比如水管易断开等问题, 这样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增加问题的难度, 使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多一些协商与合作的机会, 他们在一个接一个扶的不断合作与协调中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策略2:建立合作规则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 “三不” “三要” 的游戏总规则: “三不” :不乱窜, 不争抢独占玩具, 不大声喧哗 “三要”:要谦让,要协商,要合作在活动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引导提醒幼儿遵守再是依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

      如“语言区”,要求幼儿看什么拿什么,能与伙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等策略3 :创设合作机会幼儿的合作是无意识的,但是如果在教师的有意环境的创设中,他们的合作又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常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 尝试在游戏开始前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如教师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在活动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 在语言区, 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图书, 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看同一本图书怎么办?在音乐区,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节奏棋, 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玩呢?在科学区增添了电灯泡, 要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呢”等等 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策略 4 :树立合作榜样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 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 让幼儿来讲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 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合作行为, 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为培养合作性提供动力。

      特点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大班幼儿在自身能力相对有限且和外界要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够稳定,产生不少情绪、行为问题,如部分孩子行为遇到问题会常选择退缩、放弃、 依赖教师等现象策略 1 :鼓励赏识,激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 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 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老师对幼儿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这样更能激励他们更积极的投入活动,并能自主的进行思维策略 2: 设置问题,启发幼儿寻找问题归因在科学区活动中我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来, 也不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不代替孩子的思维,而是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如:在《会跳舞的樟脑丸》 中, 我先提出了“怎么使樟脑丸在水中会跳舞”幼儿通过操作和思考, 告诉我们大家“在水中加入泡泡粉和醋, 樟脑丸在水中就会一上一下, 像跳舞一样 ”这时我没有接着告诉他们为什么加入泡泡粉和醋, 樟脑丸就会跳舞, 而是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再去尝试和思考, 并且在他们实验过程中, 指导他们观察在水中加入泡泡粉和醋以后会产生什么反应幼儿观察到加入泡泡粉和醋以后, 产生了许多气泡,就想到气泡多的时候,会托住水中的樟脑丸,而气泡一消失,樟脑丸就会掉下来。

      这样一上一下的,就像跳舞孩子对经过自己努力弄懂的问题会感到有兴趣,以后也就会越来越喜欢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策略3、敢于放手,促使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活动区中,我们设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的完成活动, 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 引导幼儿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如:在科学区《会变色的青蛙》中,如果用老师示范,幼儿学,也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我在活动中, 不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实验, 而是提供材料——漂白剂,清水,染料和染成红色的小青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青蛙变回绿色幼儿在不断的实验、操作中,最后终于发现,将红色的青蛙放入漂白剂中漂白,再放入清水中清洗,最后放入绿色的染料中,青蛙就会变回绿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大胆放手,使每个孩子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尝试着解决问题,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特点三:创造力不够大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创造性萌芽, 但是他们偶尔受客观事物的限制而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情感、 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策略 1 :捕捉亮点,异想天开我们在面对幼儿 的提问或活动时, 无论是好奇求知的疑问还有意无意的行为表现都应该慎重对待, 不可盲目否定, 这样我们就可能敏感 捕捉幼儿 创造思维的“ 闪光点 ”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 进而鼓励幼儿大胆的“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一次语言区的活动中, 当幼儿在讲述“小白兔为什么迟到”这一情节时, 一旁倾听的幼儿无意地开玩笑的说“海啸来了, 所以它躲起来了嘛”, 我听后便灵机一动随即捕捉了孩子这一无意的“亮点”, 及时的启发他们异想天开“对呀, 可能是遇到了海啸, 小兔子结果脱险了么?怎样脱险的?……”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线索中, 讲述了小白兔抓住了树干、 遇到了好心人等情节, 他们的想象力在此得到了启发策略2 :迁移经验,推陈出新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 有时往往会因为厌倦某种材料单一的玩法而放弃活动为此,我便迁移运用幼儿原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的想出活动的多种玩法和规则,借此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如:语言区中的筛子棋, 我引导幼儿回忆借鉴扑克牌、 智力棋等材料的多种玩法, 鼓励幼儿为筛子棋创造出新的游戏方法和规则, 幼儿在自我经验的迁移与调整中,他们为筛子棋想出了六种新的玩法:( 1 )投掷讲述(2)接龙讲述(3 )拼图讲述(4)轮流讲述(5 )点字讲述(6)猜谜讲述等等,至今,他们还在不断的创造新的游戏方法,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策略3 :启发提问,迸激火花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 但是如果有了教师的进一步启发, 他们的思维将再次迸发出新的灵感火花。

      因此,我以启发性的提问为契机,引导幼儿不断地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如:在接水管活动中当幼儿正愁如何将水管接得又牢固方法又对时,我向幼儿提出了“怎么让水流到每个家中?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管能通水?……”孩子在我的问题的启发下, 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用细铁丝捆牢、 有的用透明胶粘住、有的则以同伴互相合作得以解决等等可见,幼儿在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与刺激下,他们的思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三、存在问题及下阶段的方向:1、在有目的的观察和有效的指导中,教师还欠缺注意到介入的有效时机和介入的方式 应关注介入时幼儿的活动进展是否会干预过多或推进活动进程,考虑好介入时采用的方法是直接介入或平行身份介入2、指导策略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但有些指导方法还要从区域本身的特点考虑其适宜性会因此,下阶段,将侧重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入手研究3、教师在采用不同指导策略后的效果分析和对比做得不足应及时做好指导后的反思, 小结活动的效果, 分析教师行为的适宜或不适宜性并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指导策略, 从而有利于提高课研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水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