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样例.docx
7页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文献综述学院:理工学院专业:汽车服务工程学号:080107082姓名:王庆龙指导教师:吕铁亮2011年11月文献综述前言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汽车悬架对比和发展趋势研究》由于目前国内外学 者对汽车悬架方面的研究非常广泛,涉及悬架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中有很多成功 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但对于我国汽车悬架适用类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却大不相 同,说法不一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悬架、空气悬架、油汽悬架等新技术新方法 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我国悬架发展现状大胆提出未 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汽 车悬架的的论文,文献,期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在 不断的提高由于传统被动悬架的性能提高有限,因此,性能较好的主动悬架和 半主动悬架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周娜娜(2010)在《现代控制理论在汽车悬架控制中的应用》指出汽车悬架 系统已进入到利用电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时代运用较优的控制方法,得到高性 能的减振效果。
且使能耗尽可能的低,是汽车悬架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首 先简述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然后重点引出了现代 控制理论在汽车悬榘控制中的应用徐贵清(2010)在《汽车悬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回顾汽车悬架的发展 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提出主 动悬架的减振效果虽然好,性能优越,但元件成本较高,工作时需要较多的能量, 整车质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主动悬架会大大增加成本和能量消耗:半主动悬架的 减振性能接近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优于被动悬架性能可靠,调节方便的可调 阻尼减振器和算法简单有效的控制策略将是半主动悬架发展的必经之路被动悬 架的性能相对最差,但它的成本最低,也不需消耗能量被动悬架在一定的时间 内仍将是应用最广泛的悬架系统,通过进一步优化悬架结构和参数可以继续提升 悬架性能朱华(2009)在《半主动悬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指出汽车悬架控制 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开发具有安全、 舒适和清洁高效、节能、智能控制的悬架是车辆悬架系统发展的方向文章简单 介绍了半主动悬架技术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并指出了 未来半主动悬架的发展趋势。
刘珥玮(2009)在《国内重卡悬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指出主动空气悬架系 统将成为汽车悬架的一个发展方向文中提出橡胶患架适应能力强,可用于超载 环境,因此主要应用在非公路用车或使用工况恶劣、对车辆载瞢要求太的汽车上 目前主动悬架系统在欧洲部分太客车上已经开始应用预计,随着车辆控制技术 的发展,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将成为汽车悬架的一个发展方向常辉(2009 )在《基于车高调节的空气悬架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指 出半主动悬架结构比主动悬架简单、安装容易、反应迅速、所需能耗较小、价格 低廉,性能远远优于被动悬架接近主动悬架,因此半主动可控悬架系统已经成为 汽车电子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杨斌(2009)在《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综述》中介绍了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过程 阐述了汽车空气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通过分析说明了汽车空气悬架系 统具有非线性的变刚度特性,认为这种特性使空气悬架对于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颇 性具有其特有的优点,同时,说明了其必然存在的缺点•介绍了国内空气悬架系 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客观条件并指出我国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小型化、刚 度的可调整性以及智能控制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哲(2009)在《我国汽车主动悬架的新技术研究》指出我国汽车悬架发展 趋势是被动悬架应用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是最广的而研发可靠,调节方便可调 阻尼减振器与算法简单有效控制策略又是它主要的课题;全主动悬架的性能突出, 但是由于其高成本结构复杂,目前还只装备于高级汽车上全主动悬架研究 的重点在于高性能的执行器和控制策略两方面电控式全主动悬架是汽车悬架的 发展方向姜婷(2008 )在《汽车悬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 功能和类型,分析了其基本工作原理并讨论悬架的优缺点,阐述了汽车悬架的应 用现状并提出通过改变减振液的黏性来改变阻尼系数的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 单、成本低、无噪音和冲击等特点,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王勇军、沙美华和郭小刚(2008)在《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中指出被动悬架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悬架,但被动悬架的结构较为简 单,无法同时满足汽车的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要求,减振性能较差主动悬架 的减振效果非常理想,但它需要有额外的能源、传感器、控制器、作动器、伺服 阀等,因此主动悬架造价高,能量消耗大,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半 主动悬架是无源控制,价格低,能耗小,结构简单,且其性能接近主动悬架。
因 此,半主动悬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应用前景更为广阔郭芳芳、范珍珍和章小平(2008)在《汽车新技术的界定》指提出汽车新技 术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无论采用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普通专业或者高度综合 的专业技术,只要该项技术能使汽车技术在节环保和节能,安全和舒适,性能和 智能化,方便和经济等某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或现有的技术而言,有了技术上的 革新或创新,又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则可称之为汽车新技术这一定义对于悬 架新技术的区分对本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郭文观,石柏军(2008 )在《空气悬架的发展和试验方法研究》中绍了空气 悬架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使用空气悬架的优缺点及进一步的 方展方向;同时介绍了空气悬架静特性和动特性的试验方法袁春元(2008)在《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研究和发展》中指出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未来汽车悬架发展方向之 一文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部件.比较全面阐述了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回顾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历程, 指出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徐玉荣(2008)在《电控油气悬架系统在汽车底盘控制中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中分析了目前电控油气悬架系统在汽车底盘控制领域中的研发现状。
并指出随着 电子、汽车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更好性能的电控悬架系统必将不 断出现.以满足乘员对乘坐舒适性和车辆行驶平顺性的需要,这必将进一步推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朝着子系统功能集成一体化方向深入向前发展杨启耀、徐兴、李苗、袁春元和周孔亢(2008)在《电控空气悬架的应用现 状和关键技术》中介绍了电控空气悬架结构及元件,分析了国内外电控空气悬架 设计、使用等方面的现状及关键技术,最后阐述了汽车电控空气悬架的发展趋势 文中提到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且刚度可变,装有空气悬架的车辆能较 好地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空气悬架是商用车的理想悬架结构型 式曹民、刘为和喻凡(2008 )在《车辆主动悬架用电机作动器的研制木》中针 对现有车用液力式主动悬架作动器普遍存在的响应慢、能耗大、蓄能效率低和结 构复杂等不足,提出采用滚珠螺旋传动式无刷电机作动器的电机蓄能式主动悬架, 并对该主动悬架的结构原理和电机作动器的创新设计方案并以某中级轿车半独 立后悬架作为试验对象,对电动机作动器的弹性元件、滚珠丝杠和无刷电动机等 重要部件进行结构设计以及对输出特性进行分析推导陈宏伟(2008 )在《车辆节能型主动悬架的研究》中指出车辆节能型主动悬 架是未来悬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文中在对现有汽车悬架系统的功能和种类进 行了总结和对主动悬架的发展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针对现有主动悬架系统存在的 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和能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型的主动悬架系统,对其 控制策略和节能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孙晋厚、索双富和肖丽英(2007)在《车辆悬架主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趋 势》中介绍了主动悬架技术以及其发展现状,并对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前景作了 预测分析王欣,蔡福海,高顺德(2007)在《车辆油气悬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中 阐述车辆油气悬架分类及特性,概述了油气悬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国 内外发展状况做了简要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油气悬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发展趋势张谦(2006)在《国内外汽车可控悬架的研究动态》中要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可 控悬架的发展动态,并对各种可控悬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论述梁新成、黄志刚、朱亭和穆以东(2006 )在《汽车悬架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提出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稳定性是衡量汽车悬架的主要指标外国学者 K. Singal and R. Rajamani (2011 )在《Simulation Study of a Novel Self-Powered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s》中提出一种新型自主供电 的主动悬架,该悬架系统拟通过能量回收等方式来为主动悬架提供能源,对未来 主动悬架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M. M. M. Salem, and Ayman A. Aly (2010)在《Fuzzy Control of a Quarter-Car Suspension System》中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该悬架根据平坦道路 和实际道路的平整度抗干扰试验为模型,通过减少车身的加速度来控制悬架的高 度,从而实现对选件的模糊控制Tsung-Chih Lin,、Mehdi Roopaei and Ming-Che Chen (2010)在《Car Suspension Control By Indirect Adaptive Interval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 Control》中提出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的自适应悬架控制器,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乘坐的舒适性 和良好的操控性总结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汽车悬架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开始在汽车悬架上应用 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和普遍接受的定义和分类,大家在阅读相关资料时, 常被各种相似的名称和分类困绕现在很多新闻媒体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各种悬架 的定义和区别,而对于未来悬架的发展趋势更没有自己的观点。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悬架技术在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也没 有国际通用的共识和标准,对于市场适应状况也很模糊所以本文拟通过查询中 国和国际的相关标准,对现今比较常见的汽车悬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各种悬架 的特色和优缺点,以及适用的车型;通过对常用的悬架进行比较和市场占有情况, 分析出目前比较先进的悬架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我国汽车的发展趋势, 提出适合我国常用车型的悬架形式,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一定的参考,所以本文开 展汽车悬架对比和发展趋势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