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学校).ppt
30页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 石景山石景山CDC CDC 白云白云 2007年年10月月10日日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1流感流感 2 2流感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3 3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 第一部分 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流行特征Ø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 世界性大流行通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病死率不高Ø但流感于每次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死者多为年迈体衰,年幼体弱或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传 染 源:包括病人、:包括病人、 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 和动物,和动物,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潜伏期为24~48h传染期为传染期为5~7天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感典型的流行模式流感典型的流行模式学龄儿童发生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学龄儿童发生发热性呼吸道疾病, , 缺课增多缺课增多学龄儿童将病毒带回家中传给学龄前小儿和成人学龄儿童将病毒带回家中传给学龄前小儿和成人儿童医院肺炎住院人数增多儿童医院肺炎住院人数增多, , 并可持续到流行前半期并可持续到流行前半期(2-3(2-3周周) )成人患者增多成人患者增多, ,缺勤增多缺勤增多, , 成人肺炎住院率增加成人肺炎住院率增加, , 持续到流行后半期持续到流行后半期(2-3(2-3周周) )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儿童中发病率最高, 但大多数并发症和但大多数并发症和死亡多发生于老年人和高危人群死亡多发生于老年人和高危人群CateCate T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Rothschild H., Cohen JC ( T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Rothschild H., Cohen JC (edseds) Virology ) Virology in Medicine. Oxford in Medicine. Oxford UnversityUnversity Press. 1986:pp111-132. Press. 1986:pp111-132.临床特点临床特点Ø潜伏期:1-3天Ø起病急,症状变化较多Ø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Ø发热通常持续3-4天Ø疲乏虚弱可达2-3周38%71%54%54%100%85%77%83%81%65%0%20%40%60%80%100%嘶哑嘶哑咽炎咽炎鼻塞鼻塞咳嗽咳嗽乏力乏力肌痛肌痛头疼头疼寒战寒战发热发热 > 3 > 3 天天发热发热 > 39°C> 39°C全身性及呼吸道症状全身性及呼吸道症状全身性及呼吸道症状全身性及呼吸道症状流感的症状流感的症状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 vs. vs.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症狀症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Cold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Flu发热偶尔会发生一定会发高烧3-4天 头痛偶尔会发生头痛欲裂身体酸痛 是严重的身体酸痛身体虚弱是虛弱到需要臥床休息精神疲倦不一定头几天会这样鼻塞是是流鼻水是是喉咙痛是是胸闷不会很严重会变得很严重咳嗽不会很严重会变得很严重流感的预防流感的预防Ø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ü北京市自1996年首次引进流感疫苗以来,十余年的观察已证明流感疫苗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已经成为我市预防流感的最佳措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已经成为我市预防流感的最佳措施施ü接种流感疫苗后,一周即可出现抗体,两周免疫抗体可达最高水平,一般可保可保护一年护一年因此,每年要在流感高发期(秋冬季)到来之前进行接种Ø其他措施其他措施ü避免和病人靠近接触ü请在生病时留在家里ü咳嗽打喷嚔时,挡住你的嘴巴和鼻子ü时常洗手ü避免触摸你的眼睛、鼻子或嘴巴保保护护率率•1998年 86.3%;•1999年 72.59%;•2001年 84.42% 学龄前儿童 93.4% 中小学生 73.1% 成年人 67.9% 老年人 86.5%,•2002年 83.8%•2003年 78.4% 免疫预防的效果免疫预防的效果第二部分 流感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监测流感监测Ø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Ø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Ø暴发疫情预警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2006-20072006-2007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年度流感监测结果•监测的流感样病例中,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5989人,占44.35%;60岁以上老年人889人,占6.58%•本区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处于流感流行高峰期,1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流感样病例中青少年、儿童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少年儿童机体抵抗力较差,气温变化诱发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0062006年度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年度流感疫苗接种情况Ø2006年9月至12月,石景山区共接种2.3万人次,接种率为6.6%接种率较2005年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Ø学校和托幼机构集体单位接种2500人左右,接种率低 20072007年学校流感疫苗接种年学校流感疫苗接种Ø对在校中小学生实行减免20元的优惠政策,在校中小学校学生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具备设立临时接种点的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接种,不具备条件的由所在地段的接种点负责接种 Ø自愿接种的原则Ø凡被接种对象具有下列情形者不予接种(1)疫苗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中明确列出的禁忌症;(2)对鸡蛋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严禁接种;(3)有急性临床症状,如发热、急性感染等现象的严禁接种;(4)晚期癌症病人、心肺功能衰竭者等患者慎用;(5)除上述现象外,凡健康状况不适者、禁忌症不易掌握者慎用。
第三部分 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体温≥37.5℃,即可确定为发热病例•参照《北京市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和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标准及处理原则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标准及处理原则q1、同一班级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5例以上(含5例),或同一宿舍超过3例以上(含3例) q2、同一班级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10例以上(含10例),或同一宿舍超过5例以上(含5例)q 3、同一年级或同一宿舍楼2天内新发发热病人30例以上(含30例)Souse:北京市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所在学校必须立即填报《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登记报告表》报告所属地段医院(保健科)或大学校医院,•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在12小时内将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辖区CDC •所在学校立即报告所属的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区县的CDC并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县CDC和中小学保健所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核实后2小时内将结果报告北京市CDC,在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至市CDC。
•所在学校立即报告所属的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区县的CDC并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县CDC和中小学保健所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步核实后立即将结果报告同级的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北京市CDC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 1 1(一)学校及托幼机构(一)学校及托幼机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及教职员工总数、班级数以及发病班级或宿舍的分布情况等二)病例的(二)病例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病人发热的情况2、病人的临床检查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 2 2(三)病例的(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1、病例的三间分布,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病情、所在班级、发病原因的初步印象等2、病人的接触史、旅游史,学校周边社区成员的发病情况等3、根据所填写的登记表,统计出病例的发病时间、班级、宿舍分布以及各班级或宿舍的每日新发病例数、每日痊愈人数、累计病例数、现患人数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 3 3(四)(四)采样及检测采样及检测(五)初步分析(五)初步分析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快速检测结果,对每一起集中发热做出初步分析及判断。
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集中发热的调查处理内容 4 4(六)采取措施(六)采取措施 根据每个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基本包括如下措施措施:ü加强该校所有师生每日晨午检制度ü要求发热学生在家休息治疗,避免带病坚持上课ü教室开窗通风,全校注意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工作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保暖2006-20072006-2007年聚集性集中发热发生情况年聚集性集中发热发生情况•自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14起聚集性集中发热报告,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1月上旬,涉及7所学校,14个班级–流感流行性强,冬春季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高峰;–冬季气候异常(温度偏高、气候干燥)增加了相关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可能;–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最聚集的单位,学生之间接触机会多;–本年度本区开展流感疫苗学校集体接种比例小、接种率低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等原因也是造成集中发热疫情较多的原因。












